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往往更易被传染病侵袭,更应定期、按时接种疫苗。

我国目前接种的疫苗分类

一类疫苗

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由政府出资、免费提供,适龄儿童应当按照免疫程序依法受种的疫苗。

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流脑、乙脑疫苗和甲肝减毒活疫苗。

这些疫苗可分别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12种传染病。

二类疫苗

除上述疫苗外都属于二类疫苗,需要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二类疫苗对针对传染病同样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家长们可以根据宝宝的健康需求,自身的经济能力,自主决定是否接种该类疫苗,并承担相应的疫苗和接种服务费用。

2016年12月颁布的最新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与2007年颁布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对比的变化主要是:脊髓灰质炎疫苗由以前的一种变为两种,即生后2个月接种脊灰灭活疫苗,其余3次仍为脊灰减毒疫苗。

接种后

让宝宝多休息,不要剧烈运动。

接种疫苗的1-2天后,有些宝宝会发烧,一烧还烧到38℃。

一般来说,只要不过38.5℃,都不用担心。

所以,粑粑麻麻们,别一看到宝宝发烧了,就相互责怪“都是你,我说不打的”。

有些宝宝注射处还会皮肤发红、发肿,也是正常的。

注射部位的红肿,头三天可以用毛巾冷敷,后三天用毛巾热敷,这样可以减轻局部红肿。

有些宝宝会哭闹,想想也是啊,平白无故挨了一针,不闹怎能发泄委屈?

所以,粑粑麻麻要做的事情,就是安抚宝宝,宝宝既然能接受安抚了,这点哭闹也不用担心。

有些宝宝犯困后,睡着睡着就醒过来,醒来后闹腾一下又睡着,睡眠质量会受到一定影响,也在正常范围内。

有些宝宝,注射处能摸到硬块,好几个月都不退,也没什么大问题。

在接种疫苗前,家长应注意些什么?

1、带上孩子的接种证,以便医生登记接种信息。

2、注意孩子近几天有无发热、腹泻、咳嗽、惊厥等症状,主动告知医生宝宝有没有禁忌症和过敏史。

禁忌症和过敏史包括以下内容:有严重慢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疾患、肝肾疾病、活动性肺结核、皮肤化脓性疾病;

有急性传染病或尚未超过检疫期;

此外,如果宝宝正在接受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或抗代谢药物治疗,或近期注射过丙种球蛋白,都就应主动告知医生并询问是否需要推迟预防接种时间。

宝宝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一些常见反应

1.发热

接种疫苗后可能会有一过性的发热,一般不会超过38.5℃,可以等待自然退热。如果超过38.5℃,可以给孩子使用退热药,或者及时就医。

如果使用退热药后体温再次上升或者高热不退,这时就要注意孩子是否感染其他疾病,最好带孩子就诊。因为有可能是孩子在接种疫苗前已经感染疾病,但未出现症状,而发热阶段正好与疫苗接种时间偶合,这种情况不算少见,家长要特别留意,以免延误病情。

2.接种位置局部硬结

如接种的是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在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局部硬结。从接种的第二天开始用毛巾热敷接种部位,刚打完针时针孔未闭合,如果这时热敷的话可能会发生感染。热敷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孩子,每天可以热敷3-4次,每次15分钟左右,有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吸收。

3.过敏反应

注射疫苗后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尤其是百白破混合疫苗、麻疹疫苗。有癫痫和惊厥史的儿童在注射乙脑疫苗和百白破混合疫苗容易发生抽筋、晕厥休克等情况。有严重佝偻病的不宜用小儿麻痹糖丸。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