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明

本文将通行本《道德经》与本人以多部简帛古本合校的版本一并列出,以便读者比较阅读。

我在对《道德经》重新解读的过程中惊讶地发现,老子之说绝非我们平时所能看到的那样平凡,其中所含深意超乎了我之前的想象。因此本人这版《重解道德经》颠覆了之前所有的版本,是对“古本道德真经”的全新破解,想必应该更为贴近老子的真意了。

究竟如何,请读者自行品鉴,也欢迎探讨交流。如有不喜请略过。

通行版本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古本合校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不自视故明,不自见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

古本注释

牧:统治。

见:古同“现”,显现之意。读xiàn。

章:通“彰”,彰显。

伐:夸耀自己。

矜:骄傲、自夸。

几:预兆。

古本释义

迂曲则全面,弯曲则正直,低洼则盈满,破旧则更新,缺少则获得,太多则迷惑。

所以圣人运用全一,来作为天下的统治者。

不只从自己的角度去看故能明白,不自我显现故能彰显,不自我夸耀故能有功,不骄傲自满故能成长。

大丈夫因为不争,故没有谁能与他争。

古时的所谓“曲则全”这句话,预言啊!确实圆满将会归属于那个人。

真经解读

上一章讲“道”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本章老子继续讲述这个远古之道给人们带来的教诲。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先从六个方面来论述利弊得失的阴阳转化之理:

曲则全

“曲则全”翻译过来就是迂回曲折则会完全。也就是说,一件事情往往要用迂回的办法,经过很多波折,才能圆满达成。现实情况的确如此,世间之事很少会有一帆风顺的,大多是要经历各种困难和考验才能有好的结果。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像《西游记》中唐僧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功德圆满,亦是此理。

但是“曲则全”往往会被世人理解为“屈从迁就才能保全”,换句话说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或者“不能因小失大”。这样理解也没有错,只是把“曲则全”理解得太狭隘了,屈从迁就只是迂回曲折的表现形式之一,并不能代表其全部。

有句成语叫作“委曲求全”,是“曲则全”的另一种表述。造成曲解的原因大概就是人们把这个“委曲”与“委屈”给混淆了。“委屈”一般特指受到冤屈,但是“委曲”则是迂回曲折之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意思。

老子所讲的“曲则全”并不仅仅是告诉人们为了求全要忍受委屈,这只是困难与阻碍的一个方面而已。要想成事,可能还得面对更多的波折与坎坷,甚至是挫折和失败。众所周知,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经历反反复复的失败,怎能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当然也就难以实现最后的全面胜利了。

一条直线只能涵盖窄窄的范围,对直线之外的事物,它不得而知。但当直线变成了曲线,它就可以描绘整个世界了。这就是“曲则全”的深层机理。因此顺利并不见得是好事,曲折也并不见得是坏事,只有曲折才能完全。

枉则正

“枉”即弯曲,一件东西变弯之后,将会使其重新归正。弯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需要的话,总会把它纠正过来。可以说,弯曲只是正直之前的一个阶段而已,反之亦然。

洼则盈

低洼之地,大雨过后,必先盈满。这也是很浅显的道理,说明地势低洼并不见得比凸起要差,因为低洼才能盈满。

敝则新

事物破旧,必将迎来更新。破旧并不可怕,正所谓不破不立。破旧只是更新之前的一个必经的阶段,反之亦然。

少则得

当人们发现某些东西短缺的时候,就会想办法获取,于是便能够得到。虽然“少则得”并不是必然的,多也可以得,不过老子主要是想说明缺少并不见得是坏事。缺少总是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促使人们去获得想要的东西。

多则惑

拥有太多却不见得是好事,东西太多了往往会使人眼花缭乱。如果人们总是被复杂纷繁的事物所烦扰,就会感到混乱迷惑、无从选择。

通过上述六种情况的列举,老子告诉人们不要执着于全、正、盈、新、多,而排斥曲、枉、洼、旧、少,因为它们都是相反相成的。表面的弊端很可能会转化为利好,而表面的利好也很可能会转化为不利。不要只追求好的,也不要排斥坏的,因为那些都是暂时的。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这个“执一”可不是执于一端之意,这里的“一”指的是完全、合一。圣人不偏不倚,不执于一端,运用全一之道来作为天下的统治者。如此便不会因盲目追求表面的利好而造成其它的问题,同时也不会因排斥不利因素而失去转变的良机。比如不能因盲目追求GDP而造成严重的产业发展失衡和环境污染,同时也不能因排斥落后产业和环境污染而错失发展机遇。这就是统治者要权衡的得失与利弊,只有得失适度、利弊兼顾,才能实现国家兴盛、天下太平。

