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舆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两家媒体平台集中“控制”:这两个人一是马云,二是马化腾;两家媒体平台一是微博,二是微信。

近一年多以来,微博越发成为新闻的策源地,而微信则成为新闻的集散、传播和发酵场所,经过微信的集散、传播、发酵,再返回到微博,进行二轮次的策源。这个过程流转不息,影响日渐巨大。

网红时代,预示着移动互联网的阶段性顶峰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变化基于传播媒介的变化。

智能手机的进化导致移动互联网的兴盛,移动互联网的兴盛推动信息聚集到手机端。于是微博上的每个人便成为一家媒体一个信源,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优势在庞大的内容生产人群面前,顿时消失。微博的“兴趣关注”方式,使得大量对某个人某个话题产生兴趣的人聚集到一起,便生产了类似于新闻生产和新闻受众的方式。

微信的“熟人社交”方式,会让某个信息在确定的圈子内进行传递、交互、讨论、升华,并由此产生新的热点。微信的朋友圈、公众号为这些热点的传播、发酵、升华提供了新的出口,透过这一出口,再回归到微博,进行新的一轮的传播。

知乎等平台是这个传播流程过程中的补充,它们走的是专业传播领域。在专业领域进行传播,更多的是“授受方式”。随着大家对于谣言和非专业噪音的反感,知乎等平台的影响也日渐加大。不过,从其本身的产品方式来看,知乎等专业平台的影响力,必然在专业的范畴。过于专业的,一般便是不具传播的,这也就注定,知乎等平台在可见的未来时间内,无法达到“二微”的地步。随着“两微”对于专业的重视,势必会对知乎等平台形成冲击。只要知乎等平台能够坚守,则其生存和发展是不存在问题的。

一切的传播离不开人。“两微”的兴起,让传统媒体的“中心点”作用丧失,传播方式由原来的中心发散传播,变成了网格化传播。构成网格的结点,由媒体变成了人,舆论由过去的由媒体掌控,变成了由个体的人掌控。

我们不能否认有些人天然具有影响他人的能力,天然比普通人更具号召力,这些人包括意见领袖、明星、网红甚至一些善于发表奇谈怪论的人,于是大家便把目光由传统媒体转向了这些人。首先被关注到的是明星和意见领袖,然后是在特殊领域有独特见解的人,接着便是奇思妙想、奇言怪谈,甚至是奇装异服、奇形怪状的人,经过了这一轮接着一轮的追逐,最后,普通的有着号召和影响力的人也被发掘出来,这些人便是网红。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些网格中的结点,是分为不同类别的,也是有着独特兴趣的。比如,关注任志强的人,有着关注任志强的人的兴趣,关注林丹的人,其兴趣必然有着区别于任志强的关注者。因为每个人的兴趣多样,这便产生了大量交集。

时下最流行的网红,则代表着90后、00后的兴趣,代表着未来,目前有大量公司对这些网红有兴趣,也是看重这些小网红的未来,期待着他们有一天,可能会成为聚集着几千万粉丝的意见领袖。投资这些网红,便是在投资着未来。

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发展到对网红的追逐,即是努力让普通人成为聚信人气的结点,说明能够快速转化的资源已经转化完成,只能向普通人寻求办法,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扩张已经结束,将进入一个稳步发展期,也预示着全盛时期的到来。

IP之后,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既然是全盛,则之前低价获得流量的机会便随之消失,这也是目前被业内所苦的“流量成本”过高的原因。当所有的潜力被挖掘干净之后,流量瓜分已近乎尾声,此后,再想聚信人气,只能另辟他途。从目前微信人数达到8亿这一数字来看,也基本符合上述判断----能够被开发出来的人,已经被开发完了,那些没有被开发的人,继续开发的成本会变得极高,有些甚至不可能被开发出来,比如65岁上以的老人,10岁以下的儿童。

至此,中国舆论的网格化已经成形。这种网格化趋势会稳固下去,变化的便是内部网格的重构,即你方唱罢我登场。比如任志强账号未被注销时,有5000万粉丝会聚集到他的账户之下,任志强账号被注销之后,会有李志强兴起。既然只能是已有存量的争夺,那么其手段将多变,其花样将会不断翻新。

也是因为人的因素由最初的成本最低,水涨船高,目前已经到高不可攀的程度,为了吸引到更多的人注意,将人的目光吸引过去,市场便对人之外的因素进行了开发。人之外的因素有哪些?它必然也是曾经聚集过大量人气或者必将聚集大量人气的存在。 

不同技术手段,满足不同需求。移动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带宽变宽和流量成本的降低。视频领域顿时火爆起来,从GIF到短视频、再到视频直播,吃喝拉撒、撒娇卖萌、撒泼打滚,吐槽骂娘,都可播出。说得直白一点,只要你肯不断刷低底限,就会有人围观。音频技术的发展本身也就是冲着革广播电台的命去的,目前来看,形势一片大好。

还有哪些可以吸引人的因素?

