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姜子牙

作者:星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明

本文将通行本《道德经》与本人以多部简帛古本合校的版本一并列出,以便读者比较阅读。

我在对《道德经》重新解读的过程中惊讶地发现,老子之说绝非我们平时所能看到的那样平凡,其中所含深意超乎了我之前的想象。因此本人这版《重解道德经》颠覆了之前所有的版本,是对“古本道德真经”的全新破解,想必应该更为贴近老子的真意了。

究竟如何,请读者自行品鉴,也欢迎探讨交流。如有不喜请略过。

通行版本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古本合校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道之物,唯望唯沕。

沕呵!望呵!中有象呵。

望呵,沕呵!中有物呵。

幽呵!冥呵!中有请呵。

其请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

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也?以此。

古本注释

请:古通“情”,情况。

顺:古通“训”,教诲。

众父:百姓之长,君王。

古本释义

大德的模样,只跟从道。

道这个东西,看起来很微妙。

微妙啊!遥望啊!里面有景象啊。

遥望啊!微妙啊!里面有东西啊。

幽深啊!缥缈啊!里面有情况啊。

其情况很真实,其中有信息。

从现在至远古,其名称都没有失去,以教诲君王。

我为何知道君王要如此?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真经解读

上一章讲的是“绝学无忧”,如果真的弃绝了学问,没有学问来指导行为,人们又该如何去做呢?本章紧接着上一章,讲述“绝学”之后该怎么办。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绝学”之后,人们所能遵循的就是德,以德来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大德,即高层次的德,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子说,大德只跟从道的轨迹。这是《道德经》第一次提到“德”,就把“道”与“德”的关系说清楚了。真正的德,是唯道是从的,德是道在世间的体现和延伸。一切背离道的德,都不是真正的德,都是不应该遵循的。比如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等等,都是人为制定的伪德,必须摒弃。

道之物,唯望唯沕。沕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沕呵!中有物呵。

这是老子继第十四章之后第三次讲述什么是“道”,此处所讲的依然是“道体”,那么“道”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老子又以“沕望”来进行描述——“道”看起来是很微妙的。并且,不仅是看起来微妙,其中似乎还有些景象,里面似乎还有什么东西。

幽呵!冥呵!中有请呵。其请甚真,其中有信。

在道的幽冥、深渺之中,有一些很特别的情况发生,而且那情况感觉很真实,其中还会有信息传递出来。没错,道中有信,老子写得很明白。古人没有高科技,照样能通天彻地,所依靠的就是这其中的信息。这些道中之信被古人所领悟,师徒口传心授,得以流传世间。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

从古至今,道之名都没有消失过,道被古人一代代传承了下来,古圣先贤正是以道来教诲那些君王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道并非老子最早提出来的,而是自古有之,包括三皇五帝在内的中国古代君王应该都曾接受过关于道的教诲。

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也?以此。

老子为何能如此自信的讲述治国之道呢?他在此给出了答案,因为老子了解道的传承。道在世间的传承,就是为了培养大德、指导圣王。依道而行,唯道是从,才能以道治天下。

本章评述

以道治天下比以德治国更为根本、更为究竟,以德治国也是要唯道是从,但德治似乎始终不能成为治国的主导方式,究其原由,就是因为单靠德治往往容易流于表象,并不能直指人心。而道治则是要直接从人的心性和思维方式上下功夫,弃绝所有对人无益的知识与学问,人人顺应自然,人人参悟大道,如何不会天下太平呢?

老子所倡导的以道治天下,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状态,当人们理解了真正的老子之后,相信其治世之道终有一天会发扬光大。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