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近期播出了一个令人唏嘘的事件:18个月大的幼儿,因为家长用错误的方式给他服用泡腾片,导致孩子窒息死亡。

18个月大的小牧浩,因为感冒发烧,在一家省级医院挂吊针。除了输液,医生还配了两盒药,一盒泡腾片,药盒上有一张医院贴的服用标签,上面写着“口服”。

输完液后,牧浩妈妈给孩子直接吞服了一粒6毫米大的泡腾片。然而,服药10多秒后,小牧浩的手脚突然抖动起来,紧接着开始剧烈咳嗽,嘴唇变成青紫色。孩子服药噎住了,小牧浩的父亲用力拍打他的背部,然而未起任何作用。随后,小牧浩被紧急送入医院抢救室进行抢救。

第二天下午,小牧浩的父母收到医院通知,孩子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

1关于泡腾片

泡腾片在我国是一种较新的药物剂型,与普通片剂不同,泡腾片利用有机酸和碱式碳酸(氢)盐反应做泡腾崩解剂,置入水中,即刻发生泡腾反应,生成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状如沸腾,故名泡腾片。

2为什么泡腾片会要了宝宝的命

很多人都服用过维C泡腾片,这么常见的药,为什么会要了18月大幼儿的命?

泡腾片里面含有泡腾崩解剂,一般是有机酸和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的混合物,遇水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直接把泡腾片放入口中,大量气体急剧充斥气道,有窒息的风险。

维生素C性质不稳定,易分解氧化变质,所以不能用100℃的开水冲泡,正常的服用方法应该是放入温水或者冷水中,等药片完全溶解后再服用。

每片维生素C泡腾片含416.6毫克的钠,对于肾脏发育不全的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通过此方式补充维生素C,成人推荐剂量为每日1片。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服用维C泡腾片。有的维生素C泡腾片颜色鲜艳,口感香甜,很容易吸引小朋友,他们会误认为这是糖果或饮料,错误或大量服用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家长要做好防护,一定要注意将药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关于给孩子吃药这件事,家长们有必要好好去了解。

3喂药的四大误区1误区一:把药掰开 / 碾碎吃

剂量不精准:掰开?掰多少?二分之一四分之一怎么做到精准?吃药不是吃饭,多一点少一点没关系。

影响药效:比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表面上包了一层特殊的膜,保护它在胃酸环境中不被破坏,从而到达肠道后再开始溶解生效。如果破坏了药片结构,药片在胃里就会被溶解,既影响药效,又刺激了胃粘膜。

2误区二:喝完糖浆立即喝水

有的宝宝不喜欢止咳糖浆的味道,家长就用水稀释或者给宝宝喝完糖浆立即喝水。喝水会降低止咳糖浆在咽部黏膜表面上的浓度,从而影响药效。而且会稀释胃液,减弱胃肠道对糖浆的吸收。

3误区三:果汁服药

果汁里的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使药物提前分解,损伤胃粘膜,降低药效。

4误区四:强行灌药

孩子吃药不配合时,家家都有自己的绝招。有的是把孩子鼻子捏住强行灌药,有的是用筷子把嘴强制撬开,有的则声东击西趁其不备倒入口中。总之斗智斗勇,孩子家长都一身汗。但这种强行灌药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很容易使药物呛入气管,轻则引起剧烈咳嗽、重则造成窒息危险。

给娃吃药是个技术活,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大家一定要谨遵医嘱,谨遵医嘱,谨遵医嘱。就算是要自我药疗,也要仔细看说明书,再把这些注意事项牢记心中。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