穷奢极欲的皇室贵族,迷信"玉能寒尸"。为使其尸体不朽,他们用昂贵的玉衣作殓服,且使用九窍器塞其九窍,可谓费尽心机。玉雕技艺是我国独有,曾经有媒体报道过"埃及惊现1000具穿金缕玉衣黄金木乃伊",但那些黄金木乃伊也就是在身上镀了一层金而已,并没有玉的成分,称不上真正的"金缕玉衣"。

刘胜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玉衣二十余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块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整件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1968年,这件金缕玉衣出土时,轰动了世界。

刘胜及其妻窦绾的金缕玉衣

由于金缕玉衣象征着帝王贵族的身份,有非常严格的制工艺要求,汉代的统治者还设立了专门从事玉衣制作的" 东园"。这里的工匠对大量的玉片进行选料、钻孔、抛光等十多道工序的加工,再用金线相连。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的费用几乎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

刘胜妻窦绾的金缕玉衣

用金缕玉衣作葬服不仅没有实现王侯贵族们保持尸骨不坏的心愿,但结果适得其反,由于金缕衣价格昂贵,往往招来许多盗墓贼,以致"汉氏诸陵无不盗掘,乃至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到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从此玉衣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这些出土的精美绝伦的玉衣仿佛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千百年来破灭的神话。

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根据当时的生产水平,制作一套"金缕玉衣"是十分不易的。从遥远的地方运来玉料,通过一道道的工序把玉料加工成为数以千计的、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的小玉片,每块玉片都需要磨光和钻孔,大小和形状必须经过严密的设计和细致的加工,编缀玉片还需要许多特制的金丝。由此可见,制成一套"金缕玉衣"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的。


南京博物院藏有一套散乱不成形的金缕玉衣,修复前仅为一筐破损的玉片,金缕几乎被全部抽走,很多玉衣片已遗失,以下是其修复修补金缕玉衣的过程:

展开准备拼对分类的玉片

玉衣面部、后片、手套残存玉片

玉片残缺破损部位进行粘接补缺

将玉片固定在泡沫塑料模型上,对缺失的玉片用塑料片剪配。

剪配的塑料片编号

补配新玉片并金丝穿缠后的面罩、左袖筒、足套。

铝合金条编制头部支架,上身支架包裹“棉衣”。

固定在支架上的面罩和手套,玉衣的边缘用红色丝织品包裹

固定在支架上的足套

修复后的金缕玉衣共有玉片2381块,其中原有玉片1738块,新配玉片643块,修补玉片1072块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