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秀山流泉茂林 名寺名人相伴

曾祥裕 曾 海亮

北京有座山,独具幽旷空灵胜境,它的芳名叫香山。我每到北京总会抽时间去香山呼吸那儿的清新空气,饱览各个季节的 山势峻秀、峦岫多变、谷壑幽深的 自然山林之美。香山这种“何必钟与竹、山水有清音"、"仁智相形、山高水长"的意境,成为名寺和名人钟情的风水宝地。


香山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久负“春夏之交,晴云碧树,花气鸟声;秋则乱叶飘丹,冬则积雪凝素。

我从事风水研究,对风水中重要元素山水,更有兴趣。每次香山之行重点考察其山水。

一、香山龙脉雄健

香山的雄健龙脉为北京藏风聚气建立一道屏障。

香山地处北京城西北的西山东麓。西山是太行山的支脉,古人称之为“神京右臂”。“万山突而止,两岭南北抱”,形成“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山互盘,祖峰乃厚”的形貌。这条山脉离京城最近,蜿蜒的永定河把西山分成南北两个麓段,南麓以马鞍山、潭柘山为主,海拨800多米;北麓主峰在妙峰山、大云坨、黄石岭一带,海拔1300多米。西山的东麓是北安河、周家店到三家巷之间联成的100—200米等高线往东的麓段,香山就是其顶点。这个点又把东麓山势分成南北两岔,北支经聚宝山、万花山、寿安山向北延伸到望儿山,南支经万安山直达八大处的卢狮山、翠微山。古老的北京城就被这道既可遮挡西北风沙又如蛟形壁障的西山紧紧地护卫着。

香山龙脉之美受到乾隆皇的赞赏,他将其地貌景观概括为“山势横峰、侧岭、牝谷、屈岗、欹涧、曲径,不以巉削峻峭为奇,而遥睇诸岭,迥合交互若宫、若霍、若岌、若峘、若峤、若岿、若崖、若嶬、若重甗,嵯峨嵚崯……”;

《长安客话》中也是一派颂词:“香山流泉茂林,一屐即有轩轩白雪之气,于西山中当据上座”。又曰:“西山来自太行,连岡叠翠,上干云霄,挹抱迥环,争奇献秀。值大雪初晴,凝华积素,若肖琼雕玉,千岩万壑,宛然图画”。

二、香山之水丰沛

水是风水重要元素,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有山无水莫寻地,说明水之重要。

《易经说卦》以“润万物者,莫润于水。终万物者始万物者,莫盛于山”的朴素生态观,概括出自然山水对人类的重要性。龙水相会是大自然阴阳交欢的壮丽景观。古人理想的人居环境就是山水环抱。明代造园家文震亨在《长物志·室庐》中感慨道:“居山水间为上,村居次之,郊区又次之林”,峰回水绕,自是景中上佳。

香山拥有屏障式的山脉,“连罔叠岫,上干云霄,挹抱环回,争奇献秀”,又拥有长溪曲流,清流回环,波光倒影。香山是北京西部水源最丰沛、地下水位最高的园林。历史上统计有50余处泉眼,是静明园、清漪园、玉渊潭的重要水源。《日下旧闻考》载:“西山泉脉随地涌现,其因势顺导流御园以汇于昆明湖者,不惟疏派玉泉已也。其自西北来者尚有二源: 一出于十方普觉寺旁之水源头;一出于碧云寺内石泉……”。目前尚存双清泉、玉乳泉、玉华泉、寿康泉、卓锡泉等著名泉眼,为这方风水宝地的命脉。

我曾经游玩过樱桃沟, 溪流逶迤,水清见底。

山水灵秀,构成了香山秀美的风水环境。自然从古至今,也是达官贵人和寺院青睐的风水高地。香山遗存下来的古刹和皇家建筑以主及名人墓地,都有有着独特的历史、政治、艺术、宗教、考古和社会价值。

三、香山名寺居好位

天下名山僧占多。香山的寺院最早建设则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唐代,主要以香山的香山寺、妙高堂及香山东北寿安山的卧佛寺和西南卢狮山、翠微山、平坡山的灵光寺、香界寺、证果寺为代表。应验了“可惜湖山天下好,十分风景属僧家”。我在香山仅参观了卧佛寺、碧云寺、香山寺等。

我入住香山植物园附近的卧佛山庄酒店时,曾讲完课就到卧佛寺礼佛。

卧佛寺原名兜率寺,又名十方普觉寺,唐贞观年间(627—649)建。 寺内原有唐代塑造的一尊檀香木卧佛。 明代重修过5次,英宗、宪宗、武宗、世宗、神宗都到过卧佛寺,崇祯年间,改称永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后,赐名“十方普觉寺”,由于寺内供奉有一尊铜卧佛,故俗称卧佛寺。有人认为卧佛寺就是《红楼梦》太虚幻境的地上原型。

