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校长派独家策划的 未来教育系列报道10

编者按

近日,在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发展中心批准、中国教育智库网主办、校长派承办的首届未来校长(基础教育)实验班上,人大附中原副校长、现华夏幸福教育总督学、上海师范大学嘉善实验学校总校长肖远骑以《教育世界的革命--2030预约教育未来》为题,做了精彩报告。

报告提出,未来社会将更加智能化、虚拟化和超链接,在此背景下,教育应该进行重塑,学校应该创造适应未来人才素养的课程。

以下根据口述内容整理。

重塑教育适应未来发展

未来是信息化的时代?还是后互联网时代?如今国家对未来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数据技术时代。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成为发展的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现行教育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2015年,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办了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会议的主题是“为人类的未来重塑教育”。通过大会的主题,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世界对于过去以及当下的教育都并不满意,如何重塑教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急迫命题。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先进的技术、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可是唯独教育的变化不够明显,依旧停留在数年前的水平。这种教育发展现状是整个世界的通病,这也是世界各国提倡重塑教育的理由。

因此从现实出发,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样。”教育发达国家芬兰从2015年起开始改革国内教育,英国也开始向中国的基础教育学习,尝试对基础教育进行变革。

重塑教育的目标:培养与时代匹配的素养

重塑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2015年,联合国世界教科文组织发表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其总体纲领是确定未来教育的主题:确保全纳教育、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教育。

会议明确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即未来人的核心素养:要培养未来地球公民,要具有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开放的思维方式、兼容并包的广阔心胸。

这是联合国给世界各国提出的重塑教育的指导性意见和目标。

目前,全球都在探讨,我们需要哪些素养才能够与时代相匹配,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又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

威廉姆斯学院院长,亚当·福尔克说:未来人才核心素养表现为四个方面。即:清楚清晰表达自己的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问题、深入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服务社会。

美国斯坦福大学给出的国际人才核心素养具备的能力是:批判性思维、高效表达、创意思考以及沟通协作的能力。

从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未来人才标准带着极强的实用主义特点。

美国还在2015年推出了人才培养的《共同核心标准》:公正,责任,尊敬,合作,信念,自律,友好,幸福。

其实,无论做教育还是做科技,人类追求的共同核心就是幸福生活。因此美国要求所有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走下去,要求老师要学会让学生在生命的森林里找到自己的出路。

网络信息时代教育的三大变革

目前,我们正处于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教育的概念正逐步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

我认为,网络时代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大规模性,教育可以通过网络延伸到各个角落。

第二是普惠性、低门槛,任何人只要会上网,就可以享受世界各个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第三是学习者的体验性,孩子寻求更多的是一种成功的体验,探索的体验,求知的体验。

第四,教育的社群化,这意味着孩子在不同区间可能接收相同的教育。

基于互联网时代丰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终身学习越来越重要,互联网时代教学需要重构,学习环境也需要重构。

学校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守正创新,既要保留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又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为教育服务。

所以这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教育规律,了解数据技术时代的特点,更好地完善教育。

1、如何完善?首先要改变课程,这是世界的大趋势。

目前全球最流行的是STEM课程,2007年美国国会通过国家竞争力法案,加大了对STEM课程的投入,全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我国也在做STEM课程设计和教室设计,教育部还专门成立了STEM教育研究中心。

在改变课程的基础上,要更新授课方式。欧美流行的圆桌课堂就是很好的授课模式。它完全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学生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与同伴沟通、与老师交流。

在互联网的配合下,教师通过移动终端,能及时地给予学生点拨指导,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灌输知识,更多的是提供资源链接,实施兴趣激发,进行思维引领。

2、第二,不同学校要结合自身特色建立自己的资源数据库。

数据技术时代,学校会慢慢发展成为学习中心,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但前提是学校必须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在某个点上形成核心。

比如人大附中的理科教学很优秀,学生物理、化学成绩在北京高考名列前茅,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建立自己的物理、化学学习中心。

