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实在不该来内地,我们会让迪士尼中国在未来10到20年都无法盈利。”最近,万达集团董事长、中国首富王健林说了上述这段让人瞠目结舌的预言。5月初,迪士尼位于上海的主题乐园启动了试运营。

不到一个月,游客数量已经超过了100万。投资达55亿美元的上海迪士尼乐园计划在6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王健林认为万达城能够胜出的逻辑是“好虎架不住群狼。上海只有一个迪士尼,而万达则在全国其他地方开了15到20个乐园项目”。

5月28日,万达集团在南昌的万达文化旅游城正式开放,这个项目的投入达210亿元人民币,这也是计划中5年内会陆续建成的15个“万达城”的第一个。当然,王健林认为万达城挑战迪士尼乐园还有另一个优势。“迪士尼是照搬美国文化建造的。我们则重视地方文化。”王健林甚至计划万达到2020年会超越迪士尼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企业。

3月,万达宣布将与法国欧尚集团合作投资30亿欧元(约合214.5亿元人民币)建设巴黎欧洲城(Europa City)。除了法国,万达还计划在英国投资一个类似欧洲城的项目。按照如此激进的投资策略,万达城的确可能有一天会在规模上超越迪士尼乐园,但万达城恐怕很难真正对迪士尼乐园形成挑战。

梦想无论是迪士尼乐园还是环球影城,消费者都是带着梦想去的,因为里面有众多自己喜欢的角色。但消费者去万达城却不可能有类似的期待。迪士尼乐园的优势之一就是旗下的经典角色,比如米老鼠、白雪公主、美国队长,以及皮克斯、漫威、星球大战等上千个角色的庞大IP阵营。

万达城也许可以在硬件上比迪士尼乐园更加奢侈,但是它缺少类似的文化吸引力,也很难在短期内弥补这一短板。运营能力迪士尼乐园的竞争力不仅仅是众多的经典角色,60年来形成的制度和运营能力也非常关键。即使迪士尼乐园曾经在巴黎和香港经历了多年的亏损。万达也许在商业地产的运营上有非常成功的经验,但主题乐园的经营却是另外一个维度的管理。

这是一个需要让所有年龄段的人都能享受到乐趣和舒适的场所,而不是简单的大肆购物的场所。产业链虽然迪士尼乐园本身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盈利模式,但是它仍然拥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从持续不断的影视制作、庞大的周边产品销售,到与之息息相关的主题乐园,迪士尼的这些业务板块形成了完善的循环,也让新的竞争对手很难有机会形成挑战。

去年,迪士尼影视娱乐的相关收入达到了73.7亿美元。万达也有电影院线和影视制作公司,但与迪士尼相比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从商业逻辑上来看,万达城和迪士尼乐园实际上并不是直接的竞争对手。迪士尼乐园的逻辑是围绕自己庞大的明星角色,为顾客提供了一个情感消费的场所;而万达城则更加粗放,试图在一个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中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据公开信息,万达城将集文化、旅游、商业为一体,里面有超大型万达商城、大型室外主题乐园、室内主题乐园、顶级舞台秀、酒店群、酒吧街等业态。从这些信息中,你很难理解万达城到底有什么明显的竞争力。

在商业地产领域的成功意味着万达在执行力和大型项目的管理上有很好的经验。这是万达在与类似的公司竞争时的优势之一。但万达的模式过于依赖整体的经济环境和消费能力的提升,而且这一模式很容易被模仿,这些都是快速扩张的万达城面临的巨大风险。

迪士尼围绕自有角色造梦的商业模式则更有持久性,也拥有更高的竞争门槛。当然,迪士尼的商业模式也不是十几年时间就形成的,而是经过90多年的历史积累和完善起来的。文化固然是非常具有差异性的竞争策略,但文化并不是一夜形成的,也不是资金能够解决的。

作者: 第一财经周刊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