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粒二象性指的是所有的粒子不仅表现出粒子的特性,同时也表现出波的特性。这意味着经典的有关“粒子”与“波”的概念不能完全用于描述客观世界。爱因斯坦这样描述这一现象:“好像有时我们必须用一套理论,有时候又必须用另一套理论来描述这些粒子的行为,有时候又必须两者都用。”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人们开始意识到光波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认为和光一样,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据这一假说,电子也会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这被后来的电子衍射试验所证实。

再波粒二象性的实验中,粒子的运行轨迹有可能朝东走,也有可能往西。科学家只能测量到东、西等几个方向的一个,这几个方向中它经过的的任何一个点形成的轨迹,就是干涉条纹,这些量子可能会行走的轨迹,既是波浪形的也是颗粒形状的,就像海浪拍打礁石,既是波浪在运动也有无数水滴在运动,海浪由水滴组成,水滴也是海浪的一部分一份子,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而且测量的结果只能给出一个概率,这就完全打破了传统物理学的因果律,即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知道它的最终结果。

量子力学的这一原理,至今让全球哲学家感到困惑,他们无法从现有西方哲学上找到解释的根据。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新的哲学观点,以适应现代物理学的发展。量子哲学根据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认为,除1+1等于二,花开花谢,日出日落等人们可见的初级事物外,其微观、宏观中的绝大多数事物,比如暗物质、暗能量的动能是随机的、由偶然性左右的,牛顿经典物理学和哲学的所谓规律、因果律已经失效。并确立了微观世界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性。由此西方数千年的逻辑推理,即由分子到原子,再由原子到电子,最后直到粒子的层层解剖,还原推进的还原论遭遇挑战,即:打破了工业时代的研究方法~还原论。西方数千年的逻辑“还原论”,开始跨进了东方思维的整体系统论!开启了21世纪量子哲学的万千世界!

这就像王阳明说的:“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的宇宙观如此暗合量子理论,不得不服!中国先哲总是能比科学家们领先一步领悟到宇宙真谛。最后我们得到一个并不是很完美的解读:所有粒子都是波粒二象性的,只不过有的粒子波形态大粒子形态小,有的粒子波形态小粒子形态大,而当你测量它们的时候,它们才会显示出其中一种形态给你看,永远不会让你看到两种形态的叠加!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