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和上高中的儿子探讨他以后的职业理想(我的职业病)。 我循循善诱地说, “如果你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 那工作就成了兴趣。更何况你还拿工资, 这有多划算!” 他满怀狐疑, 直截了当地反驳我,“这不可能,工作就是工作, 只是为了养活自己;工作之余,你才可以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长期从事招聘工作,让我有机会和无数优秀人才交流。其实,这些优秀人才中抱有“职业和兴趣无关”的想法的人占多数,其中不乏著名商学院毕业生和企业高管们。我们平时可以看到身边很多职业“怨妇怨夫”,一边抱怨自己的工作,一边不得不为了薪水打工。当一个人从事一件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他的能量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对自己, 对企业都是一种资源浪费。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真爱”呢?

首先,抛弃“工作不能兴趣使然”的错误假设。

我们中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干一行, 爱一行。”“工作不能凭兴趣。”而很少有人启发我们思考, 我是谁, 我喜欢做什么,我有什么特点特长?当我面试求职者时,会花很多时间试图了解申请人的兴趣。比如,“在你所从事过的工作里,哪段经历最让你难忘?为什么?”“做哪类事情的时候,你感觉不费吹灰之力而别人做起来却相当痛苦?”当他们娓娓到来时,我会关注他们的身体语言。当讲到兴奋之处,他们的眼睛放光,表情生动,甚至手舞足蹈。即便是内向的人 也展现滔滔不绝一面。然后,我让他们反思这个过程,为什么当时会有如此自然而然的激动的表现。这种反思往往让他们自己都感觉诧异,然后这种诧异转为惊喜。 瞬间,他们似乎悟道,原来自己的确有潜在的倾向和内在的兴趣。抛弃假设,聆听自己。

第二,深刻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了解自己往往是最难的。当我问申请人,“什么是你的理想 职业?”他们往往很惊讶并怀疑地问,“有理想的职业吗?我从没想过。”哈佛商学院教授Tim Butler的职业理论可以有效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他认为,职业兴趣是职业成功最重要的判断因素,因此是选择职业最重要的考量。其次要确保自己的个人文化 (个性)和企业的文化相吻合,而文化认同往往是求职者最容易忽视的。但通常申请人和大多招聘经理最关注的职业技能,反而排在之后。因为根据Butler教授的研究,职业兴趣(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唱歌跳舞)在成年之后就固定了,而职业能力是可以不断培养的。 他把职业兴趣分为八大类,包括,“喜欢通过技术优化工作”“喜欢概念性思维” “喜欢创造新的事物 ““喜欢定量分析”等。一个“喜欢定量分析”的财务经理一定比一个“因为学了财务所以不得不”从事这份工作的人更出色, 更开心, 因为对她而言,钻研数字后面的故事就如同阅读侦探小说——是兴趣。

第三,不要在意职位称呼,找到工作核心和职业兴趣的匹配。

当我问申请人,“你最想做什么?”大多数人给我一个 title,“市场经理”或“业务拓展经理。”我建议,不要在意这个职位叫什么——所有的称呼都是人创造的。我们要“解剖”职位,找到该工作需要的最本质 的特质,然后再看看是否和自己的职业兴趣想吻合。如果是,那么你就应该尝试。

3月职场又迎来跳槽季,很多年轻人开始为自己下一步发展寻找新的空间。在面对一个新职位时,与其匆忙做出选择,不如问问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是什么,并找出职场“真爱”。

本文作者为霍特国际商学院全球员工招聘和发展事务负责人,历任EF英孚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中国区运营总监和亚太区员工招聘和发展执行副总裁。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徐庆菁
来源:经理人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