每个学校都可以围绕学习中心来组建自己的资源系统,构建自己的资源优势。

3、第三,未来将会逐步进入私人定制时代。

家长能够根据孩子自身学习特点,在网络学校寻找私人定制课程,实现课程预约,还能跟其他国家孩子一起上课。

私人定制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应当予以重视。

未来学校、教师要具备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

互联网+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教学理论、环境、资源、内容、对象、技术等多个要素。它将给教育带来四大变革,包括:教学、学习、课程和评价方面。

从学校层面来讲,必须要构建两个系统,一是网络系统、二是相应的数据库,用来储存、分析处理学校的教育资源。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需要构建自己的题库体统、讲课系统、提炼系统、题阅体系,让学生们通过数据库的检索找到对应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层面,我提倡学校打造自主学习平台;共建优质学习资源;提升学习分析系统,为学生提供网络平台下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借助360云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以人大附中微课视频为例,教学视频的录制必须要符合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视频要简短,每一个最多不能超过8分钟。

第二,视频要以内容为核心,同时教师不出现在子视频里。

第三,视频讲解,教师讲解要和蔼可亲、娓娓道来。

第四,自己满意才能上传到网上去。在人大附中,有教研组对教师的视频进行审核,合格之后才能上传。

这是学校在教学层面的变化,也是教师在未来需要具备的能力。

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上,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录屏软件,通过录屏系统,教师可以把一节课拆分为若干个小视频,放到学校的数据库中供学生课后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用录屏软件录制教学视频。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以技术促进教学变革的重要性,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

其次,教师应该事先自身知识结构的革新,重点强化整合技术的科学教学知识。

最后,教师应全面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课堂管控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以及专业发展能力。

总的来说,教师应该从思想观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方面不断修炼和提升。

对标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未来学校

基于强大的互联网教学背景,有人会问,未来的学校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坚定地认为,学校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消亡。教育是人与人内心的交流,涵盖了情感层面,而情感永远不可能用机器来代替。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造未来的现代教育?

国际化的外在表现,并不是真正的国际化教育。

目前,我们对国际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误区,真正的国际教育并不是请一个洋校长,搞几个国外的建筑,在校园里举办各种国外节日庆祝活动就可以的,这些都是表层现象。

真正的国际化教育首先要研究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要看人才素养能否与国际对标,课程能不能支撑素养建立。

在培育学生的国际素养上,要符合国际人才的公认标准,要建立与培养国际化人才模式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同时这些课程体系必须要本土化,中国实际相融合。

同时国际化课程的建立,还要结合不同国家文化,做到跨文化的学习。这就是所谓的跨界融合。

建设好未来学校首先要要确立以下三个思想:

以人为本、中西贯通、文化立校,在与人模式上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环境,保证孩子深刻的体验,锻炼健康的体魄,教给孩子成长的智慧,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保证学生在面向国际的未来学校中健康成长。

未来教育系列报道

未来并不仅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更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

在世界经济向着互联网+快速转变的时代,在中国教育从应试向素质转变的节点上,教育领域正在发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传统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时代在呼唤着学校。

未来教育将呈现出何种态势?成为了每个教育者密切关注的话题。学校,作为目前接受教育最重要的场所,若不发生改变,教育也必定止步不前。

未来校长要具备哪些素养?未来课程要依附哪些手段?未来教学会有哪些突破?未来管理模式有哪些变革?未来人才培养究竟如何落地?

为了解决这些困惑,为了提供给致力于教育发展的从业者更多借鉴,在“未来教育”系列报道中,我们将采访一批致力于教育变革、教育国际化的领路人,分享他们的想法、经验,以飨读者。

往期精彩文章

第6篇

芬中教育协会副主席:浅谈芬兰教育领跑世界的三大优势

第7篇

力迈中美(国际)学校校长刘学言:不要因追求结果,忽略教育过程

第8篇

陈锋:学生、学校、校长、教师,未来教育的四大挑战

第9篇

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选择性、现代性、探索性、数字化

| 总策划:安 飞

| 作 者:金星宇 王乙琨

| 编 辑:校长派

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

| 更多内容请关注:校长派微信公众号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