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子张旭豪

谁都知道,饿了么早已是阿里的囊中之物。

但当靴子落地,阿里今天正式官宣全资收购饿了么,还是令人陡然唏嘘:95亿美金创下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一笔现金收购案,无人不讶异于阿里雄厚的财力和对于口碑的玩命投入,O2O战局也将以此事为起点重启争端。

张旭豪到底是出局了,只挂了董事长和特别助理的虚名,大概很少人记得饿了么已经成立10年之久,“十年创业”是一个久弥酸楚的词,2008年从20多岁未出校园开始,张旭豪把最好的十年青春全都给了饿了么。

以被阿里收购的结局退出,作为创业者,张旭豪不算失败,甚至于对于饿了么或是一个更好的结果,但养了十年被寄予重望的孩子卖给了别人,一些感情难以名状。

从棋手到棋子

张旭豪一开始决心是想做执棋者的,但慢慢的却变成了一颗棋子。

在外卖市场的早期阶段,投了饿了么B轮的经纬张颖曾问张旭豪,最终你想要什么?张旭豪答道:

“老子就想着独立发展,最终有一天能去敲钟、能去上市,能把这个事情做到中国第一。”

饿了么早期的发展是靠正确的决策和强大的执行力,但是后期在巨头进入的时候,外卖市场已经不是什么靠着努力和梦想就能够玩下去的游戏。

而是从冷兵器时代一跃进到了核战争时代。但与后来外卖市场的百亿核战争相比起来,一个由一群大学生组建起来的公司,从巨头绞杀下存活下来,并最终成为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这更令人惊叹。

萌生做外卖这个想法的原因很简单:男生晚上打游戏,饥肠辘辘之下却没有餐馆愿意晚上送餐。

抱怨之余,创业的点子也在张旭豪脑中浮现,然后就是几个志同道合的死党一拍即和,开始做外卖创业。

但是说实话,这个创业的想法并不新,甚至陈旧,很多的高校校园都有类似的创业者,这种来源自己生活的想法,太容易被感知到了。

可很少能够长期存活下来,或者扩张出自己的本校和城市。饿了么夭折的几率也本应极大,如果那样,后来就不再有今天的外卖格局。

张旭豪一开始选用的是最简单的方式:电话接单+订单配送。几个创业的小伙伴一起搜集餐馆菜单,供用户选择。然后用户打电话来订餐,他们去跟餐馆下单,取餐送到用户手里,在这过程中从餐馆那里拿抽成。

这个模式简单管用,打电话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一开始自己送,很快就雇了十几个人来送,但随着订单越来越多,这个模式开始暴露出严重的问题。

由于人数激增,中午高峰期时电话接不过来,于是用户体验开始下降,用户多有抱怨,这大大影响了饿了么在学校的口碑;

而随着外送员增多,管理也出现问题,送餐的速度和质量下滑,用户也不高兴;

全部现金交易每天算账算到半夜发现还不对……

总之,这样的一条龙的服务让这几个学生开始驾驭不了。张旭豪决定换一个方向——专心做好下单、接单这个环节,并且要用网站来接单。

饿了么的真正形态开始出现。

决心要改变中国餐饮习惯的张旭豪和饿了么,以上海交大校园为起点反复推敲最有效率的外卖模式,在3年的打磨之后,拿到初期融资的饿了么开始慢慢的突破。

逐步将业务扩张至其他学校,其他城市,并且推行自有物流和社会化物流相结合的方式来为自己营造竞争壁垒,最终等来了外卖市场大爆发,饿了么站上了风口浪尖,也成为了资本竞逐的对象。

王兴比张旭豪聪明

如果不是阿里和美团的决裂,张旭豪和饿了么大概率只是外卖市场众多的牺牲者之一。

对于资本的运作方面,创业多次的王兴显然比第一次创业的张旭豪强上不少。

2011年,成立不到一年的美团遭遇“千团大战”,阿里看上了处于第二梯队的美团,投资了5000万美元的救命钱助力美团突围,而后美团在2012年弯道超车。

但熟知资本套路的王兴,从来都是防着阿里的,他强调:“阿里只是财务投资者,而不是战略投资者。”王兴积极引入其它资本来抗衡阿里的势力。

2015年6月,阿里联合蚂蚁金服上线口碑网,业务与美团高度重合。此外,双方在电影票等多条业务线也存在类似情况。而在2015年底美团和腾讯系的大众点评完成了合并,这彻底宣告了阿里和美团的决裂。

