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外企业如何突破瓶颈,走出“窘境”泥沼

最近一段时间里许多之前有一定地位的企业频频遭遇发展瓶颈,而在这其中,Twitter无疑是最明显的,CRM方案提供商Salesforce原本打算收购Twitter的计划也因Twitter日渐紧张的口碑而最终搁浅,使它不幸沦为“曾经辉煌但如今遭人嫌弃的企业”之一,处境怎一个尴尬了得。

其实,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是创新还是传统,都免不了遭遇发展瓶颈。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在压力和恐惧面前,有人会熄灭,有人则会燃烧。其实对于企业也是亦然,在窘境之中,有的深陷堕落,有的则另避蹊径,不但求得幸存,甚至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新生”。

今天,金牌顾问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当发展面临困境,前途遭到挑战之时,这些企业,都有什么应对之道吧。

小创新带来了新冲击,也带来了新商机

首先来说一说火爆国际的星巴克吧,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星巴克的植入仿佛早已深入人心,最早它可能是“洋气”,或是“小资情调”的代名词,但是再看现如今,它可能早就不再只是一波追逐“潮流”的年轻人独爱的品牌。

各大商场里,街头上的星巴克已经成为人们歇脚聊天的最佳选择之一。

但是伴随着品牌的深入生活,星巴克不再是新兴的潜力股,人们在广泛接受它的同时也在习惯着它,于是星巴克开始深陷人们“审美疲劳”的窘境,发展道路受到威胁。由此导致星巴克今年3个季度的营收低于预期、第三季度股价下跌4%。

如此水深火热之际星巴克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它推出了一款噱头更足的新产品——第一款含酒精饮料Espresso Cloud IPA。其主体还是意式浓缩咖啡,但亮点就是将搭配咖啡的牛奶变成了精酿啤酒,为了让顾客们有个适应过程,他们把咖啡和搭配好的啤酒分别提供给顾客,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自行调制,而在调制过程中会产生蓬松的泡沫,让人心里产生愉悦的感觉,从而有了视觉和味觉结合的满足感。

这款饮品目前只在美国洛杉矶、芝加哥、西雅图等城市的32家门店夜间出售,看似细小的改变因为给人们的生活中带入了新的饮料概念,对人们固有的习惯造成了新式冲击,再加上选择性地饥饿营销,迎合了人们追求新事物的好奇心,从而不出所料地受到了追捧。

而这无疑是星巴克为了证明自己并非“黔驴技穷”最直接的发声,新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商机,如同一剂强心剂一般让原本已经有些疲倦的顾客又一次关注了星巴克的动态,毕竟,企业的发展有时候需要一定的新想法嘛。

是真的没有市场?还是做法不够到位?

放眼望去,我们身边的饮品店如今真是不少,欧美流行的咖啡,港台流行的奶茶,充斥在每一个角落。“喝杯咖啡或奶茶”成了逛街的日常动作,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去喝一杯茶?在人们传统观念里,喝茶都是像茶楼那种过于高大上的事情,身边人对于茶楼的第一印象,总是“那里是大老板谈生意的地方”,或是“文人雅客谈论阳春白雪的地方”。

很多人认为,茶饮品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都没有市场,不能发展。但是,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号称“茶界星巴克”的连锁茶饮品——因味茶。

因味茶创立于在2014年,创始人名字叫做缪钦,在此之前他是麦当劳中国区首席运营官,曾负责将MaCafe业务推入中国市场。在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之后,缪钦开始思考创立自己的连锁休闲茶品牌。

虽然最初的时候也有质疑,觉得如今“茶文化”对于快节奏的生活略有出入,没有市场。但是缪钦觉得这里面一定存在商机,如果没有此类饮品店流行,就一定说明没有市场吗?这种窘境能否在做足了思考和准备的基础上被打破,打开新的市场。

缪钦指出,在咖啡店甜品店刚刚开始进入市场的时候也都是不流行的,很长时间都没有盈利,但是大众一经接受,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将休闲茶连锁文化引入人们的视野。现在因味茶的店面面积在100到300平方米之间,售卖单价为25元到35元的茶饮品。而装茶饮的容器,也不再是紫砂壶一类的传统器皿,取而代之的则是玻璃瓶。

同时,因味茶团队在茶饮的制作工艺和消费过程上也做了调整。

在因味茶的柜台,国外用来煮咖啡的蒸汽朋克在经过改造后被缪钦搬到店里做煮茶的工具。

这种机器操作起来也并不十分复杂,不需要像专业茶道人员那样经过漫长和专业的培训,一名零基础的店员经过两个小时的培训后就能操作机器:把茶包放入蒸汽朋克后,可以在pad上进行简单的设定,机器则会根据茶叶的种类自动选择相应的煮茶时间和温度,这样也可以保证用户在不同的店面也能够尝到相同的口感。

