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尔•鲍温,写了一本畅销80多个国家的励志书《不抱怨的世界》。他在书中提出一个重要的主张:“抱怨不如改变,永远不要抱怨。”他说,“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

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会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应该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威尔•鲍温还在全球发起了“不抱怨行动”(也称为“紫手环行动”),受到了全球近千万人的响应。行动很简单,在手上戴上紫手环,当我们每次抱怨时就要换手戴。

仿照孵化小鸡要21天,挑战者连续不抱怨21天才算成功。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其实不容易,平均要花四到八个月才成功做到21天不抱怨。紫色手环用法如下:

(1)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开始计算不抱怨的时间。

(2)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计数,一定要去移动它,因为这样的动作将在意识里深深刻下痕迹,让你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即使第20天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抱怨,也要重新从第一天算起。

(3)如此交替更换,直到养成连续21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的目标为止。

(4)不一定需要紫手环,一根普通的皮筋、一枚硬币、一个挂饰……只要你自己赋予它“不抱怨”的象征意义,都可以用于修正我们的抱怨行为。

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进而影响他人,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最好的员工总是会把消极的想法从自己内心中扫除殆尽,让自己的内心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应该承认,任何一家企业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公司招聘员工,不管是新人还是老手,都希望他们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来帮助公司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戒掉这个坏习惯的好办法就是要认同公司、身心融入,并保持空杯心态。千万不能“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行为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模式的形成或改变,需要21天的时间。那么,就从现在这一刻开始,朝着21天的目标前进,不要再质疑自己的能力,更不要再为自己找借口。为了完成这个目标,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制定阶段性的目标

改变抱怨的习惯对每个人都是一项艰难的挑战,就连鲍温本人也是经由持续不断地练习才实现了不抱怨的目标。刚开始,鲍温不停地把手环从左手换到右手,再从右手倒到左手,他简直要累坏了,在将近一个月之后,他可以一连三天不抱怨,最后他终于完成二十一天不抱怨的挑战。

21天不抱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坚持21天的胜利,你可以为自己制定阶段性“战略”目标——7天为一个周期。

当你实现了第一个7天不抱怨的阶段性目标时,可以送自己一个礼物作为奖励。实现第二个阶段性目标可以送自己更好的礼物。当你收到自己送的第三个礼物之时,你会发现,你的行为、你的思维已经悄然改变,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在你的眼中却呈现出了另外一面——更加美好的一面。 

(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说话用语

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日常用语,在潜移默化中放弃抱怨。如果你开始采用可以激发心中正向能量的词语,来称呼生活工作中的人和事,你就会发现,他们再也不会让你烦心,还会给你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例如:将“问题”称为“机会”;将“挫折”视为“挑战”;将“我要求”变成“我会感激”;将“我不行”变成“我能行”;将“不可能”变成“有可能”……

这样思考,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觉得有点困难,但是时间久了,你会慢慢发现这些思维语言的改变,将会大大地改变你对人和事的看法。你将从消极无力转变为积极有力,从抱怨环境、寻找借口转变为改变自己、自我负责。你的工作业绩将会随之提高,你的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改变。

法国作家阿兰在论述把快乐的智慧用于和抱怨作斗争时说:抱怨是我们患的一种精神上的近视症,应该向远处看,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我们的脚步就会更加坚定,内心也就更加坦然。

比方说,如果这会儿下雨了,就说:“下雨了”,不要抱怨说:“该死的天,又下雨了”,因为这样说并不能改变下雨的事实。当然,就算说:“太好了,又下雨了”,也不能对雨发生任何改变,可是如果把这种话说给别人听,情况就大不一样!说:“您瞧,太好了,又下雨了!”就会把快乐传递给别人,做到了停止抱怨。 

(三)找一个相互支持、不抱怨的伙伴

征求一位“不抱怨的伙伴”。找一个也在挑战不抱怨目标的人,彼此鼓励、互相打气。这个人要能和你分享成功,如果你的“不抱怨”计划需要重来,他也会鼓励你继续下去。他是一个能帮你以积极态度重塑生活状况的“守护天使”,可以引领你去发掘眼前任何情境中的光明面和美好点。

你也可以成为另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一个藉由停止抱怨,而致力改变生命的人。所以,找一个你可以为他打气加油,他也愿意为你这样做的人,你们俩一起努力,一定可以促成令人惊喜的改变。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