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必发365官网:通化新冠病房里的“博士团”:攻坚重症的主力军

来源:网络 2021-02-14

14日,“山城”通化降下了牛年里的第一场雪。李洪祥在凌晨两点返回驻地时,恰好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

42岁的李洪祥博士是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三组主治医师,2月4日随医院第二批支援通化医疗队抵达当地。

在通化新增设的重症监护室,李洪祥已经工作了近十天。“已无上呼吸机的患者。”作为治疗重症患者的主力军,李洪祥看到了“希望的光亮”。

截至2月13日24时,通化市在院治疗确诊病例95例,现有无症状感染者3例。此前,超200例确诊病例达到新冠肺炎出院标准,治愈出院。

通化此次疫情危重症患者大多是老年人,ICU病房里的病人平均年龄74岁。“因老年人多,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病情有时也会有反复。”李洪祥坦言此刻仍很“紧张”,“收官之战”不能松懈。

谷莉娜是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组的副主任医师,是一名有着20年重症救治经验的女博士。

“这里需要专业的重症医生,所以我们来了。”初入通化重症监护室,谷莉娜看到患者的病情比较棘手,经过十多天的“攻坚”,没有了插管的患者,他们可以经鼻高流量吸氧。

在“小年”那天出发,又独自在通化驻地过了“大年”。在异乡过春节的谷莉娜有些想家。但随着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她知道期待的胜利就要到了。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第二批支援通化医疗队领队石凯向中新网记者介绍,队伍里的医生均是“重症”方面的骨干,其中有四名博士。“病人病情变化很快,所以医生在新冠病房工作的8个小时,要时时查房。”石凯说。

“老年患者的基础疾病较多,救治会比较麻烦。”石凯介绍,在新冠病房对病人的病情复查时,发现一名气胸病人,通过胸腔闭室引流才使得病人病情稳定下来。

李洪祥缓解压力的方式则是“以词抒意”。“我辈白衣太常客,何故不懈苦追寒?天降任、莫负了韶华,珍华夏。”这首“满江红·通化抗疫”写出了很多医者的心声。(中新网通化2月14日电 苍雁 孙博妍)

展开阅读全文

[展开全部↓]
关键字: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
热门游戏
返回 回到顶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