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10月,某美国医疗公司供应链总监M女士和她的团队在开疆开启了一场变革适应性领导力提升之旅。在为期半年的项目中,她和她的领导团队们,经历了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先知先觉的变革免疫破解的过程,实现了团队的转变和成长。

To be or not to be

“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尤其在中国”,M女士这么形容她和她的团队所处的环境。也许“毁灭”这个说法略有些夸张,但变化的确是M女士和她的团队这一两年来所面对的最大挑战。

“在外部市场环境上,近几年中国的增长快速,变化每天都在发生。这些年整个中国市场的成长,可以预计在未来依然会保持,中国在公司全球市场中的贡献持续增加,逐渐成为增长引擎,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这个市场的快速变化,我们需要公司总部更迅速和及时的反应与支持,如果支持不及时将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同时,在组织内部我们经过了架构的调整,一方面,我们离开了熟悉的中国团队,垂直汇报到亚太职能部门,相关负责的领导,来自于不同的行业,需要时间来适应完全不同的内外环境。在2012年,公司出重资并购了一家欧洲公司。在中国我们花费了2年的时间做了充分的调整准备,把相应的人才引进了公司。在组织变化中,我团队中原先培养的干将,通过人才输出到了其它的关键岗位。现在的领导班子组成主要为新的带人经理、来自并购的公司的、以及通过招聘刚刚加入公司的成员。”

在外部和内部挑战的夹击下,M女士和她的团队意识到需要一些力量,来相互支撑更好地迎接挑战。

Change and Transition

尽管大多数领导者都同意,改善和变革是组织的核心重点。然而,尽管我们所能取得的咨询方案或是培训材料多如牛毛,变革中最核心,也是最挣扎的关键往往在于人——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往往,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是,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会产生挣扎的原因是什么。

William Bridges,国际公认的组织变革管理权威。在超过二十年的并购、重组、领导变革、文化等变革咨询经验中,他总结出个人转变的三个阶段,并将change(改变)和Transition(转变)区别,他提出:

1、变化是由事件组成的,而转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变化是可见的、摸得着的,而转变是在人内在发生的(或者更多的时候,不会发生的)。

2、变化可以很快发生,但转变需要数周或数月甚至数年。变化是可以被加速的。转变,像任何有机的过程一样,有其自身的自然节奏。

3、变化是所有关于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结果;转型是关于我们将如何到达那里,关于在此过程中,我们将如何处理事情。

M女士和她的团队,遇到的也是同样挑战,改变也许很简单,转变却需要时间和方法,“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我们自己角色的转变。以前,我们认为我们的角色是服务和支持,响应业务方的需求。随着环境的变化,以往的这种方式已经不再适应于现在的情况。对于中国市场,我们的团队是最熟悉、最有经验的,要求我们更自信地大声说出我们的想法。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是一个不断调试的过程,和我们原本的工作习惯和方法不同。以往,我也会去学习比如冲突管理、高效沟通等这些技术层面上的方法,依靠我的专业程度去做一些改变,但这个过程我觉得并不舒服,是被动的。

Transition and ITC

为了帮助M女士和她的团队的转变,在《变革适应性领导力提升》项目中,引入了ITC(Immunity to Change,变革免疫)的方法论。

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Kegan 和Lisa Lahey 30多年的研究后,发现个人和组织难以改变的根源,不是缺乏意愿,也不是缺乏技能,而是实现改变的能力。这项能力,并非是指系统、流程等科学层面的方法论,而是关于人在变革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他们两位由此提出了“变革免疫”这一理论,它揭示了在变革中,个人的信仰和组织的集体心态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强大的“变革免疫”,它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安全防御,保护了个体,却也阻碍了变革。通过识别这些“变革免疫”产生的根本原因,个人就可以克服障碍,从而推动组织的变革。

ITC的引入,赋予了这场变革之旅意义深远的内涵,恰如M女士所形容的:“这个是一个跳出盒子和找到根源的过程。”

当谈及这个项目和其它项目的不同之处,M女士和她的团队成员们都认为,它是一个改变固有思维的过程。

“我和我的团队成员们在以往也参加过许多领导力的训练。我认为在技巧方面大家都拥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发展。大家在职场上也有8-9年的经验了,知道了问题在哪里,其实如何解决并不重要。最具挑战的是,经验成为局限。”

这个项目是帮助整个团队跳出盒子,站在高处,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团队成员的支持下,让团队中的个体能够快速地看清楚自己,找到现在的行为背后的根源,从而促发真正的、持久的转变。

