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选的书,如何不用跪着也能读完?

这次我准备和大家具体讨论一下:如何从书海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如何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看?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阅读计划?

像刑警找犯罪动机一样,找到自己的阅读动机

看过刑侦剧都知道,警方破案一定要找到犯罪动机,没有动机,行为是不会发生的。读书也一样,一定要找到阅读动机,很多人无法坚持读完一本书就是因为阅读动机不够强烈。

如何找到自己的阅读动机呢?试着建立你和书的相关性。

看一本书之前先问自己:

我为什么要看这本书?这本书可以给我带来什么?我对哪个议题感兴趣?我想从这本书里找到哪个问题的答案?我碰到困境急需解决方案,这本书就可以提供吗?如果这本书不能提供,是否有更好的书能帮我解决问题呢?

所有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你的阅读动机。能不能坚持读完一本书,取决于你能不能找到一个足以支撑你读完整本书的动机。

我主张先找到阅读动机,是因为我认为阅读不能以书为中心,而应该以自己为中心。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听说这是一本好书耶,那我也找来看看吧,却经常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了。后来才惊觉,正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害苦了我。看哪一本书、看还是不看某本书、什么时候看某本书,应该取决于我的好奇心、我的求知欲、我的某个具体的需求。

自己选的书,跪着也要看完

读书,最大的投入就是时间,所以选书一定要慎重。好的书是以一敌百的,可以让你事半功倍。那么找书以及如何判断一本书是不是好书呢?

  • 看出版社

买东西看牌子,但买书好像挺少人看出版社的。像上海译文出版社、商务印书馆这样的老店肯定是爱惜羽毛的,一般不会坑你。

  • 看出版时间

有一种说法是出版50年以内的书不看,这当然有点极端,但背后的道理是没错的,经过时间洗礼的作品具有永恒的价值。更简单一点就看再版次数,一本书再版很多次,说明是经过时间洗礼且获得市场认可的好书。

  • 被反复提到的书

从众心理一直被当成贬义词,但我一直觉得从众,很多时候就像电脑的快捷键,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做决策。大家反复提到的书,就算不是顶级好书,也有二三可取之处。

  • 豆瓣

豆瓣读书经营多年,豆瓣评分和豆瓣书评,还是比较具有参考价值的。

  • 书单

特别是名人大家的、名校、行业大拿的书单,相当有指导性。对了,还要安利一个公众号:书单来了,书单质量很高。我一般不太信任那些来路不明的书单。

不过不论是什么书单,你都很难完全跟着书单去看,读书是很个人的事,众口难调,书单不过提供选择,大家各取所需就好。(相关性很重要、相关性很重要、相关性很重要)

  • 按图索骥

已读的书或正在读的书里提及其他优秀书籍、优秀作者的其他作品,由此及彼,顺藤摸瓜。

  • 预读

好不好,自己看了才知道。看书名,看作者,看出版社,看序文,看目录,再看一个最感兴趣的章节,通过自己预读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读,应该是最靠谱的办法。

不过所有的方法都是参考的,不是绝对的,但是综合起来就很少会看走眼了。

如此慎重地选书,就是为了开始看之后,没有理由再忸怩作态、三心二意、朝秦暮楚。

自己选的书,跪着也要看完!

我的原则是一次只看一本书,不看完一本书,不看另一本书。

阅读的最高境界:主题阅读

书单分两种:一种是主题阅读,书单里的书全部围绕一个主题;一种是随兴的阅读,书单里的书可以没有什么关联。

《如何阅读一本书》把主题阅读称为阅读的最高层次。大学毕业的时候写毕业论文,我就觉得以本科生的学术水平很难写出有价值的论文,毕业论文其实是一次主题阅读的训练。

不过我做过的最认真的一次的主题阅读不是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而是围绕日本的主题研究。

先说我的阅读动机。

2012年9月18日前后,全国各地爆发声势浩大的反日游行,据说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国民间最大规模的反日示威。当时班主任、辅导员都神经紧张,生怕我们也跑出去游行。

相对来说网上观点更多元,但一言不合就掀起骂战。我也想表达点什么,但我突然发现,除了抗日影视剧、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日本的描述,我对日本几乎一无所知。基于浅薄的认知,会衍生出多少狭隘和偏见啊?所以我决定进行一次主题阅读。

