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衍

学而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师:这是头一段,它的内涵在某一天的某一刻我就已经心领神会了。因为这次我要把《论语》好好地诠释一下,所以想要参考一下其他人的版本,上百度一查,大失所望!为啥?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诠释的哪怕接近孔子思想的。为什么?就如同我一开始讲的,解读《论语》有几个误区,这几个误区在前人的翻译里体现得是淋漓尽致。

比如说习惯误区,一看“学”,就解释成学习,你一旦解释成学习下面就不用解释了,全错了,因为“学”不是学习。

还有断章取义的误区。本章第十四小节,“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其实自己已经把“学”注解了,怎么就不看呢?“食无求饱”是不是学习?不是。那“居无求安”是不是学习?也不是。“敏于事慎于言”,是不是学习?还不是。“就有道而正焉”这几句话都与学习无关。孔子说这就“可谓好学也已”。这是孔子自己对“学”的注解。“食无求饱”是吃,“居无求安”是住,“敏于事而慎于言”是行,这不就是衣食住行么?后面“就有道而正焉”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正衣、正食、正住、正行就是学!孔子已经给“学”定义了。为何都视而不见呢?

再一个被名人所误导。名人们都把“学”解释为学习,后人即便有不同意见,也认为是自己的问题,不敢加以反驳。

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因为智慧不足,根本不了解“学”字的深意。所以仅第一个字“学”,前人翻译《论语》的四大误区就都体现出来了。

“学”不是学习。孔子自己也解释了。如果你还要我再解释解释,那行,大家往后翻书,本章第七小节,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孔子的学生子夏又给解释一遍。所以什么是学?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进行修正谓之学!(未完待续)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