W先生的华丽转身

W先生来自并购的欧洲企业。他对产品知识非常熟识,对于商业模式和过往的工作架构非常熟悉。在并购之前一起谈到对未来的构想,他对变革积极和对工作极富热情。在并购了一段时间后,他在办公室牢骚挺多的,抱怨以前的一些工作他自己或者几个人的团队就可以做决定。加入美国公司后,各部门分工更细,一个会议最起码十来个人参加,大家需要一起统一、讨论,效率低下,他觉得非常有挫败感。

当时,M女士和他做了几次的沟通,也安排了一些流程、业务知识、和领导力上的培训,收效并不是非常好。12月开始,ITC项目在M女士的团队启动了,团队成员们各自觉得挫败的挑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用了2天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各自的变革免疫X光片。

在这个X聚光灯下,W先生发现,自己希望聆听他人,从而可以更快的统一工作目标。但是,同时,他也再做很多刹车的动作。往往他还没听明白就很快地下结论。听到相反的意见他会觉得权威受到挑战。和同事领导在前期沟通不充分,在会议之初就会跑到不同的方向。

在这个背后,他所担忧的是:“原先,在供应链领域,我一直是被大家所尊重的专业人才,现在我是不是不再专业了?我的自信度受到挫败,我的权威受到挑战,领导是不是怀疑我的能力,我非常沮丧。如果我不专业,我就会失去控制。如果我的权威收到挑战,我的尊重就受到挑战,领导对我就会不再信任了。”

看到他的重大假设后,能够找到阻碍变革的免疫体,理出一条突破的道路和转变思维的方法。

那是不是马上会行动了呢?也不是。

在第三堂课的workshop,整个团队一起回顾了学生和青少年时代,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重大假设。

W先生是家中的长子,还有两个弟弟。以前父母是双职工,照顾弟弟的责任就由他来承担。在父母和弟弟们的眼中,他就是权威,他能够控制和安排好家中的事宜。如果弟弟们犯错,他就会被父母责怪,基于这样的情况,在工作中的重大假设,是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他愿意去控制局面,彰显他的专业性。如果这点受到挑战,就会给他很不舒适的感觉。

追溯到了重大假设的缘起,就开始用一些工具测试,这些假设是不是真的成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就W先生而言,他在自己不是很了解领域,他一直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重大假设的产生,是有一些产生条件的。

这个测试过程,是一个从无知觉到有知觉的改变。知道了行为背后的重大假设和产生的条件,已经意识到会有这样的问题,那么就会渐渐的有意识的做一些调整和改善。

W先生邀请了团队中的成员作为观察者来观察他的调整,大家都非常欣喜的观察到,W先生在项目尾声时候的改变。

W有一个仓库的处置的项目,需要和仓库的同事合作。对于W先生而言,这个工作的优先度比较高,而对于忙碌的仓库的同事并不是。在这个项目中,他聆听了仓库的建议和运作情况,结合他的专业经验,快速地协同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以前一样来来回回讨论无结果的状况。

笑容重新回到了W先生的脸上,他的华丽转身让他适应了不同的企业文化。

ITC and performance

当提及这个项目带来的改变时,M女士分享“它所带来的绩效改变是很明显的。最近我们和global team有一个非常大的合作,每天基本上24小时连轴转的状态,需要推进美国和欧洲的团队一起完成这项紧迫的项目。这次的合作,比以往更加紧密。我观察到我们的团队和他们的沟通非常顺畅,同时,我们更自信地提出我们的想法和要求后,我们发觉他们的响应速度和反馈反而更快,大家心更加齐。

同时,半年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互相观察、支持,我们的信任度也提升了。大家都更坦然地接受别人的反馈、也更加坦诚地指出看到对方学要改善的地方。”

ITC and The future

ITC所能带来的并非局限于当下,M女士这么说,“我认为ITC是一个走心的program,它是一个能够帮助到mindset change的项目,改变的不仅仅是当下,他对我们的未来也有很大的帮助。”

诚如M女士体验到的,这个项目中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挑战个体的免疫系统,从而拓宽认知系统,让个体采取更广泛的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听起来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我们可将其概括为主体-客体关系。主体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指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对象。在更加复杂的智力程度下,会体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主体-客体关系。

新的认知方式并没有帮助我们从心理中移除掉对风险和危险的担忧,但是它可以让我们突破到更大的情感和智力领域,找到当前框架的局限,随着我们认知方式的逐渐成长,我们能够更客观的看待事物,融合了和扩展之前的系统,我们将其变成可以控制和使用的“工具”,而非被其控制。在更高的认知层次上,我们能够拥抱的是更宽阔的世界。恰如M女士所总结的一样,“我相信,在未来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ITC能带给我们的改变的将更多。”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商业评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