比如文学作品,由于大家对独占性的资源更加感兴趣,于是IP便随之火热,尤其是影响力巨大且没有被深度开发的“知识产权”便被热炒。因为IP价格水涨船高,一次开发无法充分挖掘出其内在价值,所以一个IP被多次、多层次开发便成为趋势。一个作品从电影、电视、动漫、玩具、音乐、美术,进行多维度包装和开发,将其潜在价值挖掘干净,不留余地。 

具有暴点的事件,也是聚集人气的有效方法。2016年奥运便是新媒体的彻底胜利,微博微信的数据显示,大家获取奥运信息的主要途径便是“两微”,电视、报纸甚至传统网站,已经被“两微”大山压顶,苦不堪言。明星运动员的网络直播吸引了大量人气,给电视当头一棒。

数据显示: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央视四个转播频道总计全国收视率 2.71%,收视份额 29.9%。这一数据远不及 2012 年伦敦开幕式。四年前的盛会,全国的收视份额达 48.70%。

同样,历史数据显示,伦敦奥运热门赛事前五名的平均收视率有 6.87%,而根据目前统计信息来看,里约奥运的收视可能将稍低于这个数字,在北京、雅典两届,这一数据是 12% 左右。

“宝马事件”则是微博的彻底胜利,王宝强首先在微博发表声明,此事即刻传遍全国,甚至全球,热度直超奥运。最引人注目的是,“宝马事件”传统媒体完全丧失了话语权,事件的演进全部由两微完成。再往前推演,近一两年来的太多事件,均是由两微发起,一个明显的趋势便是,传统媒体并没有翻盘势头。

暴点事件剧情一定可比大片,矛盾突出,冲突剧烈,直接触碰我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甚至是灵魂。只有类似的事件,才可以引起广泛的关注,才是可以聚集人气的事件。不过,目前来看这些事件,往往还是以“恶事”、“悲剧”偏多,比如“雷洋猝死”、“魏则西误诊”等,“善事”、“喜剧”偏小,仅有军队抗洪和奥运夺金可圈可点。

是我们的价值取向更倾向于“撕”,还是“喜剧”只能浅看不能触及灵魂?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两微”并没有把流量导入到“正能量暴点”中,而是执念于“撕”中。这恰恰是两微的危险所在,也是两微的致命处。如果这一执念,得不到纠正,将会暗藏灭亡之机。

舆论网格化使得信息传递变得迅速,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可以说,自打人类产生以来,便从来没有信息以如此快捷的方式传递过(柏拉图描述的亚特兰蒂斯据说实现了移动通信),另外一方面,信息噪音甚至谣言也从未没有如此快捷的传递过,稍不加注意,便会迅速成灾。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失去“两微”将失去未来。

大风口之下,企业如何应对?

从整体来看,可以看出,中国舆论集中在两微平台之上,也完全被这两个平台影响和掌控。如何从机制上使其发挥正面效能,而非负面作用,是极为重要的课题。

在行业层面,传统媒体第一时间失去了建立平台的机会,目前也只能通过内容层面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争取本应该属于自己的资源。目前来判断,传统媒体力量将不断被解构,其领地将会不断缩小,影响力将会不断缩减,未来只会更加虚弱,不会更加强大。

文字生产领域,两微已然完全控盘,两微培养起来的意见领袖、公众号,正在不断蚕食传统纸媒的力量;视频领域,新的直播方式、新的视频平台,也已经充分崛起,瓜分了本属于电视台的地盘,传统电视台只能借助于这些新的视频平台,单独依赖生产内容为主,吸引粉丝。音频领域,广播电台的领地,在被一些音频的APP切分。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网格化时代,对网格上的每一个结点而言,新时代新技术,让重运营重资产变得不那么流行,甚至会成为拖累。如果没有思考清楚这一点,盲目进行人力扩张、盲目进行重资产运作,将会一败涂地;另外一个趋势便是,随着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发展,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专业化分工平台,这些平台,在垂直领域会有自己的影响力和势力范围,虽然无法达到两微的地步,却也会活得比一般的网络结点要好一些。也是大家看到这样一个趋势,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会显得更加激烈。 

在企业舆情层面,掌握主动比被动接受要来得容易。如果企业无法主动去影响和把握属于自己的舆情,那么将来,将会变得十分被动。

企业有三个层次的需求:

第一个层次是知敌。即是要了解新媒体舆情的变化,同时也要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的舆情的变化,便于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如果反应不及时,将会给自己带来很大麻烦; 

第二个层次是强已。“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即是让自己在网格化时代,变得强大。强已的一个路径便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建立起属于自己公司的两微,并运营好这两微,无事做品牌,有事影响舆情; 

第三个层次是退敌。掌握好新媒体的手段和方法,相当于将自己的大刀长矛变成机枪大炮,可以有利地保护自己打击敌人。用火器打击刀耕火种是必胜无疑的,如果拒绝新媒体,将会使企业自己陷入到被动之中。

新技术的发展不仅在舆情领域,还让管理变得简单,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除低管理成本。比个企业服务号,其内嵌的CRM等系统,可以让企业对员工、客户管理变得简单。基于网络的销售体系,则直接打破传统地域界限,直接面对全国、全球。 

而随着市场的认知度在不断提高,各家企业都在觉醒,对于上述三个层面的需要,在不断增强,因此需要把握住这个机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切入到这个市场之中,需求突破。

作者:刘亚峰,前资深媒体人,现为新媒体品牌投放平台新媒矿创始人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