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互联网+”出现在李克强总理报告中,表示国家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一下子,“互联网+”成为家喻户晓的热词。事实是,“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流行词汇,这里面更蕴藏着巨大的、无尽的创业机会。可以说,今后所有的创业者都必定要和“互联网+”产生联系才会有更大的成功。

那么,作为想创业的人来说,从哪里开始自己的“互联网+”创业之路呢?下面的三个切入点可以参考。

一、从自己的爱好与兴趣点切入

很多创业者在分享成功创业的经验时,会说自己创业其实是无意而为之的,并不是精心设计的,仿佛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让大家觉得是做作,有点矫情。但当你了解了他们的点点滴滴后会发现,他们说的并非做作和矫情,确实如此。

很多的创业者自己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擅长,因为是兴趣与爱好就愿意为此付出并保持巨大的热情,能够无怨无悔地长期浸淫在自己的产品里,刚开始也没有期望获得什么回报,更没有说是建成什么平台,可能用户的一句“不错”的留言就让他们兴奋半天,用户点个赞就让他们激动不已,而这也恰恰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如果自己都不感兴趣,自己都不喜欢,又怎么能让用户喜欢?怎么能保持用户黏性?如果你想创业,那就看看你自己有什么个人所爱?有什么让你感兴趣的、痴迷的?有什么是不管赚不赚钱你也愿意做的?如果有,那么,你的这个兴趣对于你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是不是也有与你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呢?你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你不妨将个人爱好与互联网社区或互联网产品相合,解决一下共同爱好者们存在的问题、难题、障碍、痛点,这可能就是你创业的一个最好切入点。

17岁的“宅男”蒋磊2001年开始创办军事阅读网站“铁血网”时完全出于自娱自乐,只因他好这口,因为这个兴趣与爱好,他放弃了清华大学研究生的继续学习,也放弃了当时具有明确赚钱模式的IT产品项目,损失那真叫不小啊!

从创业的意义上来说,当时做“铁血网”并不能算做创业,因为它的创业并非带有浓厚的盈利性质。圈子里有句话说“一切不以赚钱为目标的创业都是耍流氓”。可是,蒋磊确实有点“耍流氓”,他“只是兴趣,当时就是喜欢这个,而且也没想赚钱”。并且,蒋磊打死也未曾想过,10多年后,这会演变为自己声势浩大的事业。

现在,铁血网成为能够提供社区、电子商务、在线阅读、游戏等产品的综合平台,是中国最大的军事垂直门户,已有超过1000万注册会员,月度覆盖超过3000万。这就是蒋磊当年凭着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

无独有偶,也是兴趣使然,诞生了现在英语教育界有名的沪江网。2001年,当时还是上海理工大学大三学生的伏彩瑞(阿诺)创办了沪江语林论坛,经过一年的积累,迅速成为了当时热门的免费外语学习资源社区。 

纯出于爱好,从他大三到研究生毕业,整整五年时间,经营网站都是免费的。校园里那些大二大三英语没学好,但又要面临四六级和各种考证通关的学生,有了个找资料、讨论交流的地方。随着网站越来越热门,原有的服务器不堪重负,到了阿诺把打零工所挣都贴进去也负担不起的地步。“直到那时,才有个念头迸出来:没有其它路,只能靠创业了。”

2006年,阿诺研究生毕业,此时的沪江网也积累了近20万注册用户。面对这些高粘性用户和未来巨大的商业可能,阿诺选择把沪江网从公益转为商业化运作。自此,从8名员工,8万元资金起步,沪江网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力辐射2亿学习者、8000万用户、300万学员的大型互联网教育企业,并获得了1亿美元的C轮融资,创下国内在线教育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纪录,估值达60亿元人民币 。

二、从自己的能力与擅长切入

不做机会最大的,只做自己擅长的。你最好选择相对熟悉的领域去创业,只有你熟悉你才知道这个领域里面有什么痛点和深刻的机会,有什么样的一些挑战。只有创业方向和自己的能力匹配才能够顺其自然。虽然儒家教育我们要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但毕竟明知不可为而去做,缺乏科学与理性,创业的成功就会非常困难。