“对美团的财务投资非常成功,但是基于更好配置资本的目的,我们会增加对口碑的资源投入,退出美团也就是时间上的问题。” 

蔡崇信在2016年1月发布“分手”宣言后,3月,阿里就宣布12.5亿美元入股饿了么。

彼时第三方的数据显示饿了么占有33.6%的外卖市场份额,并且处于独立地位,自然是阿里最好的选择。

有了阿里填充的弹药,饿了么有了与市场上任何一家竞争对手叫板的实力。

补贴大战一触即发,连带上百度外卖,外卖市场的三国演义进入白热化,而饿了么也用充足的资金扩充自有物流团队,逐步完善蜂鸟网络。

激战正酣的张旭豪似乎从来没有想过什么资本的裹挟,一心只放在增长市场份额上。

而后百度外卖率先退出,阿里又给了饿了么10亿美元收购百度外卖,张旭豪欣然接受,收购百度外卖后,外卖市场双寡头格局由此开始。

但是处在高光时刻的张旭豪可能忘了,在接受了阿里两轮共计22.5亿美元的融资后,他在饿了么的股份急剧缩水,此前36氪曾报道,其个人股份可能只有2个点了,而整个管理团队的股份已经只剩下10%左右。

蓦然惊醒的张旭豪在回应外界盛传的饿了么即将被阿里收购的消息时,像是一个惊慌失措孩子一直称:管理团队在董事会中还有多数席位,饿了么还要保持独立发展。

但是阿里早已通过巨大的持股比例在董事会拥有一票否决权。

由此,饿了么已是阿里的囊中之物。

阿里的阳谋

比之于此前公司被阿里并购的俞永福和古永锵,张旭豪的背影显得更落寞。

UC被收购后,俞永福的身份由此前的UC董事长兼CEO,变成阿里UC移动事业群总裁。

 一个月后,阿里收购高德,俞永福成为那个接管高德的人。一年后,俞永福通过考核成了阿里巴巴的合伙人。俞永福比在UC时,迎来更加高光的时刻。

优酷土豆被阿里巴巴收购1年后,2016年10月,古永锵卸任优酷土豆董事长兼CEO职务,转而担任阿里大文娱战略和投资委员会主席,负责筹建大文娱产业基金,计划募集规模约15亿美元的生态基金。但最终51岁的古永锵选择退出,过优哉游哉的生活。

但是反观张旭豪,阿里的官宣中张旭豪的职位是饿了么董事长和张勇的新零售特别助理,特别助理是干嘛的不好说,但是这两个席位听起来几乎都是虚职,并没有什么实权。

这侧面印证了阿里对于张旭豪的管理能力的不认可——并没有在阿里内部给张旭豪更重要的职位。

但在回应为什么是新零售特别助理的时候,张旭豪称,这个职位可以在内部为饿了么争取更多的资源。

不禁让人唏嘘,即便是出局,张旭豪还是放不下饿了么。

张旭豪曾经自以为是执棋人,但是在一开始他和饿了么,就是阿里推行口碑的棋子。

在外卖大战中,无论饿了么怎么努力都会被美团压一头,在市场份额上始终无法超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团是拿整个本地生活服务的生态来跟你打,饿了么仅是一个单独的外卖平台。

用户在用美团的时候,如果没有美团外卖,自然会被不自觉的下载美团外卖以获得完整的体验。而饿了么除去补贴优惠,用户的粘性几乎无处可寻。

阿里一边支持饿了么和美团的补贴大战,一边又悄悄发展自己的“口碑”,口碑自然也缺少像美团外卖一样的强大外卖服务入口。

所以当饿了么份额固定,口碑的本地化生态又已然成熟的时候,就是饿了么融入口碑之际,一切尽在阿里的掌握之中。

张旭豪在饿了么的股份仅有2%,按照195亿美元的估值来看,张旭豪最终的能够落袋的数目不足2亿美金。

这自然能够令普通人财富自由,但是张旭豪生性好斗,野心极大,饿了么更是让他付出了10年心血,这么来看这2亿美金,更像是为他人做完嫁衣后的辛苦报酬。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小新
来源:科技新知(ID:kejixin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