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雨后,更应谨防中暑!

不要以为只有高温天才会中暑,

即便是雨天,如果空气中湿度高,

气温高,同样存在中暑风险,

尤其是刚下过一场雨后。

此时,建议少在户外活动。

以下几类人群更容易中暑,要当心了!

1、喝水少的人

水分补充不够,不利于身体排汗散热。需要提醒的是,喝冷饮并不能防止中暑,还会使体内温度骤降,暑热积聚在体内无法散发,使中暑的几率更高。

2、出汗太少的人

先天汗腺不发达,或使用了某些可能抑制排汗的药物,会让身体散热功能失衡,更易中暑。这类药物包括利尿类的降压药,含“麻”的感冒药,硫酸镁、果导片等导泻药,以及胃复安等肠胃药。

3、腹泻的人

腹泻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过多缺水,进而引起中暑。

4、睡眠不足的人

熬夜或睡眠不足7~8小时的人,通常心肺功能较差,会影响排汗功能,不利于散热。

5、体型肥胖者

肥胖者皮下脂肪厚,不容易散热,比瘦人更容易中暑。

6、剧烈运动的人

运动会加速体内产生热量,运动量越大,产热越多,越容易中暑。此外,身体有大块肌肉的人,运动时产热的量比一般人多,是中暑高危人群。

预防中暑,这些知识要牢记!

1太阳晒太多易中暑

中暑是因为什么,热啊,所以在高温高湿天气应该尽量减少外出,别没事儿去找热。

这里要记住两个温度:老年人在室外温度超过32℃时尽量避免外出;而年轻人在室外温度超过35℃时也要尽量避免在户外工作或剧烈运动。实在有事需要外出,也要避开上午10点到下午3点的高温时段。

2吃的越冰越容易中暑

你觉得吃冰镇食品很解热,对不对?医生介绍,短时间内摄入冷食冷饮过多,消化系统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人体因局部温度很快下降而调节失衡,继而影响到全身各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就容易导致中暑发生。

3室内外温差大易中暑

从过于凉爽的房间一下进入烈日炎炎的室外,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会“失灵”,极易中暑。所以室内外的温差最好不要太大,空调温度设定在26℃-27℃左右为宜,最好与室外的温差在5℃-10℃之间。

4喝水不足易中暑

中暑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在高温的环境下出汗多,喝水少。

每天建议保证1500毫升至1700毫升的饮水量,喝水时不建议过多、过猛,每次喝水不要超过200毫升。觉得乏力,也可以喝点淡盐水和绿豆汤。

5用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类药物是个“慢性子”,其药性温和,药效没有那么强烈,可用于预防中暑。以往有过中暑的人,可在外出前适当预防用点药,但剂量要少,大概是普通剂量的三分之一。

6防中暑喝点新三皮汤

烈日当头,走在大街上,被晒得头晕脑胀?这是中暑的前兆,防中暑,不妨试试新三皮汤。

新三皮指的是西瓜皮、冬瓜皮和丝瓜皮。取新鲜的三种瓜皮各50-100克,加水煮15分钟,熬出来的汤水,加点白糖喝下去,可以消暑、清热、利尿。

7中暑后别大量饮水

中暑后应少量、多次的饮水,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大量饮水可能反而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下降,甚至可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

中暑急救细则

1.转移

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降温

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以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

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

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5.转送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

中暑对人体的伤害可不能小觑!

就算是雨后的周末,

大家也尽量减少高温时段出行吧~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