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博国学原创,微信首发,今日头条作为第二平台发布

心如虚空,方能容物

心就是一个容器,要能容物,必须先清空。

一个非常有学问的学者来拜访禅师,向禅师请教什么是禅。

学者一坐下就开始滔滔不绝,高谈阔论。

禅师以茶相待,将茶水倒入学者的杯中。

杯子满了,禅师好像没有发觉,继续向杯子里倒水。

看到茶水溢出杯来,流到桌子上,学者急忙说道:“杯子已经满了,不能再倒水了!”

禅师停下来,微笑着说道:“你的心就像这杯子,里面装满了你自己对禅的知识和看法,却来问我。如果你想听我说什么是禅,你得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来啊!”

知识并不等于智慧。我们常常把博学,满腹经纶误认为是拥有智慧。

知识通常是头脑的思考结果,而智慧才是心灵的低语。智慧越高,声音越低;涵义越丰富,表达越简洁。

知识即力量,只是道出了知识这枚硬币的一个面,而另一面则是心灵的尘垢。

读书求知最忌讳的,就是在心灵积下厚厚的灰尘。所以有人说,人生识字糊涂始。

在生活中,随着世俗日积月累的浸染,我们有了许多成见、欲望和各种似是而非的观点。这些东西,充塞了我们的心,模糊了我们的视线,真理反而离我们很远很远。

我们就像装满了杂物的容器,无法再容纳更好的东西。除非,我们把深藏在心中的功利、妒忌、攀比等等尘埃都一扫而空。

心如虚空,方能容物。

曾国藩曾经劝导家人要“万事看空”,是一个意思。

一个人如做不到看破放下,清空心中的杂念,就站不到足够的高度去俯瞰世界,就会被眼前的声色犬马一叶障目,而腰缠万贯,权力顶峰,乃是中了剧毒的别一种说法。

心如虚空,则走向空灵,而空灵才是生命的真谛。

心如虚空,无非是一种安静从容快乐的心境。有人形容这种心境是,“看到一丛野菊花而微笑的心境”。

如此的简单而通透,与自然浑为一体的快乐,这才是天生万物的本意,也是佛的本意。老天生人,毕竟不是让我们来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

临事守心,不乱不移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与一个著名的禅师聊天,禅师说:“修行并不在苦行,而是在用心。出家人面对外界的各种诱惑,能够守心,不为所动。”

国王将信将疑,对禅师说:“能够用事实来证明你的话吗?”

禅师说:“请大王明天派两班能歌善舞的宫女,一班在东街跳舞,一班在西街唱歌;从监牢里放出一个判死刑的犯人,拿一个盛满油的罐子,让他小心捧着,绕过街道一周回来,如果罐里的油没有倾溢出来,就赦他无罪;命令四名兵士,拿着大刀随行,吩咐他们注意那犯人手上所捧的油,如果油在哪里倾出,就在哪里立刻将他斩首。大王这样一试,便能得到证明。”

到了第二天,国王照禅师的指示去做。那犯人绕过了东西街道一周,丝毫不敢疏忽,手上所捧的油,一点也没有溢出来。

禅师请国王问那犯人绕街一周的所见所闻。结果犯人回答说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

国王大怒:“你胡说八道!东街宫女跳舞,西街宫女唱歌,你既不是瞎子,又不是聋子,怎么会不见不闻?”

犯人答道:“大王!今天是我生死的关头,我一心只顾着那罐油,怎么还有心思注意别的事情呢?所以绕过了街道一周,真的是不见不闻。”

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临事用心,一心不乱,守心不移,就是在事中修行。

佛祖的临终遗言是:“啊!所有爱我的人,请别忘了我下面的话:一切诞生的东西,都有死亡的一天,为了解脱自己,务必努力,不得休止。”

弘一大师曾经集《华严经》中的句子为一副对联,“当勤精进;但念无常”。

这些说的就是修行要“临事守心,不乱不移”这个意思。

不乱不移,说来容易,真要在事上打磨,则需要长久艰苦的努力。

八风不动,一屁过江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的时候,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禅师是至交,两人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东坡居士自觉修行有得,就写了一首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诗成后派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欣赏。禅师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童带回。

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对自己的诗大加赞赏,急忙打开,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放屁。

这下东坡居士真是又惊又怒,立刻乘船过江找佛印理论。

船至金山寺,禅师早已在江边等候。苏东坡一见佛印,立即怒气冲冲地说:“佛印,我们是至交道友,你即使不认同我的修行和我的诗,但是也不能骂人啊!”

禅师大笑说:“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苏东坡听后恍然而悟,惭愧不已。

我们是不是也经常自以为能够不乱不移,不动心,不生气,却在一件小事上发了脾气,而又事后后悔不迭呢!

京博国学原创,微信首发,今日头条作为第二平台发布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