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好像发了一个新闻,大意是以后中考时,孩子的音体美也有要求。新闻里说的是:2018起,声乐乐器两选一,绘画手工书法三选一,要统一参加考试并通过方可。不几天,又有一新闻播报,两个来自工薪家庭的孩子是如何被剑桥牛津录取。

虽说后来,省厅市局啥的都有各种官方说法。但是,于家长们而言,依然觉得还是不放心。于是,家长们开始惶惶然,纷纷思忖该咋办。行动迅速者,马上报各种班。那些被名校录取的娃娃,比我们大了十几岁。所以,我们触动感并不太强。可这让我反思: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

虽说小由还不到六岁,但是上各种班也有一二两年之久。舞蹈、绘画、语言表演、围棋以及试听过的声乐、尤克利利啥的,也是不少啦。每每看到孩子要学这么多东西,我之父亲便有不满:光浪费钱,没让你学这么多,不是也挺好的,关键还是以后把学习弄好。在老一代人眼里,这些都是不务正业。可是,你再放眼当代育儿的,有几个不给孩子上各种才艺班的。只是上多上少而己。

还是不忘初心一下。这些班是怎么报的呢?是因何而报的呢?我想大体与孩子的兴趣、特长没多少关系。更多的是与家长美好的愿景与想象有关。希望女儿身材高挑,举止有气质,于是我给她报了舞蹈班;希望女儿能书会画,兰心蕙质,再加上姥姥说让孩子学学画画很好,就又给她报了绘画班;希望女儿在能说会道的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提升,就给她报了语言表演;希望开拓女儿的思维,让她更有逻辑感与空间感,更睿智,就又给她报了围棋。虽说报这些班的时候,都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并表示不辜负妈妈的大红票。但是学来学去,还真不好评价她学到了什么。

教育就是这样,你明明看着大家都在一起学,可是在经过了一段时期后,就会发现学习的结果很是不同。有的学得好些,家长们在一起议论时,就会说,人家孩子有天赋,彼时,再加上孩子父母或者爷奶讲个过往经典例子,大家就更加深信,人家的孩子是天生有这方面特长,所以,才学得比自家娃强一些。其实,事实上,很可能是,同样的上课,不同的练功。在我看来:兴趣与特长,没有天生。一起上,不假;课下练不练却很不一样了。

就拿小由的舞蹈来说吧。看着同班里的小朋友不断上传在家练习的图片,就知道人家在家是练的。可是,小由却极少在家里再练舞蹈。就说我看她有很好的协调性与领悟力,但是基本功上的欠缺,依然不可能把舞蹈练好。

更何况,给孩子上的班多了以后,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真正上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更多的功力还在课下。而课下,由于要复习和练习的门类太多,往往整了这个就顾不上那个。更何况,孩子还需要玩的时间呢。

于是,我想2018年,应该给孩子定一些学习的目标,不是每个都要考级,不是每个都要坚持,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侧重,可能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且思且行,且改且看吧。只是,侧重有不同,但坚持不可弃。2018,女儿,我们一起努力。

小班时的画作

家中的练习

幼儿园里学做的拉花

幼儿园里学做的小鸭以及她的鸭圃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来源:头条号-自由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