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外挂抢红包如何界定?

微信群里发红包,为什么有人总是能第一个抢到?仿佛他们的眼睛和手,从来都没离开过手机屏幕。其实,抢微信红包也暗藏玄机,除了手速快,会不会是用上了抢红包软件?

作为一款月活用户已经高达 9.63 亿的聊天工具,微信在大多数人眼里虽然只是一个每天都要用到的沟通工具,但它也早已被黑产盯上。在微信生态下的黑色产业链里,外挂可以说是一种刚需,不少人正利用各式各样的外挂软件在进行非法活动。

(三种黑产常用的微信外挂,图片来自微信安全中心)

只是用个外挂来抢红包,怎么就犯法了

近两年来,与微信外挂相关的案件也逐渐出现在公众视线里。今年 3 月,江苏建湖县警方宣布全国首例微信外挂抢红包案件告破,全国有近60万用户购买下载了这款软件,涉案金额近3000万,抓获嫌疑人10多人。据介绍,这是全国首例微信程序红包外挂案件。

2016年9月份,家住建湖县的刘先生被朋友拉进了一个微信红包群,但是他发现自己总是错过红包,而群里有些人却总是能轻松抢到,好奇之下,刘先生向别人打听缘由,得知有一款抢红包软件。“听说网上有那种抢红包的软件,于是我就上网搜了一下,果然看到了一个叫“××抢红包王”的软件,于是我花了800块钱买了这个软件。”刘先生使用后发现,这款外挂软件最基本的功能是“自动抢红包”,如果要增加更多功能,需要再花钱购买。因为尝到了甜头,他又花了一千多元购买了两个新功能——“透视红包”和“不抢最小包”。据介绍,这个软件最基本的功能是自动抢红包,安装后,系统自动在后台帮你抢。还有不抢最大或者最小包,或者只抢尾数,尾数也可以在上面设定,还可以抢“牛包”,即数字加起来是10的倍数,这也是利用微信红包赌博的一种方式。

(过年期间抢微信红包的外挂层出不穷)

微信外挂如何定罪?法律界观点不一

微信在技术层面,通过技术升级来进行防范;在微信生态里,通过制定使用规则来管理,但在控诉外挂方面,他们也坦言“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图片来自 chinachannel.co)

微信外挂屡封不止,但究竟应该使用哪一个法律条款来应对这些行为?从法学专家,到各地法院、检察院的司法实务人员,大家持有不同的观点。

法律业内人士认为,微信外挂可以构成侵犯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也可能构成非法经营或侵犯著作权罪。对于相关部门而言,对案件如何定性,嫌疑人触犯了哪条法律法规,将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的侦查、取证和量刑方向。

另外,微信是否属于《刑法》中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也存在争议。因为微信只是一个软件应用程序,对微信程序的增加、删除、修改行为,并没有对硬件设备造成损害,目前难以被认定为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破坏。

总而言之,社会飞速变化,立法肯定有它的滞后性。在技术更新一日千里的信息社会,虚拟经济、信息经济开始成为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我们的立法体系和司法理念依然是面对一些具体有形、传统的形态,并没有很好地跟上时代。

不过微信红包对于不少人而言,它已经不仅仅是货币的化身,还附带了其在具体场景中所承载的社交意义,如果大家连手指头都懒得动,用外挂抢红包,感觉都不那么好玩了。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