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夫人说

朋友家的闺女今年上小学,选择了一所私立寄宿学校。9月开始,小姑娘就要和爸妈定期分离,有自己的社交和生活圈了。

我初听这消息的时候很吃惊,也佩服夫妻俩的洒脱和勇于放手的勇气。

至少在我这里,目前是不敢的。

这个世界是美丽的,同时也残酷。

我并不担忧孩子的学业问题,相反,最怕的是人际交往里,那种自觉、不自觉地形成的小圈子,对于过于幼小的心灵来说,一旦遭遇集体性的diss,伤害很可能是不可逆的——这种现象严重一点来说,就是当下流行的“校园霸凌”。

作为母亲,我们总是一遍遍地呼唤着,要永远对校园霸凌说不,但霸凌事件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着,很多时候,是因为身处其间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在行恶。

所以,每当有相关题材的影片都会想要推介给大家。

虽然它不能快速地消除暴力,但至少可以让我们对这种现象有更全面的了解。因为了解,才能促成最终意义上的消解。

我觉得,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不仅仅有其叙事魅力,还应该有一些小担当,至少可以让我们在嘈杂的世界里,听到这样的声音。

《声之形》,是这样的。

电影:《声之形》

导演:山田尚子

类型:动漫

上映时间:2017年9月8日

一句话点评:你敢于直面那个曾经懦弱的、愚蠢的、傲娇的、刻薄的、伪善的自己么?这部电影会告诉你,如何和那个让你讨厌的自我和解。

1、


这部片子此前因为打败了《你的名字》,拿下“东京动画奖2017”年度最佳动画、最佳编剧两项大奖而声名鹊起。

然后在各个评分网站上都拿下了不错的成绩——

IMDB上8.3分

烂番茄的新鲜指数高达94%

所以,对它的上映多少有点期待。

讲真,在看电影之前我一直以为这又是一部浪漫得有点诗意的爱情故事,但实际上,它却呈现了另一种现实——“校园霸凌”。

所以,当你一点点沉静在这唯美的画境中,一点点被背景音乐折服时,你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把这个故事和“霸凌”相联系的。

这种对比,大概是世界那么美丽,人性却那么残酷的意思?

导演山田尚子说,是因为故事里的人物都在苦恼,但世界并没有跟着一起苦恼,所以就特别想去描绘那个世界有花儿在绽放,有清泉在涌动的一面。

电影的画面确实唯美非凡。

但故事呈现的是关于成长的阴暗角落的。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男主人公石田将也的班级里,来了一个特殊的转校生——西宫硝子。

硝子是一位听觉障碍人士,温柔、善良、可爱,站在那里不说话的时候,就像一朵纯美的樱花,象征着粉色的美好。

小男生石田将也,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睛里也是有着自己不自觉的惊艳的。

但很快,他却成了班上最爱欺负西宫硝子的那个“施暴者”。

西宫硝子被欺负得不得不转学,而小男生将也,成为西宫转学的“背锅者”,昔日和他一起欺负西宫的,在旁边吆喝的,全都调转矛头,埋怨将也。

这是整个故事发生的起因。

这样的设定其实跟日本另一部校园题材《伤痕累累的恶魔》很相似,都是加害者变成了受害者,欺凌别人的人同样受到了其他人的欺凌……

不管是在哪个地方,“校园霸凌”其实一直是隐秘而顽固地存在的,对于孩子们而言,“霸凌”是一个陌生而复杂的词,没有人会特意去“霸凌”谁。

但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社群文化的一个衍生品,几乎无人可以避免。

大多数时候,他们自身不会特别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甚至,如果没人加以干涉,这样的事件会恶性循环,最终演变成不可逆的伤害。

对一个正常孩子来说,这样的伤害是可怕的;

对一个听觉障碍的小孩来说,这样的伤害则是一场又一场没有止境的灾难。

2、


5年后的将也进入了高中。

被孤立的他渐渐体会到了当初硝子的心境,他自觉屏蔽了周遭的一切,自动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见”,成了一个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自闭少年”。

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想着或许放弃生命才是赎罪的方式。

但命运,让将也和西宫硝子再次相遇。

将也似乎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找到了一个出口,于是拼命地想要抓住硝子这根稻草,作为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

