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有个感觉,在武侠剧里,身上佩一口剑的,身份就高贵些;佩把刀的,往往就是小喽啰(除了胡斐这样的少数主角)。这个感觉是正确的。剑和刀本身也存在着价值的区别。

侯宝林先生有一个著名的相声《文昭关》。讲的是伍子胥逃难过昭关的故事。说某戏班演这出戏的时候,给伍子胥在后台上装打扮的人,原本是管锅炉的外行,本来伍子胥是要佩宝剑出场的,那人错给他挂了一口腰刀,演员也没察觉。可是伍子胥一出场,原本这里有四句唱,必须提到宝剑:

  • 过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似滚油煎。腰中枉挂三尺剑,不能报却父母冤。

结果观众见伍子胥带了刀出场,一齐喊倒好。伍子胥一急,临时现编了四句:

  • 过了一朝又一朝,心中好似滚油浇。路上的盘费我都花掉,卖了宝剑换了一口刀。

相声也是有逻辑的,这里的逻辑就是剑贵刀贱,那么是不是合理呢?我们在《汉书》中看到另外一个故事:汉代名臣龚遂,做渤海太守。“命百姓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可见在汉代民间,剑就是比刀贵的。一口剑能换一头牛,一口刀只能换一头小牛犊,相差是这样大。

其实长度相同的刀和剑,所用的料是差不多的,兴许刀用的铁还要多些。但是,古代的刀确实不如剑。

居延汉简里也有类似的例子,一口普通的剑,价值650钱到700钱之间。一口一尺二寸长的短刀只值30钱。就算普通的剑是三尺长的,将此短刀的用料扩大10倍,也不过300钱。还是不如剑贵。蜀地的刀,运到中原来,加上运费,也不过“值数百”,勉强和一口剑相当。

汉代环首刀和铁剑柄

大概造剑与造刀不同。造剑需要两面开刃,手工当然比只开一面刃的刀繁难。且两面开刃比单开一面的相比,至少凭空多了一道工序,那就是得找对称,另外中脊还得找直。这些问题在一面刃的刀身上都不存在。我的一个朋友韩无隐,原本是开刀剑店的。他与造刀剑的匠人师傅聊,都说造刀比造剑容易得多。

决定剑贵刀贱的另一个原因,是刀往往可以批量生产,而剑总是定制。孙权一次造了十口剑,万口刀。可见剑是孙权自用或者颁发给将领们的,而刀是发给普通小兵的。古代的帝王将相,不惜把最好的称谓,最华美的装饰加给剑。但对刀则冷落得多。这样几个原因综合一下,刀的地位就远不如剑了。


[1] 258.7、271.2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