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观点是应该区分货币政策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分别加以分析。前者决定央行会怎么做,后者决定央行什么时候做以什么方式做。

作者:睿姿,央观智库专栏作家

来源:央行观察

最近有人问我如何把握央行的货币政策,因为央行永远也不可能透明,让人一眼穿的货币政策引导预期的目标就不能实现。中国央行的神秘性更大,分析的难度也会更大一点,我的观点是应该区分货币政策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分别加以分析。前者决定央行会怎么做,后者决定央行什么时候做以什么方式做。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对前者不能很好理解,关键在于不明白央行货币政策的逻辑,完全是在猜谜。对于后者中国债券市场基本没有分析,似乎央行的货币政策是真空里出来的,可以不受政治意图的影响。

举例来说,2016年中期以来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都要求货币政策转向紧缩,这是经济条件的确立,但央行不能马上紧缩,因为紧缩会加重借款方的负担,国内最大的资金融入者是国有经济部门,各地政府的经济平台和国有企业,有很大的影响力,央行难以马上就跟着经济形势转货币政策。只有等到年底高层开始有了去杠杆的意愿,央行才顺水推舟实施紧缩政策,这就是货币政策的政治条件成熟了。

反观中国债券市场分析师的报告,连篇累牍都是些央行日常货币政策的追踪和一些滞后经济指标的分析,这些东西在国外少有人关注。中国分析师还喜欢发明一些稀奇古怪的指标,比如某知名分析师在最近的一篇报告里说:“”企业利润趋势延续恶化:新订单指数减去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环比继续大幅回落 7.1%,企业成本压力继续加大,利润趋势延续恶化。“新订单指数表达的是实际值,用这个减原料价格到底是啥经济意义?真的看不懂,好比我们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有什么意义呢?该知名分析师在自己的书里还搞出过个指标债券收益率=工业增加值+cpi,简直匪夷所思。工业增加值是名义值,再加上通胀指数,这是个什么逻辑呢?

7月cpi和工业增加值数据都回落,许多分析师一致认为债券收益率一定下跌,显然与该知名分析师的思路出奇的一致,看来读该知名分析师的书对于预判国内债券从业人员的思维模式很有用。如果8月份该知名分析师的公式里两个因素都上涨,是不是分析师就要大喊债市危险了吗?

该知名分析师的书对中国债券交易者有不小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债券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的定价逻辑并不清晰,参与者对西方先进的投资理论也缺乏理解;另一方面,他的书讲的比较实用、有操作性,许多人看了如获至宝,希望能依样画葫芦。中国金融市场里肯于自己思考的人是少数,肯独立思考且有思考能力的更是少数。他的错误观点至今还会被不少分析人士重视,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决策,令人不禁感慨。

乐钱,为你的财务自由而生。创新型众筹平台,合法、安全、透明。各大应用商店可下载乐钱APP。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