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曾经为汉民族嫉恨最深的有两大民族。一个就是两次进入中国进行统治的女真族(后来更名为满族),另外一个,就是匈奴。

匈奴自西汉立国以来,就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无数英雄男儿都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屠灭匈奴。永和元年春,南宫大殿。在太后的授意之下,北击匈奴的大业正式开始施行。

永和元年冬十月乙亥,以侍中窦宪为车骑将军,伐北匈奴。此时,匈奴依然处于南北分裂状态,南匈奴在对北匈奴的战役中,败多胜少。因此,南匈奴一直希望,能够借助汉朝的军力,重新夺回自己所失去的一切。

2

北匈奴早就想好了应对联军的策略,只需要以逸待劳,汉军和南匈奴的军队就会大败而去。可惜他们不知道,不止匈奴人了解草原,某些汉人也对草原和大漠了如指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耿秉。

十六年前,大将窦固出酒泉(甘肃酒泉)西进,直到天山,占领北匈奴汗国最肥沃的耕地之一伊吾卢(新疆哈密),留兵屯垦。另一位大将就是此次和窦宪一起出征的耿秉。

耿秉在大军出征以前,就对匈奴地区的风土民情、气候地形等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此次出兵,正可以一展所长。窦宪见大军久久找不到北匈奴主力,进退维谷,军中将士多有回返洛阳之意。只能向耿秉咨询部队下一步的方向。

3

耿秉进言,当此之时,正要入秋,北方温度亦开始下降,水草越往北就越稀疏,因此,北匈奴也不能马不停蹄的向北而去,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向南转战,才不至于将自己的军士和百姓困死。

耿秉建议大军继续北进,同时加紧派出更多的探子,以搜集战略情报,找到北匈奴主力。窦宪闻言,心怀大畅,于是部队继续分开向北进军,同时保持各方的信息通畅。

连日下来,汉军又向北进军了五百余里,但始终没有看到北匈奴大军的踪迹,军中将士对此也大多生出退却之心,窦宪见此,亦不免忧心忡忡。耿秉见状,急忙向窦宪进言,暂时命令大军停止进军。

4

耿秉考虑到,汉军行了这么久,应该就会和北匈奴大军交锋了,如果此时联军任意一部遇上北匈奴,都难以保证必胜。即使是胜利,也只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因此,当务之急,只有将大军合为一部,才能够在遇上匈奴大军之时,保证自己军队战力的绝对优势。不久,几路大军在涿邪山(今蒙古西部、阿尔泰山东脉)会师。

当大军进至稽落山(今蒙古吉尔连察汁岭西北)地区时,与北单于统率的主力部队相遇,连日来,汉军一直不见北匈奴大军的影子,乍见之下,大喜过望,主将一声令下,大军如过山蚂蚁一般,潮水般的向北匈奴奔去。

双方部队激战之下,高下立判,汉军大败北匈奴军。北匈奴军溃散,单于趁乱遁走。杀得眼红的汉军一直追至私渠比鞮海(今蒙古邦察干湖),斩杀匈奴单于以下一万三千人,获马牛羊等百万多头。

5

温犊须、温吾等八十一部归降,前后共有二十多万人。窦宪、耿秉等将领登上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中护军班固为其刻石作铭,记述其丰功伟业,流芳百世。

此刻,北匈奴已经元气大伤,难以翻起什么大浪,于是窦宪派出了吴汛、梁讽携带金帛去招降北单于。追上北单于后,吴汛向他宣明汉朝的威德,并赐以金帛。单于于是决定仿效呼韩邪单于,做汉的藩属,保国安民。

东汉征匈奴之战,虽然于当时的社会实际有很大不符,但客观上,则为推动中国版图奠定的历史进程起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作用。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来源:头条号-忆城千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