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做了近8年销售业务的台柱子,现在是销售经理的沈茵眼看着一批批青春靓丽的新人入职,最近很郁闷。这天,她和同学小秋在西餐厅聚会,沈茵说:“现在公司来了很多新人,他们既能干又会处世,很受上司的赏识,我现在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快被淘汰了似的。”小秋说:“我最近也很闹心,最近我们部门新来了几个有背景又年轻的同事,领导把我手里的项目给停了,要我全力配合协助新人了。”沈茵说:“以前觉得你在大公司工作,看上去一直挺优越的呢。”

小秋说:“那是表面光鲜,心里也有压力,我们这个年龄容易遇到瓶颈,要不我们去参加一些培训,给自己充充电,总吃老本可不行啊,不能像这种刚上班的小白领倒是正有干劲的时候吧?”沈茵说:“他们这些小白领看来也不容易,不过,现在就业紧张,人才济济,工作不那么好找,现在只能先干着再说!你说的也对,我们是应该调整自己了!职场上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呀!”

像沈茵她们这样30岁的职场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他们大都已有了部长、经理或总监的头衔,有着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房子、车子、孩子的生活目标使他们身心疲惫,为了使自己的职位 “万里长城永不倒”,同时抵御“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危机,他们奋力进取,日夜奔波。30岁,对“企业文化”或是“企业愿景”之类的华美说辞早已麻木。在他们看来,企业并不是员工的家,企业和员工说到底是一种交易的关系——企业支付薪酬,员工提供劳动力或是智力。

在保障制度缺失的社会里,一个职业经理人是不可能不产生焦虑与倦怠的情绪的。很多企业中,甚至连为员工买个保险都舍不得,如何谈得上为员工的未来设计?职场的倦怠,是因为这些人实在看不清楚职业的未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今日的努力只是在为公司付出,充其量是“锻炼了自己”,但这种锻炼如果不能成为行业顶尖,事实上对未来的益处也是有限的。

因此,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也是为了获得保障,创业是摆脱这种焦虑和彷徨的一种途径,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是创业人数很多的一个地区,这固然和机会多有关系,但深层次上,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包括对财富、社会地位的渴求和“实现自我”。很可惜,大多数工作是很难满足这些人生目标的,工作至多能获得小康或者“中产”,“实现自我”的就更少了。大多数职业人过了40多岁就会走下坡路,能在职业上持续上升的只是少数。

我们知道,在中国普通白领的工资还不如一个小老板的收入,所以如果当创业的收益远大于打工,但风险没有比打工大很多时,付出也未必比打工多很多时,一个理性的选择似乎就是“创业”。这个出路不是职业的出路,而是人生的出路。各位,你们的人生路在何方?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