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达出身官宦家庭,后来家境衰落,便投奔刘璋。刘备入蜀后,封孟达为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令刘封与孟达一齐攻上庸,二人顺利完成任务。刘备便任命刘封为副军将军,孟达为其辅助,同守上庸。

关羽自从围困樊城、襄阳以后,多次向刘封、孟达打招呼,让他们发兵帮助配合。然而,刘封、孟达拒绝执行关羽的命令。

2

此后,关羽败走麦城,最后被杀,刘备因此怨恨刘封和孟达。其实关羽与刘封、孟达等人并无统属关系,关羽派人要求刘封、孟达发兵配合,刘封、孟达完全可以有充分的理由拒绝。

况且,上庸一带的确是军事要地,贸然出兵不甚妥当。而关羽的死与他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刘备因此对刘封、孟达有怨恨之意实属不当。

上庸的真正统领是刘封,孟达根本没有统领守军的权责,刘封不出兵救援,孟达也没有办法。孟达莫名其妙的背上不救关羽的罪名,十分冤枉。

3

然而,关羽身亡,孟达害怕独自承担罪责。这一切都源于刘封的特殊身份。刘封是刘备的义子,刘备的重点培养对象。

关羽战死,刘备震怒,很有可能惩罚未出兵支援关羽的将领。但是,刘备不大可能责罚刘封,毕竟父子情深。

而孟达即非心腹,又是刘璋降将,大有列为罪魁祸首的态势。退一步说,即使刘备只追究刘封,刘封也很有可能将罪过推脱到孟达身上。

4

孟达越想越惊,要想保住性命,投降曹魏或许是最好的方法。建安二十五年,孟达因惧怕刘备治罪,投降曹丕。临行前,孟达给刘备留下一封辞表,表中流露出被迫叛国的无限伤悲与无奈之情。

孟达降魏,成都震动,曹丕则喜气洋洋。对于初即魏王位的曹丕而言,孟达的投降是献给他继承魏王的最好礼物。

曹丕迅速派出大臣,代表他前去探望孟达。当大臣返回邺城后,曹丕问及孟达才品,大臣说,孟达有着“将帅之才”,是“卿相之器”。

5

后来,孟达亲自来邺城拜见曹丕,曹丕与他谈话,感慨孟达“进见闲雅,才辩过人”,对他十分喜爱。

曹丕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并封平阳亭侯。兼任新城郡的太守,负责西南面的军政事务。随后他派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和孟达一起攻打上庸。

孟达决定,利用与刘封曾经的同事关系,劝降刘封,兵不血刃取得上庸,作为他效忠曹丕的证明。

6

刘备在无子之时,收刘封为义子,有让刘封接班的意思。然而,后来,刘备夫人生下刘禅,刘备便打消了让刘封接班的念头。

刘备称汉中王后,立刘禅为王太子,却让刘封远驻上庸,隐约已有疏远之意。孟达对于刘备的心思看得十分清楚。为此,他给刘封写了一封劝降信。

接到孟达劝降信后的刘封,沉思良久,自觉凭借自己和刘备的关系,尚不至于到达孟达所说的地步,便不作回复,领兵抵抗。

7

刘封对刘备表示忠心,可上庸境内的申仪、申耽兄弟却不与他一条心。这两人本是魏国将领,迫于形势投降刘备,如今见到曹军压境,心生惧意,就又投向曹魏。刘封孤掌难鸣,兵败逃走。

刘封回到成都,本以为刘备会顾及义父子的情义,即便不加安慰,也会免于责罚。然而,刘备却怪他逼走孟达,又没有援助关羽。刘封受到如此待遇,郁郁不乐。

此时的刘备,年已老迈,害怕死后刘禅难以驾驭刘封,如果不乘自己还活着的时候把这件事处理后,将来必成后患。于是,刘备宣布刘封不援关羽、逼降孟达、失守上庸三条罪名,命刘封自杀。

刘封在使者宣布命令时,痛哭流涕,感慨地说自己真遗憾当初没有听从孟达的劝告。随后,刘封自尽而亡。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