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朋友,云南人,印象中是傣族人,家乡是深山处的小农村,家有父母、一哥一妹。

大概十六七岁的时候,就随哥到温州打工,进针织厂做普工,做了一段时间,他哥技能好,很快就晋升为中级车工,而他还是个小工,不过,不久后,他也成为师傅级的人马了。

{ 此处省略800字.............}

5年后,他哥已经出神入化地精通这行的大多数技能,已是高级技师,拿着不错的薪资,不过,据说3年内不会再有上升的空间、机会,因为再往上爬就是高层管理者了。

第六年,兄弟俩决定辞职创业。

这决定,也能理解,毕竟……

不过,创业干的并非是老本行产品,而是皮具用品,如笔记簿、纸巾盒.....但继续他的这门技能。

他哥不善于与别人打交道,不折不扣的工匠人,而他则善于社交,一下子就分工明确了。

哦,对了,创业并非坚守温州,而是选择了商贸中心“广州”,至少对于他们这行,无论是哪方面来讲,广州都要优于温州,如皮革、布料采购优势、展会优势……

没错,他们就正是选择了皮革之都“广州花都区”,选择了一个近皮革城且临高速进出口的位置,起步,没什么钱,就简单地找了个居民房,怀疑100个方都不到(住、办公、生产一体了),且看起来特别简陋(内墙就刷了水泥皮,外墙还是红砖),然后招了几名小工,名副其实的小作坊。起步嘛~

{ 此处省略300字.............}

从纸巾盒、笔记簿开始,别小看只是两个品类,够搞了,试想可以做出多少个规格、外形?且必须要这样,总不能纸巾盒就做那么几个火柴盒样的样品吧?

好了,样品做出来了,他就抱着样品去跑文具批发商、酒店、KTV……就样品,没有任何纸质资料,这个问题不大,客户看得见摸得着。

据他说,客户的兴趣还不错,尤其是酒店客户,只不过目前还不需要更换,以及也有固定的供应商啦!

{ 跑客户过程省略几百字.......... }

我问他那你怎么破这个问题?

朋友的回答比较让我诧异,说锁定几个看好的批发商,然后签协议铺货的形式合作,讶异原因是本身没什么资金了,这么干一定会影响运作,果真!

第一个月就没法给请的几个小弟发工资,幸好包吃包住,小弟们还是愿意再等等,一拖就是20天,很是焦头烂额,私下有人告诉他说如果还不发工资的话小工们就走人了,而且还会搬货走(作为打工者,这种心态也正常,毕竟以后不知道还能不能要回工资),没办法,唯有向家人借点钱,问题是家里人都是种田为生(一把年纪的父母),也没什么收入,硬是弄来1万元,欠下员工的工资,算是解决掉,如释重负!

{ 注:此外还向朋友借了不少钱,因为要采购材料 }

朋友他日以继夜地催那些铺货形式合作的客户结账,借口多的是:1.财务没回来;2.老板没回来;3.老板娘没回来;4.系统出问题;5.最近资金也紧张……

我知道这样的情况,朋友他俩一定能料到的,只是不知道当真正面临着的时候,远远比想象的……{省略20字}

还好,通过朋友日以继夜地催,催,催,两个客户总算愿意结账了,弄回xx万元,朋友说“这货款比创业资本……多得多了…..”!

不超过20万元,可见,他们这个项目硬件投资不多!20万元,债的部分占不少啦!

{ 省略100字 }

后来,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出手比较大方,如纸巾盒产品,2个以内的样品,免费,有些还给包邮…,1个月时间里,样品发出好大几百个,当然效果也是不错的,签下好几个客户呢,朋友跟我说“有些客户还真不是免费索样品就代表没诚意的”,我哈!

一年半后,规模扩大一半,意味着场地扩大、员工数扩大….

一下子招来10人,为了能够留住他们,继续包吃包住(集体宿舍),然后也买了辆二手面包车,用于送货,我朋友兼司机送货员。

第三年,员工规模去到20人,其中车间15人,厂长1名,财务1名、行政1名、厨师1名、跟单1名,按照朋友说的,目前的盈利还不足以养活这帮人,只是出于储备和增长需要而作的准备,结果……!

主要还是回款的问题,朋友跟我说“最困难的时候,身无分文,然后眼看一帮人等着吃饭,唯一的资金来源要么甩卖货物要么退材料”,行不通啊,不行了,唯有贷款了,因为跟别人借不是办法。

于是真去银行办理贷款,弄回xx万元,算是解决掉当务之急,然而,一波压力随之而来,两位数每月还利息也不轻,朋友说一定要拼命赚钱,一次性还清。

{ 此时的朋友他,已经有点神经衰弱,至少睡眠不好,多梦等 }

孤注一掷,参展去,通过展会开拓一些优质的客户,并且绝不为了订单而订单。

从广州的酒店用品展开始,然后西安、成都等地,我知道这么干不是最好的办法,但那时的他不是你,你根本就不知道处于焦虑时做决定是没法冷静下来分析评估的,一切凭感觉,凭胆色,凭……空。

上天有眼,路走对了,展会的效果还是很理想的,加之朋友他利用高质低价策略吸引客户,意思就是“价格便宜,但质量很好”,客户难以不心动。

也许这根本不是什么策略,而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不错,一年后又要扩大了,利润什么的也在增长,可是,朋友并未因此而感到欣喜,反而是更加焦虑,因为“xxxx同时肯定也意味着…xxxx…..”,说真的,还处于长齿的公司,真的明显“无近忧,必远虑”,也许你会说这个百年基业也有的啊,唉,反正…..你不是他,总之,就难理解他……!

{ 此处省略几百字 }

几年后,他买了自己的私家车(50万元),然后也置业了,此时他的公司,已经是上轨道的了,不会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资金周转不过的情况,不过,正因为那些残酷/坎坷的经历,而让朋友他从来都没有过“松一口气”的状态。

朋友他,其实是绝大多数创业者的写照,希望那些安逸或者不安逸的打工者,能够从中体悟到些什么。

送大家一句话“创业固然是xx的归宿,但真要三思而后行,对于你个人,带来的痛的影响远超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对你的影响,而且这痛还真不能完全以教训或者经验来理解,一定会比未经历之前少了些什么,可以是激情、可以是身心、可以是价值观…..”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