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读

“在近九成的校长的眼中教师队伍成长是头等大事”、“80%的校长最关心学生的成长”……这份刷爆朋友圈的调查,道尽了中小学校长的心声。

校长们最反感什么?最关心什么?最困惑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就在近日,一份问卷调查结果,在朋友圈引发了热烈讨论:中小学校长们最关注的9件事。

问卷数据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名中小学校长的调研和深入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在校长们的心中,老师和学生最重要!

教师是中小学校长们首要关切的群体

校长们怎么想?

89.86%的校长认为“最重要的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84.54%的校长“最关心”教师的发展;

74.4%的校长认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团队有活力”是“最高兴的事”;

66.18%的校长“最困惑”“教职工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和维持”。

如何破解教师职业倦怠难题?听听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怎么说。

名家支招:

校长如何破解教师职业倦怠难题

文/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难题,是因为没找到教育本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试问,哪一个人、哪一个行业不倦怠呢?正因为我们没有弄清楚教育到底为什么,没有激活内在活力,没有因此而产生更高、更远的追求,盲目地认为今年和去年一样,明年和今年一样,那必然会产生倦怠。

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遵循教育规律,让老师们体验到教育的美好,他们的职业倦怠就会大大减少。其实,这种倦怠,在一些优秀教师的身上也存在,只不过,因为他们的品格、境界,使得他们“不用扬鞭自奋蹄”,但其实他们的内心也会有恐慌、彷徨,有时会毫无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教师缺乏积极性,是因为学校只是校长的,不是教师的。

很多学校的治理结构并没有真正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体,学校只是校长的,只是政府的,导致教师在学校的地位没有得到彰显,从而没有积极性。

我认为,如果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把治理结构、治理主体多样化、多元化,让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决策主体,让教师在某个领域,特别是学术领域有发言权,甚至能够主宰学校的时候,他们就会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学校,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这项事业当作自己终生追求的事业。这个时候,他就会爆发出他的积极性,职业倦怠也就不复存在了。

第一,定位高远,发现教师真正的职业价值。

一是实施分布式领导,让教师从“警察”队伍退役。通过教学班的科任教师、导师、教育顾问、咨询师、学生成长服务中心、督察员等实现全员育人,育每一个人。

二是通过优秀校友风采展示,让教师拥有未来:教师的职业定位在于,在学生未来对社会的贡献里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学生今日之爱戴与未来的回忆中,寻找富有乐趣的教育人生。

三是通过实施课程成长年、开发校本教材等,让教师拥有专业尊严。四是将管理岗位授权给教师,让他们拥有学校。

第二,多元鞭策,将激励的任务“外包”。

一方面,通过举办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成长论坛,在高端的媒体上展示教师的风采等,以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肯定,比如联合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委、海淀区教委举办“王春易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再如举办教育家成长论坛,由我们自己的老师唱主角;

另一方面,通过跨年级的经验介绍和请来访者谈感想等渠道,让教师汲取他人好的做法,改进自身工作。

第三,任务驱动,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一方面,成立高端研究室和工作坊,既让优秀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得提升,也带动一大批青年教师的成长;另一方面,实施项目研究,让教师在解决工作中的“痛”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第四至第七点分别是:搭建名师大讲堂、教学大论坛等平台,让教师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快速成长。

单就名师大讲堂来说,从开办至今已有五六十位老师参与了讲座;通过教师互助中心、青年教师读书会、拜师会、校内外专家讲座、推荐书籍等,让教师互帮互助,从身边的专家身上汲取营养,让老师的特长发挥最大的效用;通过《学术素养积分颁发》等评价引导,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定期诊断,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学生的成长是校长们全部理念的最终指向

校长们怎么想?

学生的成长是校长们全部理念的最终指向。校长们的所有“最”,都是为了给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条件和机会,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长们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令人感动的是,对于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宗旨,绝大多数校长有着一致的观点:

他们说,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可靠接班人比合格建设者更加重要”;

他们说,要“坚持德育为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德比才更重要”;

他们说,“教育的本质应是成人”,“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成长高于成才”;

他们说,要“着眼学生未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让学生拥有幸福人生的能力”

……

名家支招:

好的教育究竟是什么

文/翟小宁(北京人大附中校长)

点亮心灵,培养孩子们的仁爱之心

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融,教育是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教育要解放心灵,使生命自由舒展;理想的教育是生命教育,真正的教育是灵魂教育;教育要担当使命,为国育才。

我们的教育,第一个着眼点就是人,人的健康、幸福;

第二个着眼点就是无数个家庭,通过人的发展,为无数个家庭带来福祉;

