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18年,老父亲李彦宏终于舒了一口气

01

美剧《纸牌屋》里有句台词:成为猎人,或者猎物。

互联网成功者们大多是前者。他们往往有着最敏锐的嗅觉、最凶狠的爆发力、最果断的身手,唯有如此,才能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下生存。

不过,这些迹象在1999年的李彦宏身上还没什么踪影,彼时,他还是一位略带文艺气质的程序男。年初,他出版了章回体商业书籍《硅谷商战》,介绍上世纪末的美国互联网风潮,后来有人在豆瓣上评价他“写法闷骚”。10月,他作为美国杰出青年专家,应邀回国参加建国50周年国庆观礼,陪同人员有些郁闷:别人的青年专家都爱谈笑风生,我摊上的怎么这么害羞?

霸气未现,嗅觉已有。

10月从天安门广场回北大的公交车上,李彦宏注意到了车身上的网站广告。距离北大不远的中关村里,到处活跃着对创业热情洋溢的年轻面孔。那年,张朝阳登上胡润富豪榜,马化腾的QICQ上线,丁磊开发的电子邮件系统Coremail拥有了40万用户。大洋彼岸,新生的Google正在摩拳擦掌改变互联网格局。

浪潮已至,唯有纵身而跃。于是,1999年圣诞,李彦宏飞回北京,没多久,他就盘腿坐在了北大资源宾馆的标间床上,跟徐勇、刘建国等人开会了。

那是2000年1月,北京天气很糟糕,一周内连下了两场大雪,交通瘫痪后,很多人只能步行四五个小时回家。北大资源宾馆里是暖的,不过,相比面朝大海背靠高山的硅谷,这里环境实在不咋样——即使深更半夜,狭窄过道也会有离开和入住的的嘈杂声。

百度创始团队隔壁的房间就住着昼伏夜出的姑娘们。后者一度好奇:隔壁屋子和她们有着同样作息习惯的那帮男人们到底是干什么的?

李彦宏最终花4个月时间,搞定了向投资人承诺“6个月做出来”的搜索引擎。这位32岁的前高考状元很少做没把握的事情。他是带着120万美元天使投资回来的,得益于李彦宏的技术能力,以及徐勇在美国拍摄《走进硅谷》时认识的大量VC,百度找钱的过程很顺利,也由此有了个“含着金钥匙”的开端。

几个月后,作为互联网入口的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都用上了百度的信息检索技术,到2000年年底,它已经吃下80%的市场份额。“Behind your e-success”,这句当时写在百度网站上的口号,成为它在中国互联网世界的第一张身份标签。

02

新生儿都要经历第一场发烧,方能建立免疫系统。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碎就像一场肆虐全球的超级流感。从美国到中国,大量互联网公司倒闭,股价跌跌不休,到年底时愈演愈烈。方兴东后来形容:短短一年内,中国互联网就从狂热到剧冷,从热捧到抨击,从掌声到唾骂,从得意到失意,走完了两个极端之间的全部历程。

门户网站们的日子不好过,提供技术的百度自然也受到了波及。李彦宏需要重新考虑生存和赚钱的事情。他尝试过一位投资人建议的“内容分发网络系统”,帮助网站提速。但一片肃杀之中,这个投入大量人力的项目反响平平。

一个危险的信号是:2000年至2001年间,与百度商业模式类似的Inktodi 公司,股价从最高时的243美元跌到了不足1美元。

李彦宏为百度找到的“退烧药“是广告竞价排名。最初内部意见不一, 直到2001年8月李彦宏发了那场著名的火。他赢了。竞价排名在1个月后推出,没多久,面向C端的独立搜索引擎“百度“上线。这场改变,后来被曾任百度市场副总裁的梁冬形容为“红军长征中的遵义会议”。

度过危险期后,百度进入顺风顺水的几年。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上市,创下中国公司在美IPO的最好成绩。面对“学霸儿子”的好表现,当晚,这位佛系老父亲回酒店要了壶茉莉花茶——只有纯正的中国茶才能让他心情平复。

但成长的烦恼并不会因此停止造访。

2008年成为李彦宏艰难的一年。他曾经希望在2007年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只需要管理CFO\CTO\COO 这三个人。但现实却是,他们都在2007年年底相继离开。CTO创业去了,COO想退休,被称为百度财神的CFO王湛生则因意外去世。

于是,李彦宏在2008年“养娃“的担子更沉了。等到秋冬,又有风波骤至:央视陆续报道百度销售员工帮客户造假、竞价排名导致虚假广告等问题。百度股价在11月17日一夜蒸发掉14亿美元,相当于当时新浪的总市值。

向下的通道永远开放,学霸的世界亦是如此。

好在李彦宏的“补课“还算有效。那年央视牛年春晚,相声演员姜昆口播了“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广告,身穿白色西装的李彦宏坐在观众席里,被摄像机扫了8次。据说百度为此支付了4000万。

更重要的是,凤巢系统在第二年上线,被诟病的竞价排名老系统就此退出江湖,飞扬前行的小男孩终于甩掉了旧日包袱。

03

迷茫是多数少年烦恼的根源。

2012年,12岁的百度迈入少年。迷茫成为它在前后几年的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浪潮来势汹汹,BAT学霸阵营里,腾讯有微信,阿里有手机淘宝,唯独百度还在守着PC时代。

