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贾康先生2016年7月18日为吴才麟研究员专著《史前经济与财政起源》再版所作序文(本书已于近日印行))

吴才麟研究员是历史专业人员出身,工作中自学而学得财税理论以后,被重视人才的财政部领导安排从嘉兴税务所调到财政部。在熟悉古代财税知识基础上,吴才麟得知财政起源课题可能古今中外还无人研究,他就拜考古学家、民族学家、甲骨文专家和文字学、宗教学等方面专家为师,经当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领导批准:“专门研究财政起源”。从1980年开始,他在夫人的全力支持下克服种种艰难困苦,跟随民族学、考古学等同志,常年奔波在边陲野外及山区,搜集与原始社会相关的史料,往往一次要经过几个月的野外艰辛。返京整理材料时,人瘦一二十斤,真是称得上痴迷和拼博。

吴才麟认为,财政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末期。他以社会生产力逐步发展、引起生产关系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化为主线,力求从揭示人们对生活物质资料的各种支配方式入手,来形成由浅入深的认识。

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生产工具从石刀、石斧、尖状器、砍砸器进步到“距今二万八千多年前,我国峙峪遗址中,发现了打制的石箭头”[①],引用恩格斯的话说:“弓箭对于曚昧时代,正如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②]。因为弓箭应用于生产,在“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③]的时代,打到的野兽增多,有时吃不完。此时开始,人类逐渐进入有剩余产品而可探索开拓种植经济的时代。再后来,种植谷类植物的经验积累,掘木棍、木耒,木耜、骨耜等农具发明出来,初期的种植经济渐次进化到刀耕火种农业经济及耜耕农业经济的历史发展阶段。与之相应,兄弟姐妹互为婚姻的辈婚向族外婚进步,每个社会成员都在母权制家庭公社里过着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生活。当生产力再发展到穿孔装柄的石锄、骨锄和蚌镰及制陶,原始纺织工具出现,社会进入锄耕农业经济的历史发展阶段,男子成了主要生产者,生活物质资料比过去大有增加,族外对偶婚向夫妻制过渡,个体家庭从家庭公社中分化出来,私有制渐趋盛行,社会矛盾激增,母权制被父权取代,流行数万年的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生活资料的风俗瓦解。与此同时,族长、酋长组织生产、指挥作战的崇高威望向统治权力演化,进而出现强占优质耕地为己有。影响波及,耕地私有渐成风俗,伴之而起的是私有意识及其行为泛滥,当年因为成文法律未曾出现,造成掠夺财产战争的暴力分配风俗四处蔓延。

与之相应,人类的社会组织机构,也由胞族、氏族扩大到部落。就在这个部落时代后期,“邻人的财富刺激了各民族的贪欲,在这些民族那里,获取财富已成为最重要的生活目的之一”[④]。掠夺财产战争的残酷性导致姻亲关系的部落组成联盟。又因为部落及其联盟的日常内外事务与日俱增,在生活物质条件许可下,脱离物质生产的公职人员得以不断增加。吴才麟当年在攸乐大山的基诺族住地,目见部落时代面积几十亩的公有地时,当事老人告知:公有地由全部落成员义务耕作,收获物全部交给酋长支配。当年整个部落所有的公共收入和支出,全部靠公有地……。山民寡言而言简意赅,遥想当年而对照现代,那时的公共收支内容,即是后来国家财政的胚胎!这种原始财政的遗迹从“活化石”中“抢救性挖掘”出来而上升为学理认识,对于学科建设发展是十分宝贵的。也因为暴力分配时代的战争残暴与频仍,为了增强实力克敌制胜,平日关系友好的部落联盟间再行联合,于是出现了地域性的部落联盟。其公有地面积,在部落联盟数百亩的基础上,扩大到数千亩[⑤]。

时近金属时代前夜,生产力水平提高到劳动力参加生产能够提供剩余产品而引起战争胜利一方对劳动力前所未有的重视,把原先要处死的战俘罚作奴隶投入生产,公有地上的收获物,全部可供统治者支配。于是,引出阶级国家的雏型,实质上国家就是地域性联盟的继续和发展。“王畿千里”的“公有地”及“千斯仓、万斯仓”的收入,就是从部落时代以几十亩的公有地为基础的原始财政分配关系发展而来的。

粗线条述及本书作者研究撰写的国家财政起源梗概,是肯定其多年潜心钻研而依照历史唯物论原理把基于剩余产品和公共需要的原始社会公共财政,到进入阶级国家社会而形成国家财政的历史发展脉络,按照学术规范达到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表达,难能可贵。

上世纪90年代,在我写作博士学位论文(后公开发表为《财政本质与财政调控》专著)时,就高度重视吴才麟研究员这一独树一帜、填补空白的研究成果,从中汲取了我提出财政基础理论层面“社会集中分配论”的重要营养,并促使我形成了“原始公共财政——国家财政——公共财政”的“否定之否定”通识式财政发展观。值此吴才麟研究员心血凝结之成果《史前经济与财政起源》再版之际,特为之序,深信此书必成为中国财政学家研究成果中的一部传世之作。

参考文献:

①《考古》1976年第3期第159页。

②《考古》1976年第3期第157页。

③《韩非子•五蠹篇》。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0页。

⑤甘肃省南部的拉卜楞寺,类似史前的地域性部落联盟,解放前直属布达拉宫管辖,公有地4518亩。


贾 康 介 绍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财政学会顾问,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市等多地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北京大学等多家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曾受多位中央领导同志邀请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专著、《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数据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