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一到“七夕”就盯着牛郎织女不放的公众号,都是上辈子折翼的天使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七夕节。自从有了微信公众号,只要是到了七夕节这一天,公共号里到处都是牛郎织女,“中国情人节”的话题铺天盖地…其实,七夕节真正的含义却在这铺天盖地的热闹里被人给遗忘了。太可惜!

其实,七夕节最早是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崇拜。魁星节是七夕别称,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魁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农历七月初七,俗又称“魁星生日”。“魁星”系北斗一星宿名。中国民间谓“魁星主文事”。

古人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也有表述为六月初六的),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据史料记载在汉时农历七月七,如果阳光明媚,人们便会拿出自己的藏书进行翻晒,防止虫蛀,七月七这一天也约定俗成地成为了“晒书节”。且据“郝隆七月七日出谷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可见古人是七月七日才晒书的。

后来,织女同学加入了“七夕节”的活动行列。于是七夕节又加入了妇女“乞巧”的内容。在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一直到了明清之后,牛郎同学才加入到“七夕节”活动的序列之中。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后,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如今的七夕节。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