比如,不同的行业、行业内不同的创业项目对创始人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需要有牛逼的技术能力,有的需要特别强的资源协调整合能力,有的需要有特别强的抵住诱惑做好产品的能力。比如,做互联网+或者说O2O,要么有线上的能力,要么有线下的能力,这两个能力一定要有一个擅长,另一个不擅长的再去找。如果这两方面的能力都不擅长就很难办。

就是说,创业者要确保所做的这件事情是创始人自己能力所及的,这一点直接决定着创业的成败。你可以是个产品经理、设计师、程序员、客户经理,也可以是个卖保险的、做销售的、人力资源经理、文员、律师……

无论你在从事什么工作,都可以试着想一想:你的特长、擅长能为他人解决什么问题?他们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目前还没有人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是你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不二人选?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就从你的“擅长+问题”开始你的创业就可以了。

任晓倩3岁学画,曾想成为画家。研究生毕业后第一次创业,她和合伙人黄光明做的是定制礼品,产品就是个性化的杯子、相框等等。在为用户镶嵌个人照片的时候,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照片太过真实,容易暴露隐私,如果有艺术加工会更好,可以添加幽默、快乐的元素,而这样做只有找她这样的专业画家才能完成,周期长、费用高、产量小。能不能通过计算机来轻松完成艺术的个性化呢?

于是公司开始开发计算机合成的漫画技术,经过五年的打磨,任晓倩的“魔漫相机”的手机应用APP成为全球第一款将真人拍成幽默漫画的手机应用。魔漫相机拍出的作品不再是照片的翻版,而是具有创作价值的艺术精品。在魔漫世界里,每个人都能看到快乐、阳光的自己。2015年3月26日,这款应用被Facebook评为“2015年度最佳应用”。目前,魔漫相机的全球用户数已突破2亿。

从自己的专业与擅长出发,解决了用户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体验,也成就了任晓倩自己。

三、从自己的痛点切入

所谓痛点就是不舒服的地方,抱怨的地方。张馨心在法律行业有十年的工作经历,她深深感到在这个行业里久了像是个手工作坊,一方面律师的收入不稳定,客户难找,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无数中小企业请不起法律顾问。结果是极少数大律师很忙,80%的小律师很闲,律师与客户间彼此不信任。

如何让90%的小公司请得起律师,让80%的律师有事做?张馨心从自己的痛点入手,分析到客户的痛点,决定开办绿狗网来解决双方存在的问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而全方位的法律产品与服务,为律师从业者提供客户资源平台。“想做法律界的天猫,用淘宝模式卖法律服务!”绿狗网的发展得到了投资界的认可,2013年8月获得真格基金、晨兴资本千万人民币的投资。

有时候,创业机会的识别过程很少是深思熟虑的。可能开始的时候,只是创业者自己为了解决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某个实际问题,也就是自己的痛点,并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自己的解决方案会有更多人需要,会有更大市场。

从自己的痛点出发,以己之痛解决别人之痛开始创业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2002年龚海燕上一家交友网站找对象,但是效果非常差,很多信息都是假的。第二年,她就建立了一个婚恋网站,这就是世纪佳缘。唐岩,还在网易上班的时候,老是出差,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很是孤独无聊加寂寞,这时候如果能快速找到有类似兴趣的人聊聊天就好了,对这一痛点的解决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陌陌。

一个周末,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的一间学生宿舍里,张旭豪和同学合打了一场实况足球的电脑游戏,晚上十点多,两人感觉肚子饿了,给周边的几个餐厅打好几个电话,要么是打不通,要么是没人接,要么是厨师走了。在抱怨和无奈的聊天中,他们饿着肚子逐渐找到了创业的门路:“干脆我们办个外卖网站吧。”这就是饿了么。

余佳文,进入大学后,由于经常记不住课程表、找不到教室,也不好意思和别人搭讪,就创立了一个能自动导入课程表到手机,又兼容校园社交的应用“超级课程表”。

创业维艰,迈出第一步更难。从自己的痛点做起,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起,从自己的专业擅长做起,这三个点是最容易启航的“互联网+”创业点。

这三点看似不同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是你非常熟悉的点,你得熟悉自己的痛点,你的爱好,你的专业,你的擅长,你比别人了解得都深入。在创业的初期,最起码你可以说服和你有相同点的人加入,以验证用户需求的存在,然后逐步修正商业模式,实现创业的开业大吉。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