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近期中国经济虽然增速降缓至7%,股市和外汇市场出现波动,但中国经济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充足的前行动力。

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已经大幅提升,即使按照5%的增速来测算,2015年的总体产出增量也多于2007年14%增速下的产出增量。在保证巨大经济增量的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依然非常庞大。

皇家苏格兰银行表示,以市场汇率计算,2013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3%。如果中国政府相关改革方案取得成功,进一步释放市场潜能,中国经济将再次迎来重要的赶超发展机遇。

当前,中国政府和企业在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自动化水平以及完善区域供应网络方面不断加大投资,这将为未来制造业发展带来外部动力和增长红利。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政府在推动创新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当前,中国政府每年投入20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研发,这一规模甚至超过了欧盟。此外,中国还计划在2020年实现专利数量增长3倍的目标。

市场研究机构汤森路透集团称,中国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专利大国”。中央计划人员现在希望在2020年前使专利数目增加两倍,达到每万人14项。

他们的目标是进一步增加研发开支,并最终达到美国当前的水平,即占GDP的2.8%,寄望于所有这一切将使中国成为创新超级大国。全世界的工科大学毕业生已经有1/5是中国人。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称,政府可以帮助促进创新,例如通过确保一个完善的法律框架和运转正常的金融市场,但是它却正在把创新和发明混为一谈。

发明涉及大量的研究开支、专利和工程师,而创新则未必与这些有关,但是创新对经济的繁荣至关重要。

简单说,在市场上创造价值的是新思路。它也许不需要新的技术,而只需要对一个行业或市场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另一个行业或市场。

增加开支并不能保证有更好的产出,不管是以高质量的专利还是以销售额的上升作为表现形式。中国官方的研发基金通常划拨给那些拥有良好关系网而不是值得拨款的机构。

由于政府的激励,专利申请数目出现激增,但其中许多是没有价值的。在采用一系列指标以专利质量为标准作出调整之后,中国在专利方面仍然是落后的。

麦肯锡咨询公司前亚洲业务主管欧高敦认为,国企负责人发现,争取管理部门支持现有产品要比推出新产品来得更加容易。

世界银行在对各种研究进行评估后得出结论认为,国企中的创新努力“一般都没有什么效果,而且与它们业务的其他部分整合度差”。

原因之一是在把资源转化为创新和专利方面,大型国企的效率低于规模更小的私营企业。私企的全要素生产率一直是国企的三倍。

如果说中国的创新能力正在大幅提高,那么这大部分归功于私营部门。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最近的报告显示,中国企业擅长于若干行业的创新。

在对中国和国外2万家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后,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在面向消费者的行业(如电子商务)以及效率驱动的行业(如制造业)中具有活力,但是在依赖最新科技的行业中却落于人后。

不过存在一些显著的例外。例如,华为公司崛起成为世界级的电信设备企业。该公司每年在研发上投入约50亿美元,并拥有密切跟踪技术热点的研究中心。它是世界上创造高质量专利最多的企业之一。

剑桥大学贾奇商学院的彼得•威廉森认为,中国企业擅长快速地对新点子和新技术进行改进并运用于大众市场。

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特聘杰出研究员沈联涛与中国研究副总裁肖耿在MarketWatch撰文指出,五年前,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想到,中国将拥有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以访问流量计)当中的四家——阿里巴巴(BABA)、百度(BIDU)、腾讯(TCEHY)和搜狐(SOHU),也没有几个人会想到,中国会出现华为和小米这样富有创新性的跨国企业。

更没有几个人会想到的是,中国会日益在全球公共产品平台上凸显自己的位置,比如他们的“一带一路”战略将提供将整个欧亚大陆打造为广阔的整体市场所需要的基础设施。

值得关注的消息其实只是刚刚开始出现,未来还将越来越多——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了,但是今年开年以来,算上香港,中国的IPO交易规模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290亿美元,大约两倍于美国市场的同期融资规模。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中国的创新速度都在开始提升,覆盖的范围也变得日益广泛。

在日本和韩国,开发汽车的是本田和现代等私营企业。通过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它们学会了创新。在中国,国家裁定和保护全国性领先企业。上海汽车集团与德国大众公司和美国通用公司都有合资企业。

该公司的一名经理说,由于赚钱容易以及拥有获得全球汽车设计的便利,公司几乎没有了创新的动机。

但是某些私营汽车企业却不断得到改善。几年前,当记者去深圳采访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公司时,公司的工程师夸耀说除玻璃和轮胎外,他们自己制造汽车上的其他部件。

当时这表明这种汽车是糟糕的。但是最近,在获得梅赛德斯-奔驰公司的建议以及外部供应商的零件之后,该品牌汽车的质量、安全性和时尚性有了明显改善。

中国企业甚至可能跨越现有技术,制造未来的互联网电动汽车。不仅是汽车企业,而且连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和像富士康公司那样的制造业企业也正在把大量资金投入到这一概念中。

富士康公司的技术专家戴家鹏认为,有四个原因使中国企业能够领先于世界。

首先,得益于在电动机和电子制造方面的专长,中国拥有一流的供应商。

第二,电动车适合由很多规模小一些的企业来制造,因此今天的汽车巨头可能失去其控制地位。

第三,电子商务——中国擅长的另一个领域——正在改变购车的方式。

第四,中国的互联网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以及小米公司使其拥有开发此类汽车的优势。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的制造业生态系统覆盖面极广,让中国企业在效率驱动型创新领域处于独一无二的优势地位。