不自视故明,不自见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老子用四句排比来进一步论述相反相成之理:

不自视故明

不自视,即不只从自己的角度去看,还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也就是不主观、不片面、多听多看、兼听则明,如此便能看得明白。只从自己的角度去看,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的东西,有可能一些十分重要的信息却被自己忽略掉了。因此,要想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一定要站在不同的角度立体地去看,才能窥其全貌。所以说,要懂得换位思考,这也是曲则全的一个重要体现。

当然,完全不从自己的角度去看,也是有问题的,那就又变成失去自我、没有主见了。或者主见不强、耳根太软,也容易被他人所操纵。所以这个“不自视”是要讲究分寸的。

不自见故章

不自见,即不自我显现。不主动表现自己、显示自己,怎么能彰显自己呢?老子秉承高人之道,喜欢深藏不露,他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本来就光芒四射的宝贝,何必要刻意拿出来晃呢?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等时机成熟了,自然会有出头之日(也不排除毛遂自荐),而且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定能彰显于天下。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伐,即不自我夸耀。做了事,不用急着夸耀自己,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确是有功之人,其功绩自然能得到表彰。当然,这还要看领导的水平如何,如果遇上昏庸之辈,也就别指望建功立业了,转投明主去吧。

老子主张少说多做、低调务实,这是保证社会良性运转的重要一环。而现在很多人认为会做的不如会说的,必须靠吹牛、靠忽悠来获取利益。这种现象多了,很容易出现浮夸风,人们都不把精力放在干事上,而是专做表面文章,心思都用在怎么弄虚作假、夸夸其谈上了。长此以往,整个社会将变成空中楼阁,摇摇欲坠。实际上低调务实之人反而能取得更大的功绩,这才是人们该走的正道。

弗矜故能长

不骄傲自满,才不会停滞不前,故能成长。老子在第二章中写到“天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也是劝告人们不要骄傲自满。实际上谦虚反而能使人得到的更多。

这四句是由相反相成、阴阳转化之理得出的推论。既然是全由曲而来、正由枉而来、盈由洼而来、新由敝而来、得由少而来,那么以此类推,若想弄个明白就不能一味地自己去看,而是要多了解其他人的看法,这样才能使自己得出一个明白的结论。同样的,若想彰显自己就不能一味地显示自己,而是要适当地隐藏实力;若想取得功绩就不能一味地夸耀自己,而是要低调务实;若想成长进步就不能一味地自高自大,而是要谦虚谨慎才行。这种以退为进之法,正合阴阳转化、否极泰来之理,只要拿捏得当,定会有好的结果。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同上,要想没人跟自己争,就不能靠争强好胜来解决问题,那样只会越争越激烈,越争矛盾越多。相反,有些人正是因为不争,才无人能与他争,从而达到与世无争的状态。

这个“不争”并不是胆小怯懦、不敢去争。你不敢争,别人反而会变本加厉地欺负你,并不能达到“莫能与之争”的效果。其实这个“不争”就像前面那些以退为进之法一样,是一种策略,是为了达到无人能及、谁与争锋的境界,而故意不争。

故意不争与不敢争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从容不迫、云淡风轻,后者心惊肉跳、苟且偷生。试问,你会佩服哪一个呢?可见,无心去争之人就好比《笑傲江湖》里的风清扬,武功盖世,但江湖只闻其名,想见一面都难,更何谈相争。况且,就算争也不在一个层面上,如何能争?

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

“曲则全”这句话看来是自古有之,老子将其称作预言,也叫作谶语,意思就是这话讲得太对了!老子认为当一个人经历了种种曲折与磨难之后,他一定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似乎有点喜剧收尾的意味,不过细细想来现实也确是如此——人类所经受的所有苦难最终都是为了使自己成为更加完整的存在,这难道不值得期待吗?

本章评述

本章以“曲则全”开头,以“曲则全”结尾,贯穿始终的都是这个即浅显又深奥的道理——以曲求全、以退为进、以阴化阳。这个道理从远古一直流传下来,给予人们珍贵的教诲,直到今天仍然历久弥新、意义非凡。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