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对女性有点偏见。从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引发众怒地断言女性的科研能力普遍不如男性,到经济学博士和教授中女性比例偏少,这些事实都指出,不论出于什么原因,数百年来一直被认为是沉闷的科学的经济学,同样还是一个有着性别歧视的学科。

石溪大学(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金融副教授诺亚·史密斯(Noah Smith)在最近写给《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View”专栏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经济学中的性别歧视比其他学科都严重。这并不是说其他学科就没有性别差异;在大多数领域内,获得高级学位、成为教授和发表论文的女性都要少于男性。但是史密斯说,在经济学的衬托下,其他学科看起来就像是“女权主义的天堂”。

经济学研究死气沉沉是因为性别失衡?

他在文中引用了最近由经济学家唐纳·金瑟(Donna Ginther)和舒拉米特·卡恩(Shulamit Kahn)以及心理学家斯蒂芬·塞西(Stephen Ceci)和温迪·威廉姆斯(Wendy Williams)一起发表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就女性在经济学和其他学科上的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检验了从幼儿时期一直到童年、青春期乃至大学毕业等各个阶段,人们在空间数据处理和定量特性方面的差异,并对其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职业发展进行了调查,试图藉此弄明白性别歧视在女性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有着最大的影响。

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部分学术领域,女性的职业发展上最大的障碍并不是来自工作领域的性别歧视,而是进入大学前的社会交往,这些经历对女性应该做什么以及擅长做什么从观念上产生了影响。这些影响产生在很早的阶段——研究指出,人们对于不同性别在数学职业和能力方面的期待从幼儿园起就明显有所不同。

当女性成为PhD博士生并开始科学领域的学术生涯之后,在找工作和获得晋升方面,男性和女性在理科方面的竞争环境实际上是平等的,但是经济学除外。

“经济学家是个例外,在晋升上始终都有性别差异,这没办法简单地用生产力的差别来解释。”金瑟等人在研究报告中写道。该研究指出,在收入差异的趋势方面,经济学科同样与众不同。“女性经济学正教授的收入在1995年是男性正教授收入的95%;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就跌到了75%以下,这从统计学角度看是一个巨大的的差别。”

为什么经济学科成了性别歧视的避难所?

史密斯在彭博周刊的文章中指出,“当然,许许多多的男性经济学家都没有性别歧视。但其他学术领域中不被容忍的性别歧视观念和偏见却存在于经济学领域中。”

原因何在?史密斯解释说,女性在经济学领域所遇到的困境可能源自于该学科历史上保守的政治认同,或是因为这门学科一直以来都欢迎各种具有逻辑性但听起来很吓人的观点,比如设立人体器官市场和取消租金管制。

但更合理的解释是,经济学领域的性别歧视是自我复制循环的结果。经济学领域内之所以出现这种有失偏颇的性别观点,难道不是因为这个学科声称能解释人类行为,却没把它的观点拿出来和人类中的另一半商量?

例如:同样是女性就业者人数方面有很大差异的两个学科,经济学和心理学在解释男女之间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时有着非常不同的方式,这难道是一种巧合?

如果经济学是对女性最不友好的学科,那么心理学大抵能称得上最友好的学科了。在未来能拿到终身教职的心理学助理教授中,女性人数占到了66%,而正教授中女性人数则占35%(这个数值仍然很低,但却已经是科学领域中的最高比例)。而且这个数值很有可能还会增加:在超过十年的时间里,半数以上的心理学博士学位被授予给女性。相比之下,现在经济学博士中女性所占的比例比1997年还低,这意味着将来女性经济学教员的人数比例可能会缩减。

经济学家一般用相对优势来解释不同领域内的性别差异;他们认为,如果某个特定的领域中没有女性工作,那么她们可以理性地选择不踏入这个领域,因为她们在该领域中取得成就的机会相对较小。许多经济学家还强调说,女性退出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理性的选择,而且相比拥有一个家庭来说,女性坚持工作的机会成本要高出许多。

相比之下,心理学则趋向于通过文化偏好和学习行为来看待性别差异。心理学重点关注早期社会化,隐式和显式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以及不同性别生理上的区别来解释性别差异。

除了社会观念(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对于什么样的女性是“好的”和“坏的”这方面的规定造成的影响,在我看来,女性更容易被心理学而非经济学吸引。心理学认为,许多女性从小就体会到一个不易察觉的性别压力。对于许多女性来说,这一学科可以解释她们的自身经历。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可以基于个人经历而将男性和女性划分到有着不同信仰的阵营中吗?

一些非常必要的限定条件:同一性别内的多样性比不同性别之间的要丰富。不同女性的性别差异经历可能会截然不同,男性也一样。而且我不想将经济学或者心理学定义为任何一种性别的学科,很明显女性和男性都在这两个领域内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心理学将性别差异解释为一种早期社会化的结果,无疑这对许多男性来说是正确的,与此同时部分女性会也会偏向于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模型。但如今男性开始更多地去思考早期社会化对他们的观念和性别体验产生了如何的影响,但就我个人经验来看,这种思考在男性中仍然不及女性中普遍。

以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调和弥补性别障碍?

鉴于经济学和心理学在理解人类行为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异,近期经济学领域内展开了一些令人激动的工作,以期填补这两个领域之间的空缺,这种进展也许并不是一个巧合。

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被共同授予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奖,因为他将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上的概念和长久以来占领经济学主导地位的理性选择模型进行融合。卡尼曼在他2011年的畅销书《思考的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对自己的工作和研究做出了非常清晰的说明,他着重解释了为什么人们的选择经常会偏离于经济学家们之前公认的理性选择模型。

行为心理学对于经济学的影响意义深远。美国和英国政府都建立了专门的“推动”机构来设计相关公共政策,以鼓励人们做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选择,包括从及时进行个人报税到安装阁楼绝缘材料等方方面面。

重点是,通过整合心理学上的范例,经济学同样也丰富了其观点的多样性,因为相比其他学科来说,主导经济学领域的是一群更加富有、保守并且古板的理论家。通过这样的做法,经济学领域出现了数十年未见的多次大幅度飞跃。

这种发展值得我们期待。各种研究表明,增加决策制定者的多样性,鼓励他们将更广泛的经验和观点纳入考量,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决策的质量。除了女性以外,如果经济学家能吸取到来自非主流种族、宗教以及少数性人群更加多样化的观点,那么小到经济学本身,大到我们整个社会将会得到怎样的发展?

译 李楠 校 李其奇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