书单先包括《日本简史》,要了解人家肯定要先了解人家的历史。我了解12世纪末日本天皇式微,武士阶层崛起,开启幕府统治,知道了日本战国时代著名人物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传奇故事,了解了日本皇室和武士阶层几世纪的相爱相杀。

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一直被当成了解日本的第一书,是一定要在书单里的。先介绍一下本书的成书背景,当时二战接近尾声,战后日本由美国接管。摆在美国眼前的有两个问题:日本会不会投降?对日本能不能用对德国的办法?为了制定最后决策,美国政府动员了各方面的专家来研究日本,提供资料和意见,其中包括了本书作者、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为什么叫菊与刀呢?前有《日本简史》打底,了解皇室与幕府的关系,就很容易理解:菊是日本皇室的家徽,而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阅读的先后顺序也有讲究,好的阅读计划应该对阅读顺序做出安排。

《菊与刀》是西方视角的日本国民性格说明书,那日本人如何看待自己呢?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就是日本人对自己民族精神的认识,虽然有点自我意淫,但也不能错过。另外,从小到大我都好奇为什么日本人一言不合就切腹,这本书可以给我答案。我还重点研究了切腹的仪式,以及刀要先横着切,然后再往上提。

以上两本是关于国民性格和民族精神的。

中国人如何看日本呢?戴季陶的《日本论》也在书单里,但是我没有看,而是看了很简单的《白岩松看日本》。

不能光了解我们是怎么看待别人的,我更好奇别人是如何看待我们的。接着我又加了一本《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人》。作者是对中国有很深研究的日本学者天儿慧,这本书特别客观、特别全面、特别深入。如果对相关议题感兴趣,我吐血推荐。

这样还是不够,缺少一点感性的东西,还需要看一下文学作品。我选了最厉害的《源氏物语》,它是日本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源氏物语》之于日本,相当于《红楼梦》之于中国,但比《红楼梦》的成书时间早了好几个世纪,渗透进日本文学的“物哀”,就是从这本书开始。

整整三天时间,除了吃饭睡觉我都在看它。看完那本书的那个下午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当时我坐在图书馆,周围有很多熟悉的同学,但当我看完最后一页合上书的时候,周围的一切显得特别陌生,差一点没回过神来我是谁,我在哪儿。大概是我沉浸在那个世界太久了,竟然有一种浮生若梦,大梦惊觉的感觉。

后来又零零散散看了一些散文,了解民间传说、人文风情之类的东西。另外配上日剧、日本电影以及一些关于日本的纪录片。我对日本有了一个比较基础的了解。

每个中国人对日本的感情都是复杂的,它对我们来说,和地球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给我们的感觉都不同。

我对日本最初的感觉来自一部电影。当时刚记事,看了一部关于日军在中国暴行的电影,当时还不认字,所以不知道电影叫什么。电影的情节太可怕了,从此以后对小小的我来说,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坏的人,日本人就是坏人的同义词。仇恨的种子埋在心里,随时都可以熊熊燃烧。很长一段时间,言及日本,我一定要傲慢地冠一个“小”字。

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永远不可以被原谅。我不知道我们和日本的世仇还会延续多少代,但是稍有点理性的人都知道,当时的日本和现在的日本是两个日本,日军和现在的日本人是不同的人。

做完主题阅读,我仍然对日本喜欢不起来。但说起日本,我开始有丰富的联想,即使在日本经济停滞,中国经济腾飞的今天,也不会幼稚地在日本前面冠一个傲慢的“小”字。即使是对待一个从小讨厌的国家,也要遵循不了解就不评论的思维礼节,这就是这次主题阅读的意义。

好像跑题了,不过大家应该都知道如何进行主题阅读了吧。

请安排好阅读进度

每个成形的计划都包括时间计划,阅读书单定下来之后,要安排好阅读进度。阅读速度的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多次强调,这里就不赘述了。

最后总结一下,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阅读计划:

找到阅读动机→收集相关书目→挑选好书→列出完整书单(主题书单或随兴书单)→安排阅读进度。

转载信息:

李小墨,前海南特区报记者。微信公众号:深夜书桌(ID:shenyeshuzhuo),相信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每看完一本书就写篇原创干货读书笔记出来,不卖劣质鸡汤,不说正确的废话。欢迎关注,转载请联系作者。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李小墨
来源:深夜书桌(ID:shenyeshuz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