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针对网约车实施细则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触动了大家的朋友圈。其中,北京和上海对网约车驾驶员的户籍提出了要求,非本地户籍驾驶员不得从事网约车运营。尤其是户籍要求这一条,严重影响了目前诸多网约车从业者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因此骂得多叫好的鲜少。

一直以来,网约车在烧钱大战中互相厮杀,其激烈竞争让老百姓们出行方便还总有补贴,有车一族也纷纷加入网约车司机,迅速形成一个新兴行业。随后,网约车又面临合法与否的舆论与斗争,好在时势不可挡,经历合法化一役终于名正言顺的留存。一时之间形势大好,业内公司的市值也在一轮又一轮的融资中水涨船高。

  

如今,北上广深四地针对网约车实施细则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资质如何界定?公示文件的制定背后有怎样的考量?政策一旦确定,无疑将对网约车行业发展和人们出行产生一番重大影响。据悉,很多不符细则要求的司机已随时做好换行改业的准备了,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从前5分钟就能轻松便宜打到车的体验以后可就说不好了。

与此同时,狂拽酷炫的网红单车也在这个秋天入驻广州啦!没错,就是扫码就骑走的摩拜单车(Mobike)。

4月份在上海推出的摩拜单车,自带网红气质,橙色的轮毂,银色的V型车架,酷炫的外表迅速刮起了橙色风暴。据摩拜数据,运营100天,注册用户达20万,不可谓不火爆。如今,这股橙色风暴从上海袭卷到了北京、广州。  

值得一提的是,继9月30日摩拜宣布完成C轮1亿美元融资之后,近日摩拜再次获得新一轮融资,高瓴资本、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腾讯、红杉资本、启明创投、贝塔斯曼、愉悦资本、熊猫资本、祥峰投资和创新工场等多家机构投资,同时得到了美团创始人CEO王兴的个人投资。但并未透露具体融资金额和公司估值。

与网约车对比,是什么让摩拜单车受到了资本大佬们的再三追捧?

也许我们可以从学者的角度来探索一下。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诸大建说:“我把摩拜叫做中国新制造,它提供了一个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范本:制造业+公共服务。”

他认为,摩拜的核心创新是:他们自己制造自行车,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制造业工厂。它的自行车能够随停随取,首先不是取决于编了一个手机APP软件,而是取决于他们对自己制造的自行车进行了重大改良和研发。 

 

摩拜单车里蕴含了很多技术创新。它的创始人胡玮伟和CEO王晓峰都是技术控。比如说,实心轮胎、无链条的设计,解决了公共自行车保养问题;铝制车身不怕日晒雨淋;车锁里集成了芯片、电路板、GPS与SM卡模块等等。

这些都是有别于传统单车的技术创新。

摩拜还进行了模式创新。制造自行车后,摩拜并不直接卖自行车,而是卖自行车的服务。国际上对此有个专用名词,叫“产品服务系统”(PSS),或者叫做服务性制造业。这种充分利用资源,做分时段租赁的方式被称为分享经济的第二种模式。比如一辆自行车,卖给一个人,他不会24小时都使用,但是现在分时段租出去,可以让更多人受益。与摩拜有点类似的案例模式是“Wework”,也就是共享办公室。

创新点在于“制造业+”

诸大建一直强调摩拜是“制造业+”,而不是“互联网+”,为什么?优步、滴滴没有一辆车,整合了出租车市场;淘宝没有一件货,整合了整个零售业。这是典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互联网+”企业,但是摩拜属于“制造业+”。

摩拜创造了三个“制造业+”:一是“制造业+互联网”。互联网+是从互联网出发,摩拜是从制造业出发。互联网是轻资产,互联网公司基本没有自己的产品,用人不多,几百号人可以管上千万用户。而制造业则是重资产,摩拜单车的基础是自己研制的自行车,核心是制造业,随后+互联网手段。
二是“制造业+服务化”,正如前面所说,它制造产品后“不卖产品卖服务”,使消费者能够不求拥有但可使用。

三是“制造业+公共服务”,私人企业解决社会性问题,我们俗称“公私合作”模式(PPP)。

关于PPP模式,诸大建告诉我们:PPP全称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常常用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准入门槛,企业提供有公共意义的产品和服务,当政府和企业共同来完成这样一件事情时,往往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有利于社会。

 对分享经济来说,当下一个有利条件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原本不联网,没有大数据、电子地图,许多分享模式实现不了,现在有了互联网手段,就能实现。

互联网已经不稀奇,稀奇的是怎么用互联网。把制造业和互联网加在一起,才是创新的点。这是国内制造业升级和循环经济深化特别需要发展的类型。也被国外认为是工业4.0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 

中国制造 是时候“膜拜”下摩拜单车了! 

再好好审视摩拜这家公司,你会发现:物联网应用、分享经济、一个APP,从这个角度看,它绝对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从链条、到锁头,到车型设计,甚至自行车生产,都由自己来完成,这么重资产的公司运作又和传统的制造业不谋而合。

当“拍脑袋”的商业模式不再受资本追捧,聪明的脑袋终于不再只想着卖广告了,制造业“互联网+”也开始慢慢从建企业官网、搞线上门店的“+互联网”中醒悟过来。

摩拜单车这种“软硬结合”似乎是制造业转型的一个有益尝试:当我们说“互联网+”时,我们其实希望它的主体是制造业。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