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会计要素

百科 > 会计要素

1.什么是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石,更是会计准则建设的核心。会计要素定义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会计实践质量的高低。1993年我们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当时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了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这对我国基本准则的构建乃至会计实务的指导起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业务形式的不断出现和我国具体准则的陆续出台,基本准则中对会计要素的定义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不利于具体准则的建设和对会计实务的指导,对会计要素定义的修订已是大势所趋。

2.会计要素的内容[1]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企业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基本会计要素。

(一)资产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由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有以下特征:

①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如过去购买、生产、建造等等,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形成资产。即资产是现实中的资产而不是预期的资产(如谈判或计划中的)。

②该项资源必须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指企业享有该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虽不享有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这样才能排他性地从中获取经济利益。

③该资源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如货币资金可以用于购买所需商品,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可以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制造商品出售后收回货款即为企业获得的经济利益。

④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按资产的流动性可将其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即长期资产)两类,其内容为:

①流动资产:可以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耗用的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短期投资存货等。

②长期资产:是指变现期间或使用寿命超过一年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资产。

长期投资:准备持有一年以上,不随时变现的股票、债券和其他投资

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型态的资产。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

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

其他资产:除上述资产以外的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银行冻结财产、诉讼中的财产等。

资产

(二)负债

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特征:

①这种现时义务是指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或者说经济责任,其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②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③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④负债有确切的债权人和偿还日期,或者债权人和偿还日期可以合理加以估计。

负债按流动性分: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负债的内容包括:

流动负债:指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如短期借款应付款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等。

长期负债:指在一年以上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如应付债券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所有者权益表明了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归谁所有。

所有者权益的特点:

①无须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偿还所有者权益。

②企业清算时,接受清偿在负债之后,所有者权益是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③可分享企业利润。所有者能凭借所有者权益参与利润的分配。

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包括:

实收资本:所有者按出资比例实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

资本公积:指由投资者投入但不构成实收资本,或从其他非收益来源取得,由全体所有者共同享有的资金。包括资本溢价、资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外币折算差额等。

盈余公积:按照规定从企业的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主要用来弥补企业以前的亏损和转增资本。

未分配利润:本年度没有分配完的利润,可以留待下一年度进行分配。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具有以下特点:

①收入是在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②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③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但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且经济利益的流入能够可靠计量。

正确区分收益、收入、利得的概念:

①收益:是指企业在会计期间增加的除所有者投资外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收入和利得。

②利得:是指收入以外的其他收益,通常是从偶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属于那种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如企业接受捐赠或政府的补助而取得的资产、因他人违约而获取的罚款收入等。

例:某百货公司本月销售商品10万元,出租包装物租金收入1万元,获得某企业赞助捐赠5万元,出售固定资产获收入3万元。则该公司的收益为19万元,收入为11万元,利得为8万元。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具有以下特点:

①.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是偶发的。不是日常活动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则称为损失(营业外支出)。

②.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兼而有之。费用本质上是一种企业资源的流出,是资产的耗费,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

③.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但与向企业所有者分配利润时的支出无关。

④费用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付的款项及偿还债务支出。且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够可靠计量。

按费用与收入的关系:营业成本(指所销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劳务的成本)、期间费用(指本期发生、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直接记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六)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一定会计期间收入、费用相抵后的差额。通常反映利润的指标有两个,一是利润总额,二是净利润。其计算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投资净损益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3.会计要素定义原则

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必须是为确认与计量提供依据,特别是为确认提供理论依据。作为一个基本的会计概念,要素的定义必须置身于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中,必须符合财务报告的目标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受会计假设会计对象等的制约。各概念之间必须前后一致,富有严密的逻辑。如果离开了整个概念框架来研究定义,容易顾此失彼、我们认为,会计要素的定义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科学性,即会计要素的定义必须体现其本质特征;

(2)一致性,即各会计要素的定义要在逻辑上保持一致;

(3)通俗性,会计要素的定义要做到文字通顺,语义流畅,符合汉语的习惯,容易为我国广大会计人员所接受。

4.会计要素与会计对象的关系[2]

会计要素是与会计对象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会计对象涉及面很广,其具体内容包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的所有方面。会计上为-厂分类核算,提供各种分门别类的会计信息资料。客观上应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适当的分类。而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所作的最基本的分类.是会计对象基本的,主要的组成部分。按照会计要素分类,不仅有利于依据各个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分别制定对之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标准和方法,而且可以为合理地建立会计科目体系、设计会计报表提供根据和基本框架。

5.三大准则对会计要素的归纳

会计要素指的是对会计事项所确认的会计项目所做的归类,如何将纷繁复杂的各种会计事项所形成的会计项目高度概括为几个会计要素呢?我国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准则对此有不同的认识。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