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她带的一个学生,学习特别认真,上课不睡觉、不玩手机,每天都学到十一二点,但是成绩始终平平,我都替她着急。”

我说:“像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原因,那就是她的学习方法不对。虽然她很努力,但她做的都是无效训练,自然成绩上不去。”

我们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观点叫“一万小时天才定律”,实际上呢,一万小时这个概念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刻意练习》的作者艾利克森告诉我们:只有在刻意练习的情况下,一万小时这个概念才有用。

艾利克森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也是“刻意练习”法则的研创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他研究发现所有这些杰出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遵循了刻意练习这个法则。

《刻意练习》这本书有3个观点,给了我们相当大的启发。

  • 为什么训练可以铸就天才?天才不是天生的吗?

莫扎特是大家公认的一位艺术天才,他在7岁的时候就举行了大型的音乐会,让音乐界广为震惊。

不过呢,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更让人震惊的是,莫扎特在他4岁的时候,就能分辨出任何音乐的音调,哪怕只是像音乐的音调,比如时钟发出的Duang Duang声,他都能分辨出他们的音调。这种能力是极其罕见的,大约在每一万人中只有一个人具备这种完美音高的能力。

莫扎特这种完美音高的能力一直被证明是“天赋是与生俱来”的绝好例子。似乎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因为他们天生禀异。真的是这样吗?

2014年日本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招募了24个2—4岁的孩子,给他们进行了一年的训练之后,这24个孩子全部具备了完美音高的能力,也就是说经过训练,他们也可以获得天才一样的表达。

作者说,莫扎特的天赋也可能是训练的结果,早在他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全职来教他音乐了,莫扎特每天接受的音乐训练强度比那24个孩子好要高,所以,是训练铸就了天才。

过去啊,我们认为有些人在某个领域做得好就是有天赋,做的不好就是没有天赋。有天赋呢,他们只要把自己的潜能挖掘出来就可以成功,你没有天赋啊,就是练到死也没用,因为你压根就不是那块料。

什么叫天赋?什么叫天才?不就是天生的嘛!

可是作者打破了这个观点,他说:“我们所谓的潜能是可以被锻炼出来的。”

就像我们健身可以锻炼出肌肉一样,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就能训练出潜能。

作者说:“身体和大脑其实是有极强的适应性的,我们通过训练就可以改变身体的适应能力。”

你觉得一个人最多能做多少个俯卧撑?500还1000?

在1980年的时候,一个日本人做了10507个俯卧撑,这夸张吗?这还不算什么,美国有一哥们,花了21个小时做了46001个俯卧撑,人的身体极限究竟在哪里?

通过训练,可以让人的身体潜能发挥到如此地步,大脑也一样。大脑通过刻意练习后也可以发挥出原先不具备的潜能。

要知道在伦敦当一名出租车司机,就必须通过世界最难的考试测试,如果要通过出租车司机的测试,司机就必须通过大量的高强度训练,有研究证明,这些通过高强度训练的司机,他们的海马体比之前大了许多,也就是说这些训练改变了大脑的生理结构。

所以作者说,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改变身体的适应性,我们可以创造潜能和天赋,我们可以创造天才。

  • 训练分为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那应该如何区分呢?

那很多都会问,我也在上学啊,我也在学习啊,怎么就没有被训练成天才呢?作者说,那时因为你的训练方法不对。

训练分为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我们大多数往往陷入到无效的训练当中。

有一个小孩练习弹钢琴,他每天都要练习10到20次,但每次考试都不及格。原来,虽然他每天练习都很多遍,但弹对的次数只有一两次。就好像,虽然我们一直在写作业、一直在做题、一直在下棋,可是我们既没有成为学霸、运动健将,也没有成为象棋高手。为什么?

作者说:“那是我们进行的是天真的训练,虽然埋头苦干,但是没有进行有效的训练。”

事实上,我们对训练有3种误区:

  • 练习没有太大的作用,能力受基因限制。

有的人说,我不擅长数学、我的空间想象能力就是弱,我没有办法做到更好。可作者说,其实,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来改变自己,关键是你要有正确的心态。

  • 只要练习的时间足够长,能力就能变强。

但作者说,我们及时做更多的练习,但也未必能有好的结果。想想街边的臭棋篓子,你就知道了。

一直按照错误的方式反复去练习,只会让我们停滞不前,并且使能力水平缓慢下降。

  • 只要足够努力刻苦,就能提高成绩。

作者说,除非你有专门的恰当的练习方法,否则即使加倍努力也不会有大的进步。上学的时候,班上肯定都有这样的一个同学,每天都特别认真的学习,但每次考试成绩都不是很理想。

这就是告诉我们:有效的练习不等于长时间的练习,也不等于重复的练习,只有正确方法的练习才真正有效。

那什么样的练习方法才算有效呢?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有目的的训练。什么是有目的的训练?

那就是确定目标不断改进,其次在训练的过程中必须专注,不能心不在焉。我们常常是在坐着、在练习但没有真正的思考。

还有,有目的的训练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获得及时的反馈:如果你做完了题,并不知道对错,就会进步的很慢。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必须跳出“舒适区”进行训练。不要总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联系,那样效果是很差的。

有的人说,要想在一个领域快速成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一流的人给你指导和反馈,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少数领域中,最高水平的老师,加上最合理的方法,再加上最高强度的训练,就能创造天才的原因。

不过我们大多数人并不在这个领域当中,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退而求其次去最大程度利用刻意练习的原理,学习杰出人物的做法,研究他们成功的原因,不断尝试改进,从而获得成功。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