卧佛寺经元明清三代多个皇帝的扩建修缮,庙宇恢弘,景观瑰丽,一跃成为京西著名巨刹,经测卧佛寺,坐北朝南,由3组并列院落组成,主要有琉璃牌楼、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和藏经楼等建筑。

在天王殿阶前,有一丛古腊梅,俗称“京城腊梅之冠”。据传,这株腊梅植于唐代贞观年间,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曾经一度枯萎,而后又发出新芽,长势茂盛,所以又叫它“二度梅”。最近几年里这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腊梅年年开花,花密而多,气味芳香,致使很多喜爱腊梅及摄影的游客每年都要到植物园来赏腊梅。

我进入寺院很留意对联。三世佛殿是卧佛寺最主要的殿堂,因供奉三世佛而得名。门额悬挂“双林邃境”牌匾,对联为“翠竹黄花禅林空色相,宝幢珠络梵语妙庄严”,原为乾隆御笔,现为爱新觉罗·溥杰1983年2月题。

卧佛殿,为寺内主殿,面阔三间,绿琉璃筒瓦黄剪边单檐歇山顶。门额前檐大匾“性月恒明”,为慈禧所题,意为把佛性比作月亮,光辉永照。两侧楹联:“发菩提心印诸法如意,现寿者相度一切众生”。佛殿内上方有匾额“得大自在”,为乾隆皇帝所书。

这次我到北京香山碧云寺。从风水角度来看它更胜卧佛寺,其位于香山静宜园之北,坐落在香山脚下之西山余脉的聚宝山上。《长安客话》有云:“碧云、香山相伯仲。碧云鲜,香山古。碧云精洁,香山魁恢。”其依山迭起,精工瑰丽,金碧鲜妍,宛如天界,明人陶允嘉有云“西山一径三百寺,唯有碧云称纤秾。”

碧云寺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相传此地原为金章宗年久废坠的玩景楼旧址。至顺二年(1331),耶律楚材后裔耶律阿勒弥舍宅开山捐建,初名碧云庵,虽然规模不大,但景致优雅,胜美颇多,形成了著名的碧云十景,分别是环峰叠翠、碧云香霭、曲径通幽、危桥跨涧、池泉印月、洞府藏春、修竹欺霜、乔松傲雪、奇桧连阶、楼台潇洒。元代僧人续溥曾在《碧云十景诗》中对它们有细致的描述。

乾隆皇帝好山乐水,崇佛礼教,经常驻跸香山游幸,作为与静宜园仅咫尺之遥的碧云寺,自然也受到格外垂青。乾隆初年该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御制重修碧云寺碑文》中有曰:“朕驻跸静宜园,时过此寺,乐观林壑之美,而念古刹之有待于护持也,爰命重加修葺。” 扩建工程于乾隆十三年(1748)九月二十日完成,在碧云寺原有寺院的基础上增建了罗汉堂、金刚宝座塔及行宫院落,使该寺成为一座集寺院与园林于一体的大型皇家寺院。

整座寺院山林与建筑相衬托,园林与寺院相结合,瑰丽宏伟、精工细琢,堪称中国寺院、园林艺术的典范。其后随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碧云寺仍完好地保持着乾隆年间的格局。

碧云寺坐西朝东,为香炉主峰左侧龙脉下行山腰中,前面明堂为盆地,寺呈长方形,占地40000平米。建筑物依山式层层叠起,布局呈轴线式,中轴线主要建筑依次为三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菩萨殿、普明妙觉殿、金刚宝座塔;南轴线主要建筑依次为禅堂、罗汉堂、藏经阁;北路轴为乾隆行宫,包括:涵碧斋、含青斋、水泉院。

普明妙觉殿现今为孙中山纪念堂。1925年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其灵柩曾暂停于金刚宝座塔内。灵柩迁往南京后,孙中山先生生前的衣冠封葬于此塔基的拱门里,所以该塔又是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经测为乾山巽向 317度。后龙山开屏,如文笔架,两则龙虎砂伸展而下,左水倒右出乙辰。

从碧云寺出来,往右转至香炉主峰下的致远斋,为乾隆勤政休养处。这肯定是一个好风水,香炉峰左右两条随龙水而下,在乙辰方交汇流出。经测,勤政殿辛山乙向1o9度。

好风水不是人人可享有,德要配位。否则,即使越位,侵占了好风水,也会遭到摧毁。

明代宦官擅权,他们权势熏天,瞄准香山碧云寺这方风水宝地,多以捐资筑庙或为自己修造豪华陵墓为能事。明正德九年(1514)御马监太监于经利用侵吞的赃款大肆拓修碧云庵,更名“碧云寺”,立冢域于寺后,冢域种植青松,取“万古常青”之意,因此当时碧云寺被当地人称为“于公寺”。

嘉靖初,于经下狱死,而寺与墓独存。百年后,宦官魏忠贤也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于天启三年(1623)对碧云寺大加修整,扩建于经未来得及使用的墓穴,准备留作己用。坟墓碑石峥嵘,坟前石兽、文武翁仲环列两侧,悉仿明皇陵,规模宏大,奢侈逾甚。经此修整,碧云寺成为西山当时最为宏丽的寺院。