第三个着眼点就是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教育通过培养我们的孩子,使他将来为我们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第四个着眼点就是人类的进步,每一个人他的发展都给人类的进步密切相关。

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生命,只有拥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仁爱之心的学生;只有教师真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沐浴在爱的光辉中,才能在学生内心深处播下爱的种子,才能将爱传递下去。

从仁爱之心,继而生发出感恩之心、悲悯之心、敬畏之心,从爱父母,爱师友,继而生发出爱自然,爱天地万物,爱世间一切崇高而伟大的事物。纵观中外历史,真正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直指心灵的教育,是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是培养美好品德的教育。

润泽心灵,让生命自由舒展

我觉得教育的使命是育德,育德贵在立,心灵是天地,信仰是种子,播种真善美才能生长真善美。我觉得,离开了崇高的信仰,离开了良知,离开了美德、智慧,教育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

教育面临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在升华心灵的时候,在点亮心灵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鲜活的生命。他们需要一种活跃的生命力,他们的青春应该是美好的,幸福的,快乐的。他们来到我们学校,应该有一种美感,有一种诗意,应该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感受,他们的心灵应该得到解放。

只有解放的心灵,才是舒展的,才是美好的,才能够创新,才能够学习,才能够发展,才能够成功。要解放学生的心灵,首先要解放教师的心灵。我们要尊重教师,关怀教师,让老师创造性充分地涌流,自由地,有尊严地工作和教学。

“道法自然”,就教育而言,就是效法自然的丰富性,追求教育生态的多样化。一个学校不能仅仅只有文化课的学习,一个学校要丰富多彩,要有多元的课程,要有多彩的活动,要有多元的、更多的评价标准。每个孩子的成功就是成为他最好的自己,再一个就是要追求个性,追求个性化的教育,为每个孩子的个性化成长服务。

好的教育,就是好的教师加好的师生关系

好的学校是什么?简要地说,好的学校,第一对人要好,第二要使人更好。学校是人成长的地方,学校是师生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成长共同体。教育要关怀人解放人,关怀人的幸福,解放人的心里。

我们的教育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灵性,最起码要保护学生的灵性。教育是双刃剑,我们时时要警惕自己:我解放学生了吗?我使学生的心灵舒展了吗?我让他在这样一所学校里创新精神得到生长、得到保护了吗?

创造适合学生的发展教育,要以尊重、自主、开明为基本遵循,尊重规律,尊重学生,使人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开明就是开阔视野,兼容并包,让每个人的创造性充分涌流。

教师是学校最核心的力量,关于教师的发展,我觉得要建立核心的人文生态环境,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好的教育就是好的教师加好的师生关系,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

校长们最渴望的是提高自身水平

“你需要老师做到的,你自己首先就要做到”;

“你想要老师们爱护好学生,你首先要爱护好老师”;

“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必须迎难而上,因为你的后面是一个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还有家长”

……

在调研过程中,无时无刻不能感受到校长们对于提高自身水平的渴望。

校长们怎么想?

在校长们心中,最希望得到提高的三个方面分别是:

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62.32%),提高全体教师整体素质的能力(57.49%)和丰富自己的办学思想,提高驾驭大局的能力(56.52%)。

同时,也有近一半的校长认为,如何提高作为教育管理者的综合素养,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如何落实学校特色建设,提高社会影响力以及增强课程领导力是值得关注的。

名家支招:

校长成长应具备三种精神、三个能力

文/韩忠玉(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校长)

学校发展离不开校长成长,任何一名校长要成为优秀校长,都必须经历成长的过程。就其成长而言,从内涵上看,是指校长自身的进步、专业的发展。

从外延上看,包括理念的日趋成熟、科学理论、知识的丰富、管理能力的提升等等。

从发展阶段看,一般要经过预备期、适应期、任职期、成熟期和专家型校长等几个发展阶段,即一名优秀校长,他们的成长是由一个逐渐积累沉淀,逐步适应、熟练掌握学校管理常规,到对学校管理艺术精益求精,成果丰硕的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认为,校长成长应该具备三种精神、三个能力。

哪三种精神?

奉献精神。一名好校长,必须对学校、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没有这种奉献精神,就不能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也不能处理公与私、苦与乐、眼前与长远的关系。

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要站得高,又要看得远,既要传承又要发展,能立足学校实际,提出自己学校的发展战略,特色构建,筹划学校发展的愿景。不改革慢慢死掉,改错了立马死掉。

“半步理论”告诉我们,超前半步--领先;超前一步--先进;超前三步--先驱;超前十步--先烈。

求实精神。一名优秀校长,必须能从实际出发,熟练掌握教育规律,经过长期、全面的工作实践磨炼。如果好高骛远,脱离实际,业务不精,就不能科学地作出决策和高效地组织、领导学校工作,个人也不会获得成长、发展。

哪三个能力?

