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明每日晨语】第289天 2017年8月17日)

贬义的讲,知识付费新模式的高姿态只不过强化了更多人自以为是、自以为知罢了。跳梁小丑从贸易界,演进到产业界,演进到技术界,如今开始侵吞知识界而已。

知识付费的形式花样多出、五彩缤纷。音频节目、问答分享,好似突然点燃了知识付费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其实,乃是音频技术、付费技术让更广泛的人可以接触到优质的内容,可以更方便的付费而已。

知识付费的核心一直没有动摇:提供有价值、有启发的知识。

但何为有价值、有启发?那是另一个世界的话题。

知识付费自古有之,书籍是最明显最大众的形式;门客、军师、咨询师是更高端更私密的形式。如今它演变为一个商业大领域,无疑是知识分类更精细、思想更平等、传播更无界的结果,但尘埃落定时,知识付费还是回归到了精英垄断。

如果说,知识付费最高端的形式还是“私人顾问”,真正知识大牛都在深山密林中,都在个人的最私处,那么由此推断出:大家玩的知识付费全是伪精英的游戏,都在自嗨自摇摆而已。

产品还是那个产品,甚至是被阉割不少的产品,但形式已不同于往日的形式。

商业与知识的碰撞,会是终极决战吗?

1、每一次新技术的广泛使用,都能自动地制造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公知人物代表。

近10年来博客、微博、微信次第演进,产生了各自的代表人物。财经达人叶檀是从博客走向公众的;李开复用微博体的形式写了一本《微博:改变一切》(他似乎要站在每个潮流之巅,如今又出了“人工智能---改变一切”);微信大时代走出了“罗辑思维”。

2、知识付费成为一个商业领域,是因为成万上几十万的人投身其中,都想“投机取巧”、“大发横财”。有利可图的预期,就产生出了一个引领潮流的新商业。

褒义地讲,它的活跃能推动整个行业的活跃与进步,产生出不少知识创新,知识深度;

中性地讲,它是知识商业化而已;

贬义地讲,只不过是强化了更多人自以为是、自以为知罢了。

跳梁小丑从贸易界,演进到产业界,演进到技术界,如今开始侵吞知识界而已。

3、互联网技术,让真正有知识的人难以隐遁。其实,没有互联网技术,真正有知识的人,也无处躲藏。

只不过是中不溜丢的东西多了,人们消费的乌七八糟的东西多了,才有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质疑。

4、每个人都应该写一本书,认真思考哪些是自己独特的思想,认真思考怎样去印证自己的逻辑,思考如何从前人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不同。

但每个人并没有去写一本书,只不过越来越多的商家、企业者愿意写书了。用商业化的思维去操作:速度、效率。

资料越来越多了,资料的整合越来越容易了。我倒愿意相信,用资金用技术的商业化操作方式,能够颠覆知识产生的方式。

5、因为书读得少,因为读书的人的越来越少,书才会越出版越多。因为深刻思考得少,形态各异的知识付费模式,才愿意乐此不疲地都追捧一下。

有一次在大街上走,想着为什么现在高科技发达了,古老的书籍形式怎么越出版越多了?不是说,有电子书了,纸质书不是要走向消亡吗?

哦,原来书读得少,分辨不出来哪本是优质的书,哪本是普通的书,分辨不出经典书与非经典书的区别。而未来趋势又朝着知识型社会前进,多数人就有模有样的开始读书了,各种花样的书都选择点,新概念的、新形式的、新知识分子的……

各种花样的知识付费来了,它是一个伪概念吗?我们都如跳梁小丑般欢呼一下,罢了。还是和它一道,共同掀起及整个知识的变革,社会的变革?

你选乐观、中性,还是悲观的视角?选择一下吧。

【邱恒明,微信:qiuhengming。财经作家,著有《创业第二课》(获得央视财经频道推荐)、《创业大浪潮》(获新浪读书,新闻出版报评选十大好书称号)、《这个星球不配我死》(简体版、香港繁体版均出版),畅销书《海底捞你学不会》策划人】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