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实际上不算是一个完全的国家,其组成形式与古希腊的联盟制度一样,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于孟津,可见当时在中国土地上的诸侯国数量之多,而且那时候的中国与现在的中国概念是不一样的,那时候的中国也就是中原地带,也就是黄河中下游一代。那时候的中国跟现在最大的区别在于那时候并没有少数民族之说,汉族实际上也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耕民族,周围有的是各种各样的民族,北方和西方有游牧民族,东方有海盗,南方有渔猎民族,这些各种各样的民族均有着各自的生活方式,其中又以彪悍出名,相比之下,以农耕为主的汉人在体质及战斗素质上不如以上一些民族,这种实际情况导致了在武较上汉人总处于劣势。所以,在土地上,大约也就是中原地区最为合适。实际上中原也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封闭区间,北有黄河大河所阻止,南有淮河为守,西有关中临潼,东为泰山所阻,在这样一个区间里正好又处于黄河中下游和江淮平原上,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很适合发展农耕,所以这样一个特定的区域就造就了一种璀璨的文化。这些屏障保护了其范围内民族的安全,周围的其他民族无法逾越这些障碍威胁汉族文化。可以说,抛除外部压力,中原是最为安定的地域,这里人口众多,农耕发达,经济条件优越。武王灭周后,其国力强盛,其领土范围不仅仅是停留在中原地区,西周初期,周朝统治范围北达燕山北京一代,西抵渭河流域,南达武关江淮一带,东至泰山附近。西周国都为镐京,在现在西安附近一带。因为其四个屏障中唯有渭水一代最为薄弱,而西方的犬戎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所以朝廷的政治军事中心都有点向西偏移。从西方镐京到东方泰山偏又不知几千里地,在朝廷总精力西放的时候,就难免对东部的控制松弛,所以武王在其后又分封了几个诸侯国,其中燕国,齐国为开始,而齐国的第一个国君就是著名的姜太公姜子牙。武王这样的目的是让齐国成为守护周朝的东方屏障,燕国为守护北方的屏障。那时候东方的海盗等经常上岸掠夺民众财货。齐国在姜太公时期的初封地只有三十里,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城堡而已,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周公旦辅政,周天子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由此获得征伐的权力,在政治上,齐国成了大国。这样的封赏让其下诸侯动力十足,各个不断的向外扩张,其中齐国逐渐平定了东方的海盗渔猎民族,占据了东海之滨,到西周末期已经成了一等一强国,其国土范围地方千里。

西周的灭亡原因史学上是归咎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因为周幽王的不理朝政,昏昧于酒色,拿军国大事当儿戏,其实是不尽然的。首先要说的是,周武王不是一个昏昧之人,其雄才伟略不亚于之前的明君,甚至后来诸多朝代中的君王能达到那个程度的也不多。这样一个人,他怎么可能会定都于一个随时可能因为几个烽火台的失误就被兵临城下的地步。镐京的特殊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其西部有大散关和陈仓谷口为主要关卡,基本上游牧骑兵在缺乏足够攻城器械的时候是无法轻易突破的,西北方向又有渭河为屏障,在这样的地方,又有一直天子王师驻守,本来就是没有其他诸侯的帮助,其虽然不能说能全歼来犯之敌,但固守肯定是没问题的,当时的诸侯要每年有朝贡或者信使往来,烽火只是一种作为紧急联络的通讯工具,正常情况下,犬戎骑兵突破陈仓谷口或者狄道的时候陈仓守军就应该有信使回报京都告急,而在当时的情况下,显然是没有这样的事,这才导致镐京守军在匆忙的时候来不及发军吏信使而只能单纯的依靠烽火传信。烽火传信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发现前军先锋,发烽火告急,一般此情况下还会有信使向各地求救;另一种情况是敌人突然兵临城下,被团团围住,信使无法发送。西周灭亡的原因可能就是处于后者情况下的。

后来的秦孝公曾总结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一个强大的战国,在没有经过致命重创的时候是很难从外部将其灭亡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管这个国家是强或者是弱,在没有天灾人祸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单纯的依靠武力将其灭亡的,要想灭亡这样的一个国家必须从内部分化他。这句话可以做我们的佐证,即在周朝没有经历内部动荡到局势不稳定的时候,外界是很难将其灭亡的。由此我们可以联系到后来的东周平王。周平王,中国东周第一代王。西周幽王之子。姬姓,名宜臼。公元前770~前720年在位。是东周第一位国王。他是周幽王的儿子,母亲是幽王的正室申后。申后是申侯之女儿。周幽王在位时,原被立为太子。幽王宠爱褒姒后,废黜了宜臼,改立伯服为太子。这种事直接导致了一个原本和平的国家里出现了内乱的可能,其一,周幽王最大的错误就是废长立幼,导致长子不忿,最终让其联合自己的舅舅暗通外族犬戎,攻入京城,杀死自己的父亲,在诸多诸侯王的支持下夺位称王。

所以,算起来,虽然西周是灭亡在外族的力量下的,但其主要原因还是出现在本身内部上。谁能想到自己的儿子和小舅子会和背负世仇的外族暗中联合,最终攻杀自己呢?不管什么时候,内奸才是最的恶疾。如果不是太子及其舅舅的内应,想必那些外族骑兵也没那么容易进得了陈仓谷口和大散关等重要关口而毫无声息。也导致了那些驻扎在外的诸侯隔山观虎斗,否则,在王命不可违的年代里,哪怕是顶着被戏弄的危险也不敢不去,正是因为有了一种相互事先约定的默契才导致了诸侯的见死不救,放任其攻破都城。把罪过全部推到周幽王的身上,说这是之前戏耍诸侯的代价,是因为周幽王已经死了,而死人是死无对证的,这是后人为了摆脱罪责采用的手段,实际上是谁的过错名眼人一下子就看得出来。说到底,西周的灭亡就是在于其宫廷内部发生矛盾,并非因为其国家已经到了病入膏盲的地步,后世皇帝中,比之更甚的人更多,只是周幽王的运气比较背,摊上那么一个儿子,在那个奴隶社会里,国家生产力发展缓慢,其发展的缓慢也同样预示着他们的衰弱也需要很长时间。因此,西周王朝的灭亡并没有其经典性,其灭亡后又诞生的新朝代也没有那种震聋耳馈的生命力。东周的建立者当属周幽王的原太子,周平王。算起来,西周向东周过渡无非是一场代价比较惨烈的宫廷兵变。其兵变的结果是周幽王死亡,而其兵变的策划者成功登基。因此,如果严格说来,西周并没有灭亡,只是其过渡比较激烈一点而已。由于犬戎攻破镐京,彻底摧毁镐京,这严重衰弱了周王朝的国力,于是平王决定东迁。

在东迁后,他把自己原先的国土分封给平叛有功的秦襄公,并封为诸侯。这样一来,周王朝的国力完全被摧毁,已经无法制衡各大诸侯。从此,周王朝转而进入诸侯争霸时期,这时候的周朝只是处于一种作为纪事年表的作用而已。无非就是其他诸侯国发生什么事,用周王朝的年号进行统一纪事而已。奴隶社会的衰弱与发展同样慢,正是外族的入侵加速了其衰弱速度。

优己/著 收录 《纷争》

本文系 社科哲学家、童话作家优己 原创发表

学汉语读历史,交流儿童教学与教育请找 优己导师

微信搜索公众号:优己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