只可惜风云变幻,富贵无常,天启七年 (1627)八月明熹宗死,其弟朱由检继位。十一月魏忠贤被罢黜至凤阳,途中惊悸万分,自缢而亡,其安葬碧云寺的愿望就这样夭折了。

但是魏忠贤党羽葛九思,不忘旧主之恩,将魏忠贤衣帽等物偷葬于墓中,因寺僧护持甚力,墓冢保存完好。

清康熙年间,江南道监察御使张瑗奉命巡视北京西城,至碧云寺时,见寺后峻宇缭墙,覆压数里,郁葱绵亘,金碧辉煌,疑为前王陵墓,询问土人,乃知为明故逆党魏忠贤生圹,于是上书皇帝不应“留此秽恶之迹”,建议“仰祈天威乾断,敕地方有司,立仆其碑,划平其墓”,“以儆奸邪,以垂鉴戒”。

康熙帝复旨同意,于是用群牛之力,拉倒墓碑,动用民夫,铲平陵园,将其荡为樵牧之场。2005年、2006年,香山公园在碧云寺塔院发掘出武翁仲、文翁仲石像各一座,疑为魏墓遗物。

四、名人渴求香山一杯土安息

香山是北京风水宝地,自然也是不少伟人或名人死后的安息之地。

北京植物园内有四座比较大的墓园,分别安葬着清末维新派改革家、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张绍曾、直系大军阀孙传芳、实业家王锡彤。

梁启超墓园,由其子著名的就是建筑学家梁思成亲自设计,西式建筑风格,位于北京植物园东北的银杏松柏区内。墓地总面积1.8公顷,分为墓园的林地两部分。墓园北部正中平台是梁启超及其夫人李惠仙的合葬墓。墓呈长方形,墓前竖立着高2.8米,宽2.18米,厚0.71米的墓碑。碑阳镌刻“先考任公府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碑阴刻有“中华民国二十年十月”,及子孙“男梁思成、思永、思忠、思达、思礼,女适周、思顺、思庄、思懿、思宁,媳林微音、李福曼,孙女任孙敬立”字样。

墓碑没有碑文,也没有表明墓主生平事迹的文字,这是遵从梁启超生前的遗愿建造的。梁启超曾嘱咐他的子女“将来行葬礼时可立一小碑于墓前,题新会某某,夫人某某之墓,碑阴记我籍贯及汝母生卒,其余浮词不用。”

在梁启超与李惠仙合葬墓的东面,一株高5米、冠幅4米的白皮松郁郁葱葱。这是1995年梁家27位后人为纪念梁启超的第二位夫人王桂荃栽种的“母亲树”。树前立纪念碑。碑文记述王桂荃对梁家的贡献和栽种“母亲树”的原因。

梁启超墓原为梁氏家族的私人墓地,稍早去世的梁启超的子女都葬在这里,平台下东侧是梁启超的弟弟梁启雄的墓地,西侧是其子、国民党炮兵上校梁思忠和其次女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图书馆副馆长”的梁思庄的墓地。墓碑都很精致,梁思成没有葬在这里。

此外,香山还有福田、万安两座公墓。

福田公墓,北依燕山龙脉,西邻佛教盛地八大处,南抱川流不息的永定河引水渠,东望六朝古都,占地一百二十余亩。地势高畅,环风抱水,气盛地旺。

安葬在福田公墓的有数十位近、现代名人以及军事、学术、科技、艺术界名家。包括:末代皇帝溥仪生父、清醇亲王、军机大臣、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戊戍探花俞陛云;近代四川“保路运动”领袖蒲殿俊;以及现代的各界精英如 陈叔通、许光达、钱三强 、王国维 、钱玄同、 姚雪垠、俞平伯、余冠英、汪曾祺。

葬在此处的还有林彪的父母林明清、林陈氏;以及李云鹤(江青)。

香山万安公墓位于北京市西郊的香山脚下,背靠万安山,面临南旱河,因山而得名。万安公墓同水别具一格,远望山犹龙腾,逶迤而来,近拥西山晴雪、丹枫秋叶、玉泉塔影之美;内由土性滋润、草木繁茂,地产龟蛇、蕴藏灵奇。

万安公墓埋葬着许多历史名人,如李大钊、戴望舒、朱自清、何思源、曹禺、冯友兰、陈白尘、施今墨、容国团、淘金、段祺瑞、韩复榘、罗章龙、高岗、孙敬修、郭林、王治昌、萧军、翁文灏、沈醉、郭超人、语言学家王力等。

香山之美,内含丰富。欲欣赏其美,非身临其境不可。人生在世,动静结合,再繁忙也要让身心得到休整。我虽两上香山,也仅窥测一二。期待有机会再登香山,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对其园林之美作深度探寻。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