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应该先说哪个?

今日分享

  1. 坏消息通过自己的口第一时间说出来,是在降低对方的预期,更容易建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认知。大部分时候,人是情绪主义者,他们更在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你到底做了什么。

  2. 在千万百计减轻责任时,别人反而强调你的责任;在主动承担责任时,别人却在想,也许错不在你,人就是这么奇怪。

  3. 我们喜欢设想自已正在做的事情是正确,再去寻找有利的证据,心理学家称之为“验证性偏见”。

推荐语:“让自己成为坏消息的传播者”是一种沟通策略,同时它也能让我们提前发现自己的思维漏洞,防止“验证性偏见”,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如果有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你想先听哪个?我会先说坏的那个。

01.

杜克大学的心理学家爱德华 · 琼斯做过一个“面试时先讲优点还是先讲缺点”的实验。他事先做了两份录音,内容是模拟一位面试者介绍自己的优势,但其中特别安排了一段作弊被抓的负面内容。不同的是,一份录音把这段丑闻放在前面,一份放在最后面。

琼斯教授邀请众多参与者听这段录音后,用打分的方式评估自己对这位面试者的接受程度。结果表明,一开始说出自己作弊被抓的负面内容,比到最后才说出,更让人们容易接受这位面试者。

心理学家是这么分析这个结果的:以人脑的能力,我们只能对一个人进行大概的印象评价,而不能对优缺点做出精准的分析。

坏消息通过自己的口第一时间说出来,是在降低对方的预期,更容易建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认知。如果前面BalaBala说了一堆优势,最后吞吞吐吐地说出缺点,或者干脆是被逼问出一个缺点,更容易给人文过饰非的印象。

大部分时候,人是情绪主义者,他们更在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你到底做了什么。这与其说是人脑的缺陷,不如说是人脑为了高效率运作而对信息的取舍之道。

02.

这个“降低预期”的心理研究结果被广泛应用在政治竞选活动中。一开始,竞选团队总是要反复讨论该政治家有哪些可能会被拿出来炒作的负面新闻,再通过某些方式先释放出来,而不是临近投票日,才被对手爆出来。

这个策略也会被竞选对手反向运用——提升预期策略。

《纸牌屋》第四季中,安德伍德在总统连任的竞选中,遇到恐怖份子劫持人质事件,因为他的竞选对手康威表现强硬,民众呼声很高。安德伍德顺水推舟,盛赞康威的能力,并邀请他参加与恐怖份子谈判。

他用这个策略把竞选对手绑在自己设定的主题上,并提升民众对他的预期,如果谈判成功就在情理之中,如果不成功民众就会对他失望,以此减轻对选情的冲击。

同样,如果你做了一件不利于公司的事,千万别有侥幸心理,第一时间把这个坏消息亲自告诉老板,以防止他从别人口中得知这个事情,你至少可以证明你是个诚实的人。

在你千万百计想减轻责任时,别人反而强调你的责任;在你主动承担责任时,别人却在想,也许错不在你——人就是这么奇怪。

03.

“让自己成为坏消息的传播者”,这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策略。我们更喜欢的“先讲优点,再讲缺点”,其实是一种“自我说服”的心态。

有人买入一支股票之后,常常会选择性失明,只对利多的消息感兴趣,对于风险视而不见,甚至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不停在低位盲目补仓。据统计,80%的股票重大投资亏损都是由此而来。

有人做出了一个方案的初稿后,越看越喜欢,而无视其中的逻辑漏洞,“看不到”方案脱离市场的一面。还有些人意识到其中的问题之后,反正用更多的错误去掩饰其中的问题。

心理学家称之为“验证性偏见”——我们喜欢设想自已正在做的事情是正确,再去寻找有利的证据。

所以,我们喜欢先讲优点,把缺点藏到最后,一笔带过,是希望别人忽略这一点。实在忽略不了,我们又希望自己成为坏消息的受害者——迟到是因为交通堵塞,没有拿下客户是因为没有给回扣,项目不成功是因为其他部门不配合,等等。

“让自己成为坏消息的传播者”,它更积极的含义是提前发现我们思维的漏洞,防止“验证性偏见”,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李刚
来源: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