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郑州三环生态廊道建成,与其配套的43公里长彩色自行通道,亦面向民众开放。迎着初秋微风徜徉自行车道,俯首即可观花;桂花香气四溢,穿行各种林木间,让人心旷神怡。然而,置身如此美景,却有一番让人窝火景象——生态廊道部分区域自行车道,被人拆掉阻拦铁桩,停泊数十辆私家车。9月4日、5日,记者连续两天,步行至西三环长江路到科学大道区间,实地探访自行车道状况,倾听多方声音为其把脉。

开发商拆除生态廊道隔离墩,设停车场

“那么宽的自行车道,停了几十辆汽车,严重影响了通行。”今年8月中旬,郑州市民刘先生向本报投诉称,在郑州市西三环,一家开发商为吸引人看房,私自拆除隔离墩供车辆停泊。记者采访看到,这家涉事在建小区位于两路交叉口东南角,其门前是西三环生态廊道,规划的红色彩石道是非机动车道供自行车通行。小区门口北侧,设置生态廊道的铁制隔离柱,已被拆除。

在水泥隔离墩北侧,非机动车道里停泊数辆车。附近居民李先生说,进入8月份,该区域几乎天天停车,严重影响了健身。该区生态廊道建成后一直有铁柱隔离墩,上面贴了反光标识,夜晚很显眼,提醒民众绕行。然而,自从这个在建小区开盘,隔离墩就被拆掉停放车辆。当天采访中,这家在建小区的销售总监张先生说,他们没意识到这样做会给市民带来麻烦,立刻安排人恢复原状。

无独有偶。在该小区北侧,挨着生态廊道的一家汽车4S店门前立的4根铁桩子,中间一个不见踪迹,空出2.5米宽空隙供车辆进出。8月24日,绿化管理部门挨个打探停泊车子信息,待车主们把车驶离,立即重新定制个铁桩子,安置上面。

“刚刚浇注了水泥,我就现场守着它一点点凝固,担心被人拔掉。”采访中,一位李姓管理者无奈地说。

400米自行车道,两边停泊近300辆车

9月4日、5日连续两天,记者选取西三环长江路到科学大道区间,进行实地探访发现,双向22公里长自行车道,大部分区域通道干净整洁,鲜见私家车停泊。而在一小部分区域,则是“车满为患”,严重影响行人通行。

在长江路与西三环交叉口,西三环两侧自行车道上,立的铁柱子被人拆除,横七竖八地停二三十辆车。沿西三环北上,行至淮河路、汝河路区域,自行车道干净,竖立的铁桩子保持完整,没有机动车停泊。继续北上,前行至陇海路、中原路交叉口,该区域自行车道状况亦比较好,没有机动车停泊。

在西三环五龙口南路到化工路区间,西三环东侧约400米长自行车道,约5米宽的路面上,两边停泊了近300辆汽车。从南到北,狭窄的自行车道被汽车霸占严实,一路观察,竟然没有空余车位。一辆豫A牌照面包车停泊多日,野草竟然从车底钻出来。

记者注意到,该区域自行车道紧邻一大型小区,它的南北两端入口处,立的铁桩子被人拆除。彩石道上喷绘的自行车道标识,也不见踪迹。

继续北上,在西三环与希望路、电厂南路等路交叉口东侧自行车道,亦是或多或少,地面铁桩子被拆除,停有汽车。

一路行来,郑州西三环生态廊道自行车道,多个路段成了汽车停车场,状况堪忧。“希望抓紧治理,还生态廊道一个干净、顺畅的通行空间。”市民刘女士说。

私拆生态廊道铁桩,处罚模糊

“发现有人拆除了铁桩子,我们就及时补上。即便逮着了,也没啥处罚办法。”郑州市园林局有关人士称,早在2014年生态廊道建成竣工时,市里出台了《郑州市生态廊道管理办法》,明确其日常管养,由属地市政部门监管负责。

受访人士说,遇到有人停泊车子,他们就上前制止。然而,作为市政园林绿化部门管理者不具有执法权,向对方示意挪车时,大部分人会随即离去。个别市民则不听劝。有时,前脚工作人员刚走,后脚就会有人停车。补充铁桩子,有人会趁着夜色拆除。

“对乱停车行为怎样处罚?由谁处罚?这些核心信息划分模糊。”一位知情者介绍,这样一来,使得各个基层生态廊道养护单位,陷入被动,形成了这样的状况,发现有人拆除铁桩子,随即派员补充;有人拆除,再补充。增加了管理成本不说,成效并不理想。

不仅如此,这些修筑的自行车道,建筑成本每平方米300多元,比普通机动车道高出几十元,其地基与非机动车道标准有很大差异,如果任由机动车进出停泊,过不了多久,地面就会被碾坏。

这位人士说,2015年,针对私家车将三环生态廊道当停车场的严重情况,市园林局特意邀请交警、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对停泊自行车道上的汽车贴罚单、拖移等,整治效果比较明显。

外地由城管执法局监管查处

“车子停泊生态廊道内,属于典型的乱停放,交警应该像治理随意停放机动车道、辅道那样,硬起手腕贴罚单。”家住西三环望湖花园小区的陈先生说,一张罚单处罚200元钱,能让车主有了教训,相信坚持处罚一段,会大大遏制住这种情况。此外,他还建议说,园林管养部门在道路上安装过监控视频,一旦发现有人损坏铁桩子、停泊车辆,以损坏公共财物的名义报警,由警方介入立案侦查。

“生态廊道建设和管理,对我们来说是个新鲜事物。”9月5日下午,郑州市园林局的李鹏飞受访时说,目前,郑州三环生态廊道修建的43公里长自行车道,大部分区域的铁桩子保存较好,没有机动车停泊。而在居民小区、商家卖场附近,自行车道两侧竖立的铁桩子,频繁被人拆除、停泊车辆。健身廊道变身停车场,市民有意见,管理者有苦衷。

那么,外地城市又是怎么做的呢?

据李鹏飞介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建设城市生态廊道比较早,积累的经验丰富,亦有不少可取之处。像北京,他们由城管执法局牵头,查处街头辖区的乱停放车辆(包括生态廊道乱停车)、乱设摊点等,效果不错。执法有了依据和力度,远比此前的一句提示、提醒,更能触动乱停车者的内心,亦会大大降低自行车道被霸占的局面。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