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大家还有印象,16年年末时曾有一批新加坡装甲车由于手续不全被直接扣押在香港,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特雷克斯2 装甲车就是当年扣押新号的改进款。

2000年,新加坡科技公司动力分部在爱尔兰提莫尼公司的帮助下,开发了新一代8×8重型轮式装甲车,并保留未来衍生成车族的空间,项目代号为“Terrex”,音译为“特雷克斯”。到2009年10月,“特雷克斯”装甲车通过新加坡军备局的最终考核,正式宣布定型投产。“特雷克斯”战斗全重24~26吨,目前已经装备135辆,用于装备3个机械化步兵营,以取代现役美制“突击队员”V-200装甲车。新加坡国防部在文告中称,从2011年2月起,所有现役步兵营和近卫营都完成“特雷克斯”装甲车的换装,作为第三代武装部队作战平台,“特雷克斯”也和新加坡陆军其他战车一样配置战场管理系统,融入三军作战网络。该型平台的研制成功为新加坡研制新型的下一代两栖装甲车奠定了技术基础。

据新加坡科技动力公司首席市场营销官Winston Toh透露,“特雷克斯”2两栖装甲车的研制代表了公司追求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意图,该车拥有一个重新设计的、体积更大的车体,不仅具有更强的乘载员生存能力,而且可以在增加有效载荷的情况下保持高水平的两栖机动能力。得益于之前“特雷克斯”的研制经验,新加坡科技动力公司开发的“特雷克斯”2两栖装甲车并非一个单一的作战平台,而是作为网络中心战体系的一部分而存在。“特雷克斯”2的研制目的并非是为了代替之前的“特雷克斯”装甲车,而是作为一种补充,完善装甲车装备体系,以满足更大范围内的需求,包括出口到国外的特定客户。据悉,通过结构优化设计,“特雷克斯”2不仅能够参与美国海军陆战队先进轮式两栖装甲车辆计划,而且还将参与澳大利亚国防部的Land 400 Phase 2项目(澳大利亚军方提出的一项用225辆新型装甲作战平台替换日益老化的A S L A V 轻型装甲车和M113AS4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的项目)。

“特雷克斯”2两栖装甲车采用模块化设计,车上配有液压或电力混合式驾驶系统,可视情况灵活选择动力套件,也可附加装甲套件。当然,模块化更大的好处是让“特雷克斯”2的基本型能方便地衍生出其他专业车辆,适应战场环境的需求。与典型的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基本布局一样,新加坡“特雷克斯”2两栖装甲车也是采用发动机前置,动力舱位于车首右侧,其后的车体上方是发动机的排气百叶窗,排气管设在百叶窗旁边。与之前“特雷克斯”排气管口向下弯曲暴露在外不同,“特雷克斯”2的排气管安装在一个装甲防护罩里,防护罩正前方装甲倾斜角度较大,以降低阻力。废气通过侧面的一个小型排气百叶窗排出。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在高海况下行驶时保障发动机正常工作,也有利于降低车体的红外辐射。

“特雷克斯”2的车体前部安装有楔形装甲,其首上装甲板的倾角更大,车首也更为尖锐,上面覆盖了一大块可折叠的防浪板,防浪板采用中空设计,折叠后有利于提高车首防护力。驾驶舱和车长舱以串列形式布置在车首左侧和车体中部左侧,由隔板与动力舱隔开,隔板能隔音隔热。

“特雷克斯”2两栖装甲车有一个经过优化的V型车底设计,车体两侧下方明显向内倾斜,车首首下装甲板下方也呈V型。“特雷克斯”2采用被称为“v-over-v”的双V型车体设计。第一个V型在传动系统和悬挂系统,第二个V型在车底传动系统上方,即载员舱和乘员舱。较低的V型底部设计,用于吸收地雷或简易爆炸装置(IED)刚刚爆炸时的部分冲击波,第二个V型车体可以进一步衰减冲击波的破坏力,从而降低人员伤亡的可能性。车尾左右两侧下方各装有一具可转向的喷水推进器。新型船型车体和水上推进系统使其水上行驶速度达6节,即使是4级海况下依然如此。

“特雷克斯”2两栖装甲车车体后部载员舱空间很大,可搭载12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乘员在舱内面对面而坐,座椅采用西方先进装甲车常见的独立式、可向上折叠的悬吊式座椅,坐垫和靠背的主要面料为皮革,内衬为软质材料,并配有安全带,可增强载员在车辆高速行驶时的舒适性。载员舱没有布置射击孔,因此搭载步兵不能从车内向外射击。这是由于在车辆高速行驶的状态下,车载步兵通过射击孔射击的命中率并不理想,而且取消射击孔后,车体两侧加挂附加装甲后防护力也更强。车尾装有一扇液压控制的大型跳板式尾门,是主要的人员进出口。尾门上设有一扇向右开启的小型舱门,以防尾门无法放下。此外,在载员舱后上方还设有一扇向后上方开启的矩形舱盖,供载员在紧急情况下出入。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来源:头条号-坦克装甲车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