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每周工作5天,你就一年365天都不休息,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定能成功,这就是我的成功秘诀。”回首创业之路,鲁冠球说,一切都是干出来的。

不老传奇

1991年5月,鲁冠球登上美国主流媒体《新闻周刊》封面,成为继邓小平之后第二个登上该杂志封面的中国人。

自此,鲁冠球走进大众视线,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他是谁?他缘何会受到美国媒体追捧?

彼时,由他一手创建的万向在海外市场所向披靡,其生产的万向节一举打入意大利、法国、德国等18个国家。那一年,万向创造了过亿产值。

之后,国外媒体对他的关注度迅速升温。被《华尔街日报》誉为“国家英雄式人物”的他也没令人们失望。

创业40多年中,他带领万向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家万向节产品出口海外的中国企业,第一家国内上市的乡镇企业,第一家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中国乡镇企业,第一家成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零部件供应商的中国企业……

▲鲁冠球展示一本印有自己照片的《新闻周刊》

无数中国乡镇企业家在岁月更迭中名噪一时又迅速倒掉,鲁冠球却仍挺立潮头,将只有4000元家底的“铁匠铺”,打造为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万向王国”,至今傲居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全球领袖地位,演绎了一段不老传奇。

今天,70岁的鲁冠球几乎包揽了商界所有的荣誉。他也是富豪榜中的常客,在福布斯2015华人富豪榜中,他以51亿美元的身家位列50位。

原始积累

在万向集团官网“创始人”一栏中,用了这样一句话概括鲁冠球——从田野走向世界的中国农民的儿子。

1945年,鲁冠球出生在浙江钱塘江边的一个乡村,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厂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亲生活在农村,日子过得很艰难。15岁时,读初中的他被迫辍学,到浙江萧山县铁业社当打铁学徒。

3年后,鲁冠球因人员精简而被辞退。不想当农民的他回乡后,想尽一切办法要跳跃龙门。利用3年铁匠生活中对机械农具的兴趣和钻研,他筹集了3000元办了个米面加工厂,让乡民们不必再走七八里地到镇上磨米面。

那个年代不允许私办工厂,虽然他的米面加工厂没有挂牌,但后来还是被发现了。工厂要用电,这边刚接上,那边就被人掐掉。六年中加工厂换了七个地方,东躲西藏,但最终仍没有摆脱被取缔的命运。

被查处的时候,他把所有的家底——1150块钱盘点好后,连同账本、印章全部交给大队。为了还清欠款,还把祖父遗留下的三间旧房都卖掉。

第一次创业就让自己倾家荡产,父母的血汗钱也化为乌有,鲁冠球成了别人眼中的“败家子”,但不服输的他一直等待机会的再次出现。

1969年,24岁的鲁冠球终于等到一个新机会。当时,国家批准每个人民公社可以开办一家农机厂。得知这一消息后,他变卖了全部家当,筹集了4000元,带领6个农民,创办了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

此后的十年里,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用收购的废旧钢材等作原料,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艰难地完成了原始积累。

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一篇名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的社论让鲁冠球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前景,汽车做不了,他决定集中力量生产汽车传动轴与驱动轴的连接器——万向节。是年,他的工厂也更名为萧山万向节厂。

1980年的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成为萧山万向节厂的第一个爆发点。

为了将自己生产的“钱潮牌”万向节推向全国,鲁冠球亲自带队参会,但起初因为萧山万向节厂属于乡镇企业,却被拒绝入场。

进不了门,他将带去的万向节用塑料布摊开,摆满一地。但3天过去了,无人问津。

想要弄清情况的鲁冠球,派人进场探到“内情”,场内的买卖双方正在价格问题上僵持不下,无暇顾及其它事情。得知以后,鲁冠球打出低于场内20%的价格,斩获了210万元的定单。

▲1986年,人民日报以《乡土奇葩——记农民企业家鲁冠球》为题报道鲁冠球

此后数年,鲁冠球一直靠低价战牢牢控制着国内大部分市场,创造了“万向节奇效”。

1983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口号肯定了非国营企业家存在的合理性。敢为人先的鲁冠球抓住机会,成为萧山县承包企业的第一人。

3年后,企业取得巨大发展,员工收入大幅增加,他因此成为《人民日报》1986年通讯《乡土奇葩》的主角。这篇报道被看作乡镇企业报道的巅峰之作,在这篇报道里的鲁冠球,则成为“共同富裕”的代表,光荣的代表。

鲁冠球还是中国大陆最早意识到产权重要性的企业家之一。1988年,他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万向节厂股权,万向摇身一变成为当时还颇受争议的民营企业。四年后,浙江万向集团公司挂牌成立。