中国有着庞大的供应商群体(是日本的5倍)、众多高技能劳动力(1.5亿名经验丰富的工人)以及完善的物流设施,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够迅速提供新元件或更低价格的元件并实现追加供应的快速流转,从而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变化。

中国目前的高效率行业比例远大于其应有的水平(基于中国在全球GDP中的占比),如太阳能电池板行业(中国企业占全球收入的51%)、纺织行业(20%)和日用化学品(15%)。

中国企业在不断革新开拓敏捷制造方式,包括灵活度更加、成本更低的混合自动模式。浙江的正泰电器发现,全自动机器的维护成本是其所替代工人工资的4倍,而人工在小批量和定制订单方面更为高效。

在分析过每一个工艺后,正泰在部分工艺上重新采用人工,为每条生厂线节约了60万美元的投资,同时灵活性大大提升,浪费情况减少。

服装制造商爱斯达投资购买了3D扫描和激光剪裁设备,消费者只需通过智能手机提供定制设计方案,爱斯达便可开始生产服装。

该系统最快能够在收到订单后30分钟内,开始生产服装。这让爱斯达的生产能力提升了30%,但人力要求却降低了50%。

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称,如果创新卓有成效,它会体现在公司业绩的三个方面:全球收入、利润和出口的比例都将增加。

例如,客户中心型创新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够挖掘市场需求,并快速扩大创新。

客户中心型创新,涉及通过新产品,服务和业务模式解决消费者的问题。

该类别的行业包括互联网软件和服务、电器以及日用品。中国已成为客户中心型创新的全球领导者,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满足快速城市化人口的需求。

自2000年以来,有8500多万户中国家庭升格为新主流消费阶层,而到2020年,1.06亿户新家庭也将加入这一行列。相比于其他经济体,如此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的消费市场有助于快速实现创新的规模化和商业化。

例如,社交平台微信只用了1.2年便吸收了1亿用户。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这得益于其发掘了未被满足的中国零售业的巨大需求:由于高度零散的产业布局,消费者选择极其有限,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

阿里巴巴为所有行业的供应商提供了线上销售渠道,同时为消费者带来几乎无限的选择。

中国的服务业也有着丰富的创新机遇。行业不同,中国服务业的生产率还仅仅是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10%-30%,大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中国的创新者们正在推出不同的新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在线医疗信息分享、线上挂号到P2P信贷为小企业提供另一种融资渠道,再到各式O2O平台链接消费者和服务提供商(如餐饮、美发等)。

中国消费者是创新者热情的支持者。他们愿意购买刚刚上市产品的1.0版本并提供反馈,帮助完善产品和服务。如今,更为富裕的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他们对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中国产品的价格和性能都要优于国际品牌。

在互联网业务模式创新领域,中国公司也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在将中国社交网站流量转化为收益方面,腾讯开辟了新的方式,不再单纯依赖广告收入。

腾讯社交平台90%的收入来自线上游戏和销售虚拟物品,每位用户每年能够贡献16美元,这比Facebook的用户消费还高6美元。

政策决策者和企业高管应意识到中国创新有颠覆商业和创造价值的巨大潜力。如欲充分抓住这一机遇需要有除鼓励研发外的全新模式。

决策者将如何做?中国社会情况特殊,虽然全国性的改变会来得慢一些,但是地方政府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是很大的。为推动创新对各地经济的积极作用,中国的地方决策者可以采取市场化措施,为创业者和小企业主创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虽然风险资本的获取途径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政府仍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

中国可以通过解决那些导致优秀人才流失国外的生活环境问题,支持国内创新集群发挥竞争力。消除监管壁垒并坚持改革也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中国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需要花比美国长近5年的时间。中国完全可以简化这一流程从而提高效率。

面对论文剽窃和研究资金挪用等弊端不断浮出水面,中国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更新研究补助发放流程,改善科学研究监管。另一大重要改革领域是将国有企业推上国际舞台,参与国际竞争,从而迫使他们创新。

企业可以做什么?不论是中国本土企业,还是在华经营的全球化企业,都可以利用中国的独特优势进行特定类型的创新。

这些优势包括借助中国市场的规模优势,实现新想法的快速、大规模商业化;将中国作为创新基地,打造销往全球的产品和服务;逆向创新——将针对新兴市场打造的往往功能简化、成本低廉的特色产品反过来投向发达经济市场。

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都可以进入不断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其中包括创客空间、孵化器和创新咖啡厅。

百度、中国联通和微软都已经推出了企业孵化器。外国企业可以效仿中国的产品研发方式,实现“中国速度”——即新产品快速上市并根据市场反馈进行改进;中国企业可以采取措施,确保其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仍然保持中国速度发展。

具体来说,中国企业拥有着绝佳的机遇,深入发掘巨大的消费者市场,获得消费者洞察,向各类员工开放创新通道,并形成创新文化,提高创新能力。

例如,阿里巴巴和其他领先企业都开展创新竞赛,让员工提交想法。

不过,许多企业仍维持着等级体系,抑制了思想自由交流,扼杀了企业的创造力。目前,海尔正在剥离传统企业框架,取消中层管理制度,将8万名员工组建为2000支自我管理型团队。

每个团队自负盈亏,各团队成员的薪酬取决于团队整体业绩。如果胸怀高远的员工发现机会,他们可以自由对新产品或服务提出想法。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商业见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