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心,再远的距离也可以变得很近很近,只要努力,再浑浑噩噩的日子都会变得清晰,深深烙印在心里。这是一对闺蜜间的小游戏,也是属于她们的“双城记”,同是26岁的樊小八与闺密王多拉是初中时期的同桌,姐妹情延续了12年,虽然一个身在北京,另一个远在澳洲,但她们却想出了一个有趣的办法,让彼此头顶的那片天空再拉近些。

 那天,北京阴霾密佈,樊小八给闺蜜发了张天灰灰的照片,不久后,多拉则回传了悉尼晴空万里的天空图,谁知这普通的举动却让二人灵机一闪,萌生了把生活照拼接起来的念头,于是乎,两个上班族便开始了她们的创作计划,每天都约定主题进行拍摄,然后根据当天对方拍摄的画面来讨论如何拼接,一个南半球,一个北半球,但却因为这些场景相似的照片而变得不再遥远。

如今,这个名为 #双重生活的摄影计划已经完满结束,一百张充满创意而且让人心暖暖的双重生活照也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盛讚和分享,这对小伙伴表示会继续坚持下去,因为这不仅仅让两人的心贴的更近,从中学懂的那份坚持还慢慢影响著她们的人生。

     

最后,樊小八在第100日的照片上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双重生活 Day 100! 我和多拉的双重生活

北京和悉尼,12年和100天如果你有几分钟宝贵的时间,我想给你讲一个有关细微坚持和人生转机的奇妙故事。

本来只是两个好朋友的跨国小游戏,没想到却坚持了100天。

从2014年2月25日开始到2014年6月24日,除去中间多拉短暂的复活节假期,整整100幅北京和悉尼的拼接照片,是我们每天的小小创作,也居然机缘巧合地,成为了人生转机的奇妙故事。

2月份一个帝都常见的重度雾霾天,我恰好正跟远在悉尼的死党Dora微信聊天,沮丧地给她直播了一张灰不拉几的天,她马上回我一张晴空万里的窗外,一如既往地打击并调戏我,继而提议说:我们可以合拍个差不多的场景拼一起呀。于是便有了第一张。那天,Dora,王多拉,我的初中同桌,十二年里我最好的朋友,说了一句看起来可能并不怎麽感人却戳我泪点的话:“不知道为什麽想到能跟你一起做点什麽还有点小激动,感谢科技。”然后我说,我们可以每天拍,拍不同的场景然后拼在一起,就像双城记。俩人哇啦哇啦一顿设想和激动,愉快地决定开始这项游戏和挑战。

自从那一个决定开始,每一天都变得不一样了。两个朝九晚六的上班族,在繁忙琐碎的工作生活之余,好像突然有了一道通往秘密世界的小门,每天紧张著期盼著新的创造,就像自己给自己布置的课外作业,命题却是完全开放的,而你要做的,是从平凡生活和挤出来的有限时间里找出那麽一点不同,作为打开这道门的钥匙,到地球另一端去。这扇门是如此宝贵,十二年里,虽然我们长时间都相隔遥远,却从没有如此近过。共同的创作,让两人的生活真正地“double”了——它不是“双城记”,因为主线并不是城市,而是我们的“双重生活”。

每一天,都不再面貌模糊,而是被牢牢记住。我们也从这些小小的坚持中,重新认识了自己。并且,重新选择了自己。大学就学习报道摄影的我,辞职、搬家,开始和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筹备自己的独立摄影工作室。从小喜欢画画却莫名当了会计的多拉,也准备彻底改行,重新回到课堂,勤工俭学,学习她一直梦想的设计专业。我曾因为旅行的梦想加入一家理想主义气质的公司,在两年的时间里和穷游的众多伙伴一起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感谢他们一直告诉我,坚持梦想的可贵。当我重新拿起相机拍照,我知道这才是我想要一辈子努力去做的事情。多拉过去因为对自己才华的不够自信,以及出国念书带来的很多现实压力,从来没有真正面对自己的人生并选择自己想要的。在向我连续抱怨目前工作苦逼想换工作后的某一天,突然对我说:我看了一圈会计的职位要求,发现没有一条是我想做的,没有一条。前几天她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分享了这样一段话:“我不希望有一天发现自己是在为了别人活,我愿意承担后果,就算偶尔寂寞甚至孤独而终,我都能接受。”From《走出非洲》嗯,是的。我们终于在26岁这一年,坚定地选择了自己想要的,跟20出头的爱幻想和不确定相比,现在的我们,尝试过、经历过,做够了加法,终于用减法把生命花里胡哨的分叉去掉了一些。前方艰难险阻都不再是事儿,没有回头路,意味著大踏步,坦然向前。你看,每天一点点的坚持和投入,真的有聚沙成塔的能量。

我把我们真实的经历分享给你,如果你也有自己的爱好,不妨每天给它一点时间,看它从泥土里长出来,最终长成它该有的样子——说“它该有”而非“你想要”,是因为它带来的,可能比你最初期望的,更让你惊讶。

创造点什么,然后让它来创造你。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