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说

6月份,央视播出关于爱国收藏家的系列故事,他们无偿捐献手中价值连城的文物给国家,希望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其中一位百岁文化老人尤为“显眼”,她将两尊“重型国器”——大克鼎、大盂鼎捐赠国藏的故事,让人感佩。

鼎,辞海上的解释是,青铜器之王。那么,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无疑则是王中之王,故有“天下三宝”之说。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五十多年前,这三只鼎中的两只,大克鼎、大盂鼎,曾经静静地藏在古城苏州一户人家的地底下,深深地掩埋在一条幽静小巷的大院深处。

这户人家姓潘,这两件宝物的主人,是一个叫作潘达于的女性老人。

潘达于

原名丁达于,生于1906年。

父亲为晚清县令,1923年,18岁的丁达于嫁与潘承镜先生为妻,改姓潘。但是刚结婚3个月,她的丈夫就去世了。作为嗣祖父潘祖荫、祖父潘祖年的孙媳妇,潘达于后来继承了潘氏家族的物品,这些物品主要是潘祖荫、潘祖年兄弟的收藏。

她所捐赠的著名的大克鼎、大盂鼎等诸多青铜器,宋、元、明、清书画、古籍等藏品都主要来自于此。

“小红果”独家绘制——“潘氏家族”族谱(部分)

收藏世家苏州潘氏家族

苏州历史上有个名门望族潘家,名士辈出,家藏颇丰。

据记载,潘氏家族的文物收藏,是从乾隆时期的潘冕开始的,到潘达于这一代,一共延续了将近200年的收藏累积时间,经历了六七代人的努力。

潘冕幼子潘奕基一系,同样数代致力于历代文物典籍的收藏,在潘氏家族的收藏者中也最为杰出。这一系不遗余力收藏历代古籍、青铜器、书画,经过百余年的积累,在潘氏家族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潘达于所接受的藏品,即来自于这一支的祖传收藏。

潘祖荫故居

我国著名的收藏家、刻书家、金石文字学家潘祖荫是潘奕基的曾孙,潘祖荫收藏金石图书之富,甲于天下,许多重要的文物典籍在他手中成为潘氏的家藏之物。潘祖荫去世前,将所有收藏的文物移交于弟弟潘祖年。18岁的潘达于嫁入潘家成为潘祖年的孙媳,丈夫、祖父相继去世后,年仅20岁的潘达于就挑起了掌管门户、守护家藏的重任。

潘氏家族到了潘达于这一代,继续处于收藏的高峰状态。潘祖荫、潘祖年的收藏,大都为潘达于继承保存下来。

将文物埋在地下避过战乱

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期,是潘氏家族收藏活动的活跃时期,潘家收藏的典籍文物,历经100余年的兵火战乱,一些藏品因为战火的蔓延在人间永远地消失了。

潘达于虽然严遵祖训,付出了相当的精力妥善保存祖上传下来的文物典籍,但由于偷盗、战争,其所收藏损失散佚也相当严重,但两尊大克鼎、大盂鼎潘达于一直秘密收藏着。

抗战前,潘达于请来可靠的摄影师将全部青铜器逐一拍照,并将380块玻璃底片精心收藏。

深巷中的老宅

抗日战争爆发后,潘达于让家里的木匠做了一个结实的大木箱,深夜搬开所住房子的地下方砖,将两尊大鼎放入箱中埋入地下,再按原样铺好方砖。日本侵略者占领苏州城之后,先后7次闯进潘家搜寻,均无功而返,宝鼎在潘达于的守护下安然无恙。

1944年,埋在地下的木箱腐烂,方砖塌陷下去。潘达于又和家人一起圆木做架,将两尊大鼎徐徐吊出土坑,堆在屋角,里面放上破衣杂物,外面遮以旧家具,再将这一进房屋钉死,不住人也不能走人,稀世珍宝就这样一直被静静保存在苏州的陋巷旧屋中。

潘达于捐赠书信

新中国后将其捐赠国藏

1949年5月,苏州、上海相继解放,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同年8月,上海市成立文物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保护文物的法令和政策。

经历了几十年的坎坷,潘达于认识到,单凭她一家人的力量,根本无力保护好这两只宝鼎,只有交给人民政府才能妥善保护好它们。

在征得了家人的同意后,1951年7月6日,潘达于主动写信给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要求捐献大盂鼎、大克鼎。华东军事委员会文化部接受了她的捐赠要求,大克鼎、大盂鼎被捐赠给政府收藏。

上海博物馆

大克鼎目前保存在上海博物馆,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盂鼎则被转到北京,成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重要藏品。

其后,潘达于又陆续捐出了大量藏品,如1956年捐赠的99件字画、1957年捐赠的150件字画等。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沈周《西湖名胜册》、弘仁《山水卷》、倪元璐《山水花卉册》等,都来自潘达于的捐赠。新中国成立后,潘达于将自己精心保藏的祖传文物典籍悉数捐赠给国家收藏,终于为它们找到了最终的妥当归宿。

潘氏家族的文物典藏历经艰难保存下来确实殊为不易,潘达于在将近三四十年的时间内,精心保护、收藏我国重要的历史文物,将它们妥当地捐赠国家永久地收藏保存。

潘达于以自己的行动,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专职文博人员应尽的职能,典藏、守护住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底线。她留下来的不仅仅是流传有绪的“国宝”,更留下了永恒的文化关怀。就像潘达于所说:我要为我的“女儿”找个好归宿。

图片、文字来自网络

微信公众号“红果记忆”同步更新

欢迎关注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