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大电影《帕丁顿熊2》,我们没有带女儿去影院看,原因是:她,怕,黑。

也许,一个5岁多的孩子还无法区分影片特效和现实生活的关系。没关系,我们会耐心等她准备好。

那么,我只好选择了——读给她听。

出乎意料的是,前一秒还喋喋不休上蹿下跳的她,一听我讲帕丁顿的故事,立马切换模式,异常安静入迷,小脸蛋上的表情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产生丰富而复杂的变化,有趣的地方还忍不住捧腹大笑一阵。

读到这一段,女儿乐的前仰后合

这正是我今天想说的:给孩子读故事吧,这会让想象力从电影电视回归到孩子的小脑瓜。

为什么要给孩子读故事而不是看影片动画片?

老子的《道德经》说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的儿童教育专家也都不建议孩子多看影视剧。因为孩子的眼睛一旦被眼花缭乱的动画所占领,大脑基本停止思考,联想能力大大减弱,影视剧动画片这种单向的信息接收方式,对孩子的想象力发展有百害而无一益。

而看书或听故事则在解放了眼睛的同时,也解放了孩子的想象力。

不识字的小孩子,通过听家长讲故事,能够边听边在脑中勾勒听到的场景、人物,甚至想象出人物的神态、动作,脑补出自己眼中的布景、服饰。识字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一边阅读,一边在脑中完成自编自导式的故事影片制作过程。

其实成人亦如此,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气颇高的小说,被拍成影视剧后反而饱受诟病,原因往往是,演出来的,跟我们看小说时想象的相去甚远,片子的实际制作水准没有达到我们的想象力预期。

那么,要如何给孩子读故事呢?

  • 对于绘本类故事:

绘本以插画为主,图文并茂,经典的绘本甚至读图的意义要大过于对文字的解读。所以对于绘本类故事,大人最好在读文字的同时,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关注相应插画,让孩子形成文图对应的概念,培养孩子的读图意识,发展孩子的视觉素养,也为日后孩子学习写作的基本形式——“看图说话”打下基础。

当然,这项工作,说简单可以很简单,无非是读到相应文字时,用手指指对应的插画而已。

可是,说复杂也可以很有学问,比如引导孩子看出插画的色彩与人物情绪之间的关系,比如引导孩子看出近大远小等视觉规律,比如引导孩子从一本无字书里发现N个可能。。。。。。

这背后,需要给孩子读书的成年人提前储备有关知识,提前研读后再读给孩子。

  • 对于文字为主的桥梁书甚至小说

也许到了孩子对大篇幅文字的小说感兴趣之时,他们已经能够认识足够的字去自主阅读了,但也不排除能够欣然接受听大人讲小说的小孩子。对于这类孩子,读书的人要尽可能——有感情的、投入的、分角色的把故事给读活了。

以我家目前同时正在读的两部儿童小说——《故宫里的大怪兽》和《帕丁顿熊》为例,一中一西,风格迥异。原本都是作为将来女儿上小学后自主阅读的入门小说囤回家的,没想到她对这种长篇小说表现出如此高的兴趣和热情。除了故事经典引人入胜的因素,我想,与领读人的引导不无关系。

在读人物多、对白多的剧本式小说时,尽可能像配音演员那样,以声音的粗细高低、语速快慢来区分不同的人物角色性别、年龄、性格特点;在读到紧张的情节时,语速也要快的让人窒息;在读到优美抒情的文字时,要表现的如痴如醉。。。。。。

这些要求对于非播音专业人士,乍听有些高。但如果用心体会,将自己代入到书中,将自己和书中人物融为一体,你会发现,小听众已然听得入神。

为孩子“读”书,你准备好了吗?

读完帕丁顿两本原著,再带娃看电影

最后,对于搬上大银幕的经典,我的建议是:先看小说,再看电影。即使电影拍的不及原著精彩,但起码没有浪费一次让想象力在孩子小脑瓜中自由飞翔的机会。

帕丁顿熊经典电影小说(套装共2册)
¥36.6
购买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