1994年1月10日,万向集团旗下的万向钱潮股票在深圳股市上市,成为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为了争取到这个第一,作为民营企业的的万向经历了许多艰辛。面对那些挫折,鲁冠球说:“我不怕苦,最怕的是不被承认。”

“逼上梁山”的国际战略

上世纪90年代初,鲁冠球提出了国际化战略,他形容这是被“逼上梁山”。

当时,乡镇企业进不了国家计划,这意味着产品没有市场,再加上国营大厂对他们的产品不屑一顾,要想绝处逢生唯有选择出口。

早在1984年,拥有世界上最多万向节专利的美国舍勒公司在广交会上就“相中”了万向,并下3万套订单,请万向帮忙生产。这是中国汽车零部件首次进入“汽车王国”。

▲美国舍勒公司代表在万向节厂考察,他对万向的产品竖起了大拇指

从此,鲁冠球的跨国买卖一发不可收拾,并先后打开了日本、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1994年,万向钱潮上市后,鲁冠球及时在美国成立了公司,成为率先真正在美国扎根经营的中国企业之一。

进 入新世纪,面对汹涌而来的国际化大潮,鲁冠球再一次抓住机遇:不仅成为国内第一个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厂商,还相继收购了舍勒公司和翼形 万向节传动轴的全球最大供应商——洛克福特公司。2001年,万向还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纳入麾下,开创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

造车梦

鲁冠球的造车梦由来已久。1999年,他就地成立电动汽车项目组,定下了“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发展路线。

2002年,万向自主知识产权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机及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相继研发成功,第一辆电动轿车、电动公交车也随之研制出来。

2009年,在经济萧条之际,鲁冠球却逆势而行,投资13.65亿元,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生产基地。

▲万向集团生产的以锂电子电池作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

遗憾的是,由于一直没能拿到国内的汽车生产资质,万向生产的电动车一直“有名无分”,只能以示范运营的方式上路行驶。

国 内争取无望之后,鲁冠球继续当年被逼到国际市场找出路的策略,再次将目光投向大洋彼岸,进行“曲线圆梦”:2012年,万向将美国最大的新能源电池制造商 A123公司收归旗下;之后,万向还击败李泽楷,以1.49亿美元收购美国电动车巨头菲斯科,站在了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最前沿。

2013年10月,万向拿到了电动汽车生产“牌照”,市场的曙光终于照进。至此,鲁冠球在电动汽车上已经投入了50亿元。虽然他的造车梦一次又一次破灭,但他从未放弃:“我不造汽车,我儿子也要造。儿子成功不了,我孙子继续。”

为了实现这个造车梦,最近他选择与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合作。双方将共同在杭州建立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规划年产新能源客车5000辆。

多年的苦心孤诣,让鲁冠球离他的造车梦越来越近。

“农民理论家”

初中都没毕业的鲁冠球,被管理学大师们冠以“农民理论家”的雅号。

创业四十多年里,在率领万向突飞猛进之余,他撰写了120多篇切中中国经济要害的理论文章,是中国企业家著述最多的人之一。

2005年,鲁冠球获得“袁宝华企业管理奖”,这一奖项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管理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鲁冠球是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个民营企业家。

▲收购菲斯科后,鲁冠球应美国副总统拜登之邀访问白宫

不仅如此,鲁冠球还获得了高级经济师和政工师的职称,拿到了香港理工大学的工商管理博士学位。

如此之高的理论水平,皆源于他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多年来鲁冠球一直保持着认真学习的习惯,几乎没有一天不看书、不摄取新知识。他要求自己每天学习4小时,早上5点钟起床,活动半小时后便读书,每天工作哪怕再晚,也要看至少一个小时的书才上床休息。

成功秘诀

至今仍住在1983年修建的农家小楼里,只要不出差,他便按时回家和妻子一起吃晚饭。一身工作服能穿多年,破了送去缝补。即使拥有巨额资产和莫大荣誉,鲁冠球依然保留着农民最质朴的本真。

闲暇时间,他不打高尔夫,也没有什么奢侈品爱好。

▲鲁冠球在自己的菜园中

“买游艇?我买得起,但我不会买。人的生命有限,你要抓紧时间工作。”在家里,他也有一张办公桌,上面放着白天来不及看的报纸和资料。“坐在办公桌前,我心里踏实!”鲁冠球说。

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时,他说:“只要你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件事情,当别人一周工作5天,而你365天都不休息,别人在过年初一,而你还在接着干,那么你一定能成功。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华商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