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放假第二日,警方、媒体、官方经纪公司一起发布了个惊人的消息:28岁的歌手演员乔任梁去世了。

看到此则消息时,累锅第一反应是“怀疑”,而后消息被证实时是木纳,然后是气愤——那些造谣“SM”“绯闻”等无良平台,为了博眼球、赚点击量阅读数,连最起码的底线都不要了?

还有那要拍《乔任梁死亡邮件》的二货,死者已矣,最起码的尊重没有,你就屁颠屁颠跑来消费,要做网络大电影,真是够够的了。

据累锅了解,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以‘热门事件’为题材做的网大了。今年8月,有人根据王宝强马蓉离婚事件改编网络大电影《宝宝别哭》,不仅有捉奸现场,还有律师进行财产分配分析的内容,甚至连几位当事人姓名都没有改变。

看到此你会骂人,但这还不算奇葩——8月15日写剧本,16日找演员,17日开机,8月22日就杀青了。特么的,7天时间完成的电影,这也叫电影,难道不是狗屎?

还好,乐视、优酷、腾讯已经发布了抵制该类影片的上映,吓死宝宝了,不然就要被这狗屎给污染了。

众所周知,缺乏创意,一直都是中国电影的诟病。然而,网络大电影的出现,除了试图骗取点击率之外,彻彻底底的暴露了中国电影原创力量的乏力。那他们是怎么玩的呢?

1、仿制热门网络事件,然后改编成剧,形成所谓的伪IP;

2、“寄生”院线电影IP,起奇葩low爆的山寨片名。

今年以来稍微有质量、有明星、有名导的国产院线电影都被山寨网大过:从《捉妖记》——《捉妖济》、《道士下山》——《道士出山》、《鬼吹灯之寻龙诀》——《猛鬼吹灯之寻龙诀》、《我不是潘金莲》——《我是潘金莲》《潘金莲是我》......一大堆“寄生”网大的出现,除了侮辱用户的智商外,更令真正的电影人痛心。

这种低门槛、低成本,低复制的模式一般寄希望于营销,以小博大,而后快速收回成本,而网大的唯一衡量指标则是点击率。

点击率高能体现出片子的价值,然后转化为金钱,甚至让人相信这部片子看过的人很多,造成片子还不错的假象,所以也容易出现刷点现象——这一切的背后,也导致出现两个问题:

1、制片方完全不重视影片质量和可看性,完全把精力放在了外部包装和营销宣传,以暴力、情色、猎奇来掩盖内容的苍白空洞,完全违背电影的商业规律;

2、网络视频平台人员成为完成“点击率”KPI的机器人,只上线、重推有诱惑力的影片,错过、漠视有质量的影片;

确实,网大的生意的确很大,2016年,网大市场规模将达10亿,预计全网将有2200部网大上线。但是呢?表面生意很大,真正赚钱的却很少——目前网络大电影只有5%是真正赚钱的。

(网大赚钱方式)

而剩下的80%只能赔本赚吆喝。同时,还把市场做烂了,做死了:1、产能过剩,网大越来越多,视频平台推荐资源过少,VIP用户看不过来;2、跟风、蹭IP烂片愈演愈烈,泛滥成灾,好作品太少;3、投资回收困难,盈利机会锐减,亏损面扩大;4、平台纷纷出台新政,将网大作品划分为三六九等,挡住烂片。

虽然有平台也在进行洗牌,设置门槛,但力度还不够:1、正面的版权保护不够;2、内容质量审核、网大的门槛机制不够健全;3、发行制度不完善;4、行业监管力度不足。

尾声:2016年,网大的产业链基本铺设完成,正进入了发展中阶段。而随着精品化路线的部署,投资成本提高,那些“寄生”品网络将逐渐被清理掉——毕竟,只有将垃圾淘汰,精品上升,网大市场才会良性发展。

而到了那时,获益最好的也只能是真正做内容的人。

作者第二阿累说(ID:aleishuo):专注人物引发的现象和创业故事,数十年营销经验,原口碑互动创意副总监,聚合联动CMO,动力传播副总;资深互联网评论专家、营销专家。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