有人尝试过提醒李彦宏。2002年就有人告诉他要注重移动互联网,但这位技术派老父亲觉得“手机有什么好重要的,这么小的屏幕,那么慢的速度,每个字节都要为它付费,所以我们觉得我们不ready。”

到2011年4月,李彦宏拿下“福布斯内地首富”时,第三届全球互联网大会也在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张朝阳、曹国伟悉数登场,百度只派出徐国洪参加了一场只有十几人的小论坛。微信、LBS都是会场讨论的热词,只是,这些热闹跟李彦宏似乎关系不大。

某个冬日晚上8点,李彦宏突然发现百度大厦已经没什么人在加班了,而他此前参观劳模雷军创立的小米公司,晚上12点还是人山人海。同年11月,他在内网发出邮件呐喊:鼓励狼性、淘汰小资,警示“抗拒市场的变化会很危险”。

随之而来的是百度接近20个月的试错期。与此同时,微信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超级学霸。李彦宏的大动作在2013年7月才甩出:百度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91无线,试图抓住应用分发这个移动互联网重要入口——这家13岁的公司,终于用真金白银证明了自己的决心。

O2O被百度视为弯道超车的机会。随后几年,百度陆续投入200亿在这些项目里。

李彦宏事后形容那段时间:“我天天都在想这个问题,有两年的时间,差不多就是在2013、2014年这两年,我天天都在想,我是不是真的完蛋了,我是不是就被移动互联网淘汰了”。

在“落后就要挨打“的焦虑里,那位喜欢养花种菜的技术男,似乎已经变成有着温和脸庞的猎人。在最迷茫的2013年、2014年,他做了几件技术方面的事情: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挖来吴恩达张亚勤等技术大腕——如你所知,几年之后,人工智能的风口就来了。

04

16岁的百度迎来了青春期的烦恼。

一直以来,李彦宏“养娃“的法宝就是:技术和机制,这也是百度成长的驱动力。但商业永远无法回避人性,尤其当一家公司体量足够大的时候。一篇题为《互联网黑市分析》的文章在2015年就提出,华尔街不少对冲基金认为,百度最大的风险在于信任危机什么时候到。

2016年的危机显然是一场严峻考验。血友吧、魏则西事件……这些关键词激起的情绪一波一波涌向了李彦宏。

骂百度和李彦宏成为了互联网圈里的政治正确,有百度员工在知乎上感慨:出去吃饭时不敢说自己是百度员工,抬不起头。这与他们往日的骄傲形成了鲜明对比。

习惯了“学霸”人设的老父亲最开始也有点懵。等到2016年5月,他在公开信里反思,承认“对短期KPI的追逐使公司与用户渐行渐远”。

局势在2017年初始悄无声息发生了改变:马东敏和陆奇几乎同期出现在百度大厦。接下来的一年里,COO陆奇放大了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把此前过于繁杂的业务进行梳理,分为护城河和主干道,与主业务不太相关又烧钱的业务被陆续放弃。

作为掌管投资、人力、财务等业务的董事长特别助理,马东敏公开露面的时候不多。但从2017年百度几乎未曾间断的人事调整来看,她显然很忙。

有了左膀右臂的李彦宏似乎轻松了许多。在百度内部,往常向他直接汇报的十几个人缩减了一半,变成六七个。2017年7月,乘坐无人驾驶车驶上北京五环路时,“家有学霸”的骄傲表情又回到了他脸上。

05

2018年1月,北京已经连续90天无有效降水。18年前抱怨暴雪的人们,如今又在心心念盼着雪。

世界总在轮回。18岁的百度,似乎等来了人类在这个年纪该有的希望和朝气。但与初生时的无畏不同,少年的朝气里多了积累和历练,随之也多了些力量。

AI概念之下,一切都在好转,百度股价与口碑都在回升。毕竟,华尔街需要新概念,老百姓也喜欢新故事。而《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无疑成了百度最珍贵的18岁生日礼物之一。

老父亲李彦宏应该很享受当下——他是登上封面的第一位互联网从业者。而19年前,李彦宏就在那本《硅谷商战》热情洋溢介绍了马克·安德森,后者24岁就登上《时代》封面,百度百科里对他的介绍是“因特网点火人”。

如今,他也做到了。

养娃18年,李彦宏给人的印象一直很温和。高盛公司前总裁曾经在清华大学与他会面时说:“Robin,看你的性格和一般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或者说企业家很不一样,因为你的性格很柔和,没有那么强硬。可是你做的也很成功啊,而且我相信你将来会更加成功”。

但18岁不代表操心的终止。

与“Behind your e-success”时代硬邦邦的搜索引擎技术不同,从AI 技术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在讨论机器能力的边界、人性这些话题——这个世界再也不是18年前那样,技术和人性可以泾渭分明各行其道了。

如何确保技术带来的是更加美好、而非更加糟糕的世界?这是一个注定会伴随百度和李彦宏很久的命题。如果答案不够好,李彦宏两年前在央视许下的那个心愿恐怕就危险了:

“最好颠覆我的是我自己,而不是另一家公司”。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小芳 江岳
来源:首席人物观(ID:sxrenwug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