再来看因味茶的消费方式,坐在店里,缪钦掏出自己的手机,在因味茶的APP上开始扫码、点单、付款。仅仅几分钟后,一壶丝绸之路和普洱奶盖就被端到了面前,整个过程不需要排队等候等繁复的步骤,让人真真正正体会到了“休闲饮品”的概念。

而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缪钦在此之前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繁琐的品茶程序和高昂的价格让年轻人对茶望而却步,而咖啡的便捷和时尚当之不让地成为人们更倾向的选择。因此他想让因味茶足够的简单时尚,符合大众的需求和心理,即使不是懂茶的行家、不想要高大上的茶楼文化,也能以一种简单快捷而且和咖啡一样时尚的方式享受茶饮。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缪钦在创立因茶味之前,对于年轻人对茶饮料的口味也做了一番仔细的研究。

他清楚如果只是形式上的创新很难持久下去,所以要符合大众的口味才是关键,其他的形式是锦上添花。

为了更接近年轻人的口味,因味茶用绿宝石、蜜兰香单丛、路易波斯等年轻人更愿意尝试的品种替代了传统单调的龙井、大红袍、铁观音,与此同时,为了把选择扩大到最大化同时增强大众的适应程度,缪钦还特意在菜单里还增加了像普洱海盐、奶茶、气泡酵素一类的茶饮料以及类咖啡的饮品,这样一来最大化地满足了所有群体的需求,并通过不断创新,打品牌,让顾客们开始尝试新的饮品,最终的目标就是成功的打开新市场。

而因味茶在人均消费上也充分地贴近甚至低于咖啡店,40-50元的人均消费也恰好在大众普遍接受的范围,不会太low,有那么点时尚感,又完全可以承受。

现在的因味茶在大众点评上收获了不少好评,一年多以来,因味茶在上海、北京、杭州、南京等地开了13家门店,加上其收购了13家嫩绿茶,门店总数量达到了26家。

而且不得不提的是,因味茶店内“见者可售”的创新行动圈粉无数。所为“见者可售”就是说店里的桌椅、沙发、餐具等等,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带回家,顾客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浏览商品的详细信息,下单后可以直接带走或者选择线上发货。

怎么样,这种方式可是不常见吧。

最近,因味茶成功获得了刘强东5亿元的投资,也正说明它如同预期的那样正在开拓市场。多一种选择永远都不会被拒绝,看似没有市场的事物很有可能只是做法还不够创新,不够到位而已。

放眼世界,看德国传统企业怎样应对科技浪潮

在现如今的科技浪潮之中,不少传统企业深陷“有气无力”的困局,它们如果不做出相应的调整,就很可能卡死在“技术”这个瓶颈上。

不过,德国农业机械制造公司Claas可不打算就这么偃旗息鼓。

Claas的首席执行官洛塔尔•克里斯尊对此作了这样的思考:“这个世界正习惯于无人驾驶汽车,那么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呢?它们是完全可能的。”

在Claas位于德国北部哈塞温克尔的一个庞大厂区里,每天生产出来40台收割机和相关的农用机械。每一台的售价都十分昂贵,这些机械大多由5万个部件组成——包括大约30个不同的传感器,分别用来测量温度、收割率等各种指标。想要让自动驾驶收割机要成为现实,那么最为重要的莫过于这些传感器、数据通信和数字的管控。

Claas是将新技术嫁接到制造业务的一批德国中等规模私有企业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型农业机械制造商之一,它的成功就在于当科技大潮疯狂来袭并对传统企业造成冲击之时,能够“冷静”地做出判断。

洛塔尔曾经说,人们总是觉得科技的进步会使更先进的技术或企业逐步替代传统企业,但是殊不知我们也能通过做出相应的调整努力成为更先进的企业。要知道,冲击总会有,但是“挤破”了瓶颈也就证明新的阶段即将开始。

的确,纵观以上多个企业的多种情况,当面临不同的发展瓶颈,无论是已经深入人心,根基扎实的企业;还是初步尝试,貌似市场前景堪忧的企业;又或者是曾经辉煌但面临时代淘汰的传统企业,都未必没有适合的出路。

只不过在浪潮袭来之时,有些抓住了新的生机焕然一新,有些则不堪重负所波逐流最后不知所踪。

所以,当挑战来临,我们所谓的“绝处逢生”大概也不都是“绝处”,而“生机”倒是遍布在各个角落,如何推陈出新、如何发现商机又如何跟上潮流,金牌顾问认为,这些更应该是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吧。

注:原文标题为《拿什么拯救你,我卡在瓶颈处的企业?换个活法不如换个玩法!》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李梓晗
来源:微信公众号“好贷金牌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