他学习手语与硝子交流,他找回硝子的笔记本,为硝子做很多很多暖心的事……

但单方面的救赎,对另一方而言,是否又会造成另一种伤害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与“暖男”将也接触的越久,善良的硝子内心的自卑就会越多。

于是,在烟花节的那个夜晚,她走出了令人瞠目的一步。

也就是在那一晚,将也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救赎。

在此之前,他不过是自说自话,硝子只是他寻求救赎之路的出口,那些曾经给予对方的伤害,都想要一次性地统统还清。

抓住硝子的那一刻,将也才真正理解了硝子的内心。

是啊,一直认为自己有残疾而自卑的硝子,总是觉得在给周遭人添麻烦的硝子,是多么讨厌这样的自己啊。

而这“自我厌弃”的压力终究压垮了硝子。

我们怎样才能接受那个和别人不一样的有缺陷的自我呢?

将也呢?

当然也是,他的救赎不是来自于自己对硝子有多好,而是与过去那个傲娇的、霸道的、任性又自卑的“自我”的“和解”。

既然那么讨厌曾经的“自我”,那就正视“它”,做出改变啊,而不是困在自我厌弃的牢笼里,与全世界隔离。

《声之形》2013年在日本《周刊少年Magazine》上开始刊载,单行本销售超过300万,获奖频频,走红的原因就是因为漫画关注的题材直面了“少男少女们内心的软弱、黑暗”时刻,引发了青少年读者的强烈共鸣。

人生来就有软弱的地方

不管怎样可能都无法克服的东西

这些东西可能不管是谁都会有

对无法克服的东西

就算努力也没有成长

一边怀抱着这些问题一边如何活下去

才是真正有去描写该如何面对软弱的治愈题材

——《周刊少年》编辑小见山祐纪

3、


再来说说校园霸凌

其实就现实而言,很多人很难把小孩间的矛盾上升到霸凌事件,他们往往以孩子不懂事,闹着玩来做结。

但其实,在面对身体有缺陷或者个性有差异化的孩子时,他们难免不会给予特殊的目光以及做出不一样的举动来,而当这种气氛被渲染夸大之后,就会演变成欺凌。

人性本善在孩子身上其实并不能体现,唯一能体现的是他所遭遇的教育问题。

所以,在《声之形》里,每一个角色都代表着一类人群:

比如男主角石田将也,喜欢用别人的伤疤或缺陷来满足自我,在现实里属于直接的施暴者。

植野则是喜欢煽动别人找乐子,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施暴,却很享受这个过程,即使出了问题,也可以将帽子扣在别人身上,她在现实里属于间接施暴者。

川井和佐原都属于沉默的大多数,当霸凌事件出现时,他们选择明哲保身,选择沉默围观。

等到被追责时,可以把自己开脱得一清二楚。

至于西宫硝子,就是实打实的受害者,因为某种缺陷或者原因而遭受他人暴力(冷暴力也是暴力的一种),但家庭教育又教导他们必须融入到大集体里,所以,像这类人群常常在受到欺凌时不敢向家人或者老师报告。

最后不得不提他们的老师。

班级欺凌事件的出现或多或少,跟他的态度有关。没有第一时间说明硝子的不同,对同学间的欺凌视而不见,更不对的是,在公众面前直接指责施暴者,殊不知这样的举动成功让施暴者轮为下一个受害者。

这样一来,我们不难看出校园霸凌事件的滋生平台了。

每个人都自觉没有错,但每个人又都错了。

施暴者固然可恨,但旁观者和沉默者也是可恨的,不要以为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施暴,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沉默就是在助长这种事件的发生。

所以,对于旁观者和沉默者而言,他们仍然属于欺凌的施暴者,包括处理不当不作为的老师。

既然人性本善在孩子的成长最初阶段是不存在的,那么教育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事实上,大多数“校园霸凌”并不会出现在社会新闻头条上,它隐秘而坚定地出现在每个人成长的某个黑暗时刻。

只有良好的教育和引导,每个人自觉地努力,去建立和他人正常的联系,才能逐渐地消除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长大之后,积极地面对生活。

《声之形》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个世界那么喧嚣,但你也要用心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听听他人的不一样的声音。

不要轻易judge他人,认真倾听、描摹他人,接受别人的不完美,也接受自己的不完整,努力作出改变,让彼此建立真正基于心灵沟通的联系。

让自己的美好,配得起这个世界的樱花烟雨。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