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那个物质还很匮乏的年代,有一个苦难的家庭,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将儿子拉扯长大,等儿子考上了重点中学,自己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了。

那时的学生每到月末都得交30斤米到学校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那么多米,便说要休学回家帮忙。

母亲执意不肯,她甚至扇了儿子一巴掌,说:“再也不许提‘休学’两个字。米我一定会按时交的。”

第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母亲一瘸一拐地走进了学校的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来。

负责掌秤登记的师傅打开口袋一看,眉头就皱了起来,他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小便宜。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

第二个月月末,这位母亲又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

师傅照例开袋看米,还是杂色米。师傅一字一顿地对她说:“我再说一遍,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一定要分开,混在一起煮出来的是夹生饭。这个月就算了,下不为例。”

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

师傅挖苦她说:“你家的田能种出百样米,怎么还不上中央台的新闻啊?”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

第三个月,母亲又来交米。

师傅一查验,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呵斥道:“咋还是杂色米呢?你今天是怎么背来的,就怎么背回去!”

母亲看得出来,师傅是铁了心不肯收这袋米了。她双膝一弯,跪在师傅面前,说出了真相:“其实,这米是我讨饭讨来的啊!”

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她抹了一把泪,说:“我有严重的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这怎么可以呢?所以,我怕儿子和乡亲们知道,每天天蒙蒙亮,就揣着空米袋,去十多里外的村子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攒到月底送来学校……”

很快,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他怕那对母子知道了伤自尊,便偷偷减免了儿子的学杂费,直到三年后,儿子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

毕业典礼那天,学校里锣鼓喧天,主席台上堆着三只米袋子。校长指着袋子,动情地说了三袋米的故事,说完,他激动地说:“下面我们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

学生们掌声雷动,注视着这位伟大的母亲一步一步往台上挪。人群中的儿子一眼认出了自己的母亲,几步冲到她面前,搂住她嚎啕大哭起来。

多年过去了,这个三袋米的故事一直在校园里流传着。学校的礼堂里还陈列着三个米袋,这是不是当年那位母亲留下的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学子都应该铭记:母爱,是最重要的粮食。

(推荐者:大鼎)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