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力。

一个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会面临许多困难、挫折、甚至失败。这就需要校长有一种顽强的意志力,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敢于克服困难,否则在困难挫折面前就会退缩,无所作为,就不会更好地管理学校。

与时俱进的吸纳学习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这就要求校长不断学习,尤其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将教育教学实践升华为自己的教育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学校和社会发展关系,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把握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才能正确把握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因此,校长应努力成为科研型校长,通过教育科研,使学校管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使自己成为熟悉现代学校管理的教育管理专家。

营造和谐的沟通协调力

校长作为学校工作的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需要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沟通协调好才能解决好工作中的多种认识分歧、工作纠纷和利益冲突,才能充分调动和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引导大家团结一致,互相配合,使学校凝聚成一种合力,才能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我的切身体会是:一个校长要想在关系协调上取得成功,必须放下架子,努力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使师生处在安宁、祥和的教学环境中,同时通过信心激励、劝说、疏导、诱发等方式,不断创新协调方法,使自己和师生之间实现心灵的沟通,如此才能达到期许的教育效应。

同时,校长还应具有厚道的品质,坐拥“五力”行有“四度”:

多才多艺的影响力——教学优质高效、行文言简意赅、举止得体高雅;率先垂范的感召力--腿勤、嘴勤、脑勤,不计个人得失);

真情投入的情感力——保持普通教师的角色形象,强化平常意识和服务意识,凝聚出奋发向上的情感力;

建章立制的激励力——认识的广度、管理的精度、思考的远度和研究的深度。

延伸阅读:今天的校长都在想什么?

第一,校长们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分别是: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89.86%)、促进学生成长(79.23%)、制定学校发展规划(64.25%),其余则是优化内部管理、课程教学组织领导能力、协调外部环境等。

第二,校长们认为最高兴的事情前三件分别是: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团队有活力(74.4%),学校社会声誉、知名度、认同度提升(68.6%),学校的文化价值真正深入人心(66.67%)。此外,有过半的校长认为教学质量高,受到社会好评、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现,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同事间关系和谐有成就感等,也是值得高兴的事。

第三,校长们最关心的事情前三件为:

教师的发展(84.54%)、校园安全(82.61%)、学生的成长(80.68%),其余的则是学校的信息化程度、家校沟通与合作、校本课程开发、自己的专业发展、自己的责任与权利、班级规模等。

第四,校长们最困惑的事情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

教职工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和维持(66.18%),如何做到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保证高分(50.24%),对老师要求高报酬低(43%),其余的则是,所有人都把分数看得很重又不让应试,评价学校和校长工作的标准不明确、不清晰,社会需要与上级规定不一致,如中小学教师不可兼职,新高考改革如何应对等。

第五,校长们感到最困难的事情是:

学校的责任过大,社会、家庭的教育责任都转嫁给了学校(75.85%),不同年龄阶段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52.17%),教师编制过紧(47.34%),其余的则是,教师流动太大,工作碎片化、工作效率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过度干涉学校工作,教师出入校长不能做主,学校没有人事权。

第六,校长们最反感的事情排前三位的依次是:

形式化的教育检查(75.85%);承担过多的与教育教学无关且重复无效的工作,什么文件都转发到学校要求报材料、写总结、要照片(65.22%);各种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的事情太多(51.21%)。

第七,校长们最希望得到理解的事情前三个选项是:

教职员工能换位思考,理解有些不得不做的工作(61.84%),对校园突发事件的理解(58.45%)以及对教师工资待遇低的理解(46.86%)。其中,改革中出现的问题(46.38%)和教师工资问题相差不大,也有近半数校长认为这是自己最希望得到理解的事情。

第八,校长们最希望得到解决的前三件事情分别是:

落实和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特别是人事权和资金支配权(58.94%);赋予校长更多激励教师队伍的手段(53.62%);提高教师职称和待遇(48.31%)。

第九,校长们最希望提高的事情前三位是:

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62.32%);提高全体教师整体素质的能力(57.49%);丰富自己的办学思想、提高驾驭大局的能力(56.52%)。

推荐文章

○独家 | 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晓阳:反思应试教育,高招不能再唱过去的歌谣

○独家•深度 | 新高考风云变幻,六省市校长“达”者喜、“穷”者忧

○独家·高考风云 | 钟秉林教授:新高考改革不能应试化解读(上)

○独家·高考风云 | 上海市格致中学张志敏:应对新高考改革,校长没必要焦虑

| 依据第一缕阳光、中国教师报、教师吧等综编

| 来源:校长派

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

| 更多内容请